如何引導孩子們進行科學閱讀

在今年高考引發的議題中,科普閱讀成為新熱點——在12個省份選用的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的三則材料中,有一則選自科普作家尹傳紅《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的科普文章。上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可能還是1999年的高考作文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題之後所帶來的科幻閱讀熱潮。 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們進行科學閱讀?筆者發現,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閱讀之後「考」孩子:陽光從太陽表面到達地球需要多久?太陽系有幾大行星?如果孩子答不上來,家長還會認為這書「白讀了」。筆者不太贊成這種方式。科學閱讀不應是死記硬背,而應是跟隨作者的腳步,去體會科學歷程的跌宕起伏,去探索浩瀚無垠的星空和遼闊的宇宙,去品味其中蘊含的科學理性和科學精神,去發現科學方法的重要性,去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正如吳以義在《什麼是科學史》中所寫:「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科學精神並不能通過教科書簡單的定義或傳授。最能表現這種思維方式的,並不在科學已經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學成果,而在於求得這些成果的過程。」讓科學閱讀成為「必修課」

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