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對挫折的抵抗力,家長從小這樣教育會更好

孩子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們很會享受生活帶給他們的便利條件,但卻失去了面對挫折和問題的勇氣。

很多家長說現在的孩子都喜歡聽誇獎的話,但卻聽不得一點批評,在面對挑戰的時候還沒有嘗試就放棄了,所謂逆商就是在逆境之下呈現的心理狀態,與之後的行為有直接的關係。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持續不斷地堅持,更需要的是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放棄的堅毅品質。逆商就是在挫折中培養出來的,也就是抗挫能力。

逆商教育需要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這樣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就不需要家長多教育,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好的條件反射,也就能夠變得越來越有應對能力。

人的成長始終伴隨挫折,不同年齡段需要面臨不同的成長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學習的機會。

生活中不乏為孩子排除萬難,凡事都親力親為的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的結果就是當下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都是完美的,但對他們的成長來說卻是一種阻礙,遲早會在將來出現問題。

一時的代替沒有辦法伴隨終生,孩子始終要獨自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到了那個時候,幼年階段逆商的培養優勢就會逐漸顯現出來了。

想要讓孩子在未來生活中受挫也能從容應對,就需要父母從小有意識的鍛煉他們獨自應對問題的能力,作為家長首先自己要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不要害怕孩子會遇到挫折,那是他們最好的成長教材。

逆境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只有經歷風雨,才能看到彩虹,家長在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首先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機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即使失敗了也要給他們以鼓勵,稱讚孩子過程中做得好的一部分。

不要讓孩子覺得失敗是因為環境,成功是因為天分,一切都要靠自己,失敗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成功也是因為自己努力過了才會有的結果。

只有對自己能力足夠自信,才能夠不懼困難的挑戰,勇敢面對各種未知的問題,從很多小問題上家長就要留心,只有這樣他們今後在面對大挫折的時候才能更加從容不迫。

父母從小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了,很少經歷挫折的孩子,內心是很脆弱的,長大之後不僅不敢面對挫折,而且也更容易造成心態上的不平衡,動不動就崩潰或者歇斯底里。

輸不起的孩子往往都是缺少逆商的表現,隨着年齡的增長,似乎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越來越少,他們開始變得謹慎,軟弱,瞻前顧後,遇到一點批評就不高興。

這並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想要出手幫助還來得及,逆商指的是孩子在面對逆境時候的反應方式,在面對困難,克服,超越的能力。

培養孩子逆商教育的環境

也就是看到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先不要着急出手幫忙,而是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不用刻意營造困難,只需要在麻煩出現的時候遲一步幫助就可以了。

家長要給孩子試錯的環境,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輕易能夠成功的,重要的是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想出解決的方法,這樣他們在今後的日子中,慣性思維就是遇到問題不慌張,努力克服最終成功。

以身作則

對於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當日常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考驗的不僅是父母自身,更是對孩子教育的模板。

最簡單的例子,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嘗試了一道新菜,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沮喪的說「再也不做了」看起來無足輕重的一句抱怨,卻有可能讓孩子形成逃避和退縮的思考模式。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總結經驗,並且努力找出做得好的地方,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下次還願意嘗試,那麼孩子看到的就是媽媽面對困難的時候堅持不放棄的樣子。

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效仿父母,面對困難不放棄。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及父母自己以身作則來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家長不要覺得小事需要忽略,更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抱怨,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孩子進行逆商教育。

給孩子穩定的愛

穩定的愛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從而給他們探索世界的勇氣,總是嚴厲的打擊未必會給孩子良好的教育能量,在父母的挑剔下,孩子很難有高自尊和高自信。

愛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底氣,比起嚴格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愛才更加能夠讓他們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所以父母的愛也是挫折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他們體驗到挫敗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批評或者指責,要讓孩子明白不管成功與否,父母對他們的愛是不會變的,然後再鼓勵孩子勇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