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地同情這位中學生及父母,也為我們教育悲哀與嘆息

2025年06月15日21:22:02 教育 1390

6月11日,上海閔行區七寶實驗中學的一名學生,從17樓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事後,筆者經過大量的消息搜索查看,是什麼原因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逼到毫無顧忌地從17樓跳下?

我深深地同情這位中學生及父母,也為我們教育悲哀與嘆息 - 天天要聞

原來是:該生是在學校的小三門考試中(總分210分),只考了204分,因與清北強基計劃分數線差距微小,感到壓力過大,該生想不開,於是就……

其實這隻有6分之差就是滿分了,這是一般孩子想都不敢想能考到204分的好結果啊!我們不禁想:是不是這位同學的要求太高?是不是只有「清華北大」才是「至高無上」的「唯一的出路」嗎?

孩子呀,清華北大不是唯一的出路。孩子呀,你查查任正非上過「清華北大」了嗎?馬雲上過「清華北大」嗎?曹德旺上過「清華北大」嗎?王樹國校長上過「清華北大」了嗎?鄭強教授上過「清華北大」嗎?董卿董宇輝朱軍上過「清華北大」嗎?

王樹國校長前不久,在一次教育論壇上,他講到教育的問題,他說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DeepSeek嗎?如果王興興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宇樹科技嗎?如果汪滔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大疆嗎?」

我們再回到一些學校里去看看,看看一些學校懸掛張貼的「清北錄取榜」與「名校率」的公布欄板,刺人得如同無形的鞭子與利劍與激光束。陝西有一位高三老師對學生說:「只要學不死,就拚命往死里學」,而且還當作班主任工作經驗給人講說;而我們的一些家長,盼子女成龍成鳳,在孩子進入高中後,父母焦灼的眼神里盛滿了孤注一擲的期待;而整個社會對「名校」近乎偏執的嚮往與崇拜,更讓無數個年輕靈魂誤以為人生只有華山一條路,只有名校才是「大展宏圖的高音速飛機」。

我們知道,不管怎麼說,在現實生活中,生命大於一切。然而,我們的一些學校,我們的一些家長,我們的一些社會輿論宣傳(包括新聞媒體),我們的一些補習培訓機構的「聳人聽聞」的宣傳(國家已大力整治過,但一些地方死灰復燃),加劇了 「內卷」 聲浪,將分數異化為「一切成功的法門兒」。清北強基計劃的 「滿分報名門檻」,像一把冰冷的利刃,斬斷了學生苦苦追尋的理想之路,讓他在目標受挫的瞬間,陷入了徹底的挫敗感與絕望感。我們是否想過,所謂的 「門檻」,在篩選人才的同時,也可能成為瞬間壓垮年輕心靈的巨石?當制度門檻的剛性與人性的脆弱相碰撞時,誰又該為失衡負責?誰向死去的學生還命?

我們不禁又要問問:難道人生真的就只有「北大清華」等名校一條道嗎?如果只有這一條路,那我們剛才到舉的這些人,怕不是也去跳樓跳河跳崖了嗎?他們還有現在的輝煌與眾人仰慕嗎?

我們不禁又要問問: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毛主席說:「我們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而我想再問問:我們目前的教育呢?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宣傳什麼?輿論導向是什麼?

有一位很有見解認知高闊的人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在跌倒時爬起'的勇氣,而非'考不好就毀滅'的絕望。」

再說一遍:只要不關乎民族大義,民族尊嚴,生命永遠永遠比什麼都重要且高於一切!

目前我們是時候反省反省了,不能讓悲劇重演了!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 天天要聞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我校25年高考復讀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佔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佔比59.7%物理組合平均分496分歷史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組合強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經結束,千萬考生家庭進入等待查分階段。然而,在這段緊張而充滿期待的日子裏,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了考生和家長的心理,編織各種「提前查分」、「內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標」、「花錢保錄取」陷阱,利用「焦慮」牟利,家長稍有不慎,就可能蒙
藏起來,度娘都搜不到的走心句子,太高級了 - 天天要聞

藏起來,度娘都搜不到的走心句子,太高級了

01☺︎⁺◞̆ʚ·͜·°ɞ在這世上,女孩總是被貼上各種標籤:溫柔、賢惠、乖巧……但這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不應該被這些刻板印象束縛,而是要活出屬於自己的模樣。努力,就是為了打破這些標籤,從「被定義」到「我定義」。02.
海南省科協舉辦航空職業科普培訓營,帶領青少年「零距離」體驗飛行魅力 - 天天要聞

海南省科協舉辦航空職業科普培訓營,帶領青少年「零距離」體驗飛行魅力

9歲的喬子欣高舉親手組裝的航模,興奮地喊道:「教官快看!我做的飛機飛起來啦!」7月5日,在海口某飛行訓練基地,40名青少年參加由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與海南日報全媒體運營中心共同策劃的「航空職業科普培訓營」,開啟充滿趣味與挑戰的航空科普之旅。 此次培訓營作為《自貿海南 天天科普》第四期實踐活動,以「科普基地參...
何為「通識教育」? - 天天要聞

何為「通識教育」?

《通用人工智能:認知、教育與生存方式的重構》作者:劉嘉版本:中信出版社2025年6月 現代教育的起源:為誰而學在亞平寧山脈與波河平原之間,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它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伊特拉斯坎人時期,宜人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和連接意大利北部和中南部的交通樞紐,使得它成為意大利乃至歐洲的商業和貿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