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2024年11月06日16:03:04 教育 1726

開篇語

  秋天來了,樹上的葉子開始飄落,來春枝頭又發嫩芽。

  近年來,隨着海口城市建設和教育發展,一些普通中學已不復存在,它們或被改名、合併,或被撤銷,漸漸「消失」,難覓影蹤。這其中,或許就有你的母校。

  這些中學,承載着特殊的文化記憶,承載着一代代學生的青春歲月,更承載着過往時代的教育使命。如今,這些中學已完成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們在推動海口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歷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不會消失,它們的名字應被銘記。

  變革與發展總是相輔相成。這些「消失」的中學,大部分其實並未真正消失,而是通過教育資源整合,以另一種形式被傳承了下來。如今,教育的火炬仍然在傳遞。

  圍繞「變革·發展」這一主題,本報即日起推出「『消失』的學校」系列報道,帶你尋訪那些消失的中學,重溫老校記憶,感受老教師的教育情懷,同時領略那些在變革中誕生的新校園的活力與風采。(本版稿件由 記者 王小武 文/圖)


  1962年成立,1970年更名為海口市第八中學,已停辦

「我的母校,再也回不去了」

  入秋的海口,微涼。行走於街巷的林楓(化名)陡然駐足,不由得一錯愕,繼而悵然若失。

  眼前是一處臨街工地,半人高的圍擋將林楓的視線遮擋,直到抬頭看見路邊的道路指示牌,她才確信自己沒有走錯——是鹽灶路,她的母校海口市第八中學原先就在這裡。後來,林楓輾轉拿到一位老同學的電話,這才得知:母校海口八中已不復存在。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原海口八中校門。(圖片來源學校網站)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如今此處,已無學校半點痕迹。

  回不去的母校

  13年前,林楓從海口八中畢業,第二年即因父母工作變動,轉學去了福建。離開海口後,林楓幾乎斷絕了與母校及初中同學的聯繫,直到近期隨公司領導到海口參加活動,她才得以故地重遊。

  「真的很遺憾,心裏像丟失了什麼東西。」林楓說,「好在,互聯網還有海口八中的記憶。」

  在網上,林楓找到了一段「海口市第八中學2022年元旦文藝匯演」的視頻。視頻中,該校初三(1)班的同學們合唱《同一首歌》。稚嫩的臉龐,略帶青澀的嗓音,還有那段純真的時光,彷彿就在昨天。「然而,老同學告訴我,母校從2022年就停止招生了。」林楓說。

  記者根據林楓的提示,通過網絡搜索發現,「海口市第八中學」的網站仍在運行,但多個欄目已停止更新。據網站的「學校簡介」顯示:該創建於1962年7月,原是民辦學校。1970年成為海口市教育局管轄的公辦學校,更名為「海口市第八中學」。

  記者注意到,該網站「學校快訊」欄目中有一篇題為《逐夢競發,揚帆起航》的校園消息,記錄了海口八中2021年中考送考儀式的整個流程和寶貴畫面。

  海口市12345熱線平台的一條工單信息顯示,2022年10月23日,有市民來電諮詢「海口市第八中學是否會重新辦學」,平台答覆稱:「海口市第八中學已不招生,但會在八中旁新建鹽灶學校。」

  記者近日來到鹽灶路,向一家小吃店的老闆詢問「老海口八中怎麼走」,老闆伸手指了指前方不遠處的圍擋說:「就在那。」記者隨後順着一個入口走進圍擋內看到,該處系某建築公司的臨時辦公地點,兩排板房圍成一個院落,裏面掛着「博義鹽灶棚改工程項目經理部」的牌子;院落後面的板房是工人住所,有工人正在休息。記者轉了一圈,除了看到幾處殘存的教室地板,再無學校的半點痕迹。

  那師那生那故事

  百度貼吧里的「海口八中吧」目前已無新帖。記者注意到,一網名為「愛yangaaa」的網友曾於2016年10月7日發帖「求海口八中姚老師的聯繫方式」。在該帖下面,有一段這樣的溫馨對話:

  「簡簡單單的楠楠」:姚老師,我初中班主任,其實我很感激她,因為是她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校園生活,祝姚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簡簡單單的楠楠」:姚老師上課的要求只有七個字:「上課不要亂講話」,不知道變了沒有。

  「橙渲」: 不可能變的,老師一直遵循課堂上的原則。

  「大肥憶」:2021了,還沒變。

  海口市志

  《海口市志》(下冊)記載,海口市第八中學位於鹽灶路4號,佔地面積約0.21公頃,有1幢教學樓和2幢綜合樓,總建築面積4898平方米。電腦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閱覽室、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等配備齊全。2010年,學校共3個年級,12個教學班……學校先後獲得「海南省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實驗先進單位」「海口市雙合格示範家長學校」等稱號。

  海口八中變遷史

  ●1962年7月,海口市濱海中學成立,系民辦性質學校,校址設在海口鹽灶村。

  ●1964年,正式由海口市教育局接管,學校規模逐漸擴大,基本上形成初級中學。

  ●1966年,教學工作一度中斷,期間學校更名為海口市紅專中學。

  ●1970年,按海口市教育局指示,學校正式更名為海口市第八中學,並開辦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

  ●1980年,按海口市教育局統一部署,海口市第八中學進行大改組,停辦高中部,集中力量辦好初中教育,恢復為初級中學。

  ●2022年,海口市第八中學停止招生。


同於1970年創辦,海口市第十一、第十二中學已被分別合併

斑駁校門今仍在 猶聞琅琅讀書聲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1970年,海口有五所中學同年創辦,分別為海口市第九中學、海口市第十中學、海口市第十一中學、海口市第十二中學以及海口市第十三中學。如今,九中、十中以及十四中仍在,但十一、十二、十三中學這三所學校卻已分別被合併。

  記者近日尋訪了解到,十一中被併入海口市西湖實驗學校後,原校址已成為海口中山街道辦事處的辦公場所。而十二中雖停辦幾年,其校址建築仍保存完好。

  十一中原校址成辦公場所

  10月的最後一天午後,持續幾天的暴雨過後,太陽短暫露臉。新華南街頭車水馬龍,不少老人正在散步,愜意地享受着秋天的暖陽。

  從新華南步行拐入居仁坊,抬頭可看到前方有一棵大樹和一棟高樓,門前掛着「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辦事處」的牌子。附近老人告訴記者,那裡就是原海口市第十一中學的校址。

  步入院內,記者看到,這是一個由幾棟樓圍起來的閉合空間,原先的教學樓、辦公樓外牆均被粉刷一新。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原先的教學樓外牆被粉刷一新。

  家住附近的幾位阿婆告訴記者,她們的孫子都曾在十一中上學。「學校被合併後,再也聽不到孩子們的讀書聲和做早操的廣播聲,心裏空落落的,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過來。」一位阿婆說。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原海口十一中校址如今成辦公場所。

  十二中校址建築保存完好

  在海口老居民的指引下,記者從水巷口步行拐入振東街,一路打聽來到了三亞上街,再穿過一條寬約一米的狹長小巷,眼前豁然開朗。在一片被居民樓圍起來的空地上,一座老校門依然屹立。大門簡樸,僅由兩根硃紅色的立柱及琉璃瓦頂構成,頂部下面「海口市第十二中學」一行鏤空大字,油漆消褪殆盡,在陽光照射下更顯斑駁。出乎意料的是,校門並未鎖着,外人可自由進出。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海口市第十二中學」(方框處)這幾個字的油漆已消褪殆盡。

  走進大門,這所建於54年前的老校真面目一覽無遺。這是一個呈「回」字型的逼仄空間,除校門外,其餘三面均被教學樓(一棟3層、兩棟2層)圍着,中間的狹長地帶即為學生活動空間。

  記者注意到,狹長空地上有人曬着被子,教學樓的多間教室均開着門,內有床鋪、桌椅等傢具。「我爸爸以前是十二中的教師,這裡住着的大都是教師親屬。」一名女子告訴記者,十二中雖然已經停辦幾年,但校址建築基本還保持原樣,沒聽說會被作為他用。

  走出大門前,記者回頭瞥見,一面牆上仍清晰可見「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守則」等內容,剎那間,讓人彷彿回到了那個書聲琅琅的校園。

「消失」的學校!或被撤銷,或被合併……有的原校址建築物保存完好,有的已成辦公場所 - 天天要聞

校園內牆上的「中學生守則」仍在。

  海口市志

  《海口市志》(下冊)記載:1970年,海口市增設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等5所中學。1973年,又增設了第十四中學及海聯、榮山、海秀中學。1975-1976年,海口港職工子弟中學、業餘體校、海南農墾中學和海南職工子弟學校相繼創辦。1974年,全市普通中學達21所,在校初中生16656人,高中生5705人。中學教職工1196人。

  海口十一中變遷史

  ●1970年9月,海口市第十一中學創建,其前身為海口市第十九小學的「戴帽初中」,時為完全中學。

  ●1979年9月,學校改為初級中學。

  ●2015年6月,海口市第十一中學與海口市第十小學和海口市第三小學合併組建海口市西湖實驗學校,新學校系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分為新華北校區和廣場校區。

  海口十二中變遷史

  ●1970年9月,海口市第十二中學創建。

  ●2000年,與海口市第十三中學合併組建海口市沿江中學。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匈牙利媒體報道:根據中央統計局(KSH)的最新數據,匈牙利考取駕照的平均價格在四年內上漲了 60%,由於汽油、維修費用以及教練費等成本都更加昂貴,使得獲取駕照的費用可能高達 80 萬至 90 萬福林。然而,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普遍上漲,人們對待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 天天要聞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同舊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個近些年喊得很響的理念——教考銜接。什麼是教考銜接,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教什麼,高考就考什麼。大家知道,舊高考也有一個喊得很響的理念——以考定教。這個理念指揮了高考十幾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 天天要聞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濱州醫學院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5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招聘會現場,350家用人單位攜1.2萬個就業崗位進校攬才。該校4300餘名畢業生參加招聘會,25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實現醫...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 天天要聞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4月11日,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開進江蘇科技大學舉辦「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這是江蘇共青團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聯動各界協同發力,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橋樑,助力青年學子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江蘇省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現場。 主辦方供...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 天天要聞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自:AI生成事情是這樣: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歷;他說以前打網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後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所以,現在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還提到,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 天天要聞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持續性大風。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可達12~13級,中央氣象台發佈橙色預警,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多地景點臨時關閉,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宣布停課或轉為線上教學。△ 社交平台相關話題截圖受此影響,已經報名參加本屆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的考生群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