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2024年07月06日18:30:15 教育 1776

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的數量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而在德國人最常留學的國家中,中國的排名卻遠居歐洲國家之後。

相比中國,德國人會更多選擇去奧地利,荷蘭,英國…這些選擇與先天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環境緊密相關。畢竟,德國人在歐洲讀書,就跟我們跨個省讀書差不多了。

前段時間,《世界報》採訪了一些在中國留學的德國學生,整理了德國人不選擇中國留學的三大原因。如果你問一個德國人,為什麼不來中國留學,可能會聽到這些理由:

競爭太大

很多留學生出國時往往會考慮在當地就業的情況,很多人也是抱着移民的打算選擇出國留學。但是除了做教師和技術性工作,一般專業的德國留學生往往在中國並不好找工作。

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 天天要聞

他們同樣需要與相同專業的中國人競爭,中國的就業市場本就有飽和趨勢,相比之下,溝通更順暢,對當地風俗習慣了解,沒有文化差異的中國學生自然使德國留學生相形見絀了。 

 中文太難

中國不比其他西方國家,在中國,只會英語是遠遠不夠用的。但是,很多中國學校在教授外國學生時用英文授課較多,真正能掌握好中文的外國人少之又少。

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 天天要聞

美國脫口秀演員艾傑西有一次就說到:當他認識一個新的中國朋友時,他跟中國朋友說的第一句話,和中國朋友跟他說的第一句話,永遠是一樣的。因為無論他說什麼,那位中國朋友一定會說「哇,你中文說得這麼好」。

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 天天要聞

中文作為表意文字又與表音文字的德語相差甚大,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德國友人確實是「稀缺物種」了。

簽證難辦

沒有歐盟政策,沒有申根免簽待遇,對於想要在中國就業的德國留學生,手續繁瑣,要求也更高。目前,中國只對新加坡、汶萊和日本三個國家有免簽政策,德國並不包含其中。比較起來,德國人選擇在更為方便的歐洲國家留學也不奇怪了。

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 天天要聞

你身邊有來中國留學的德國人嗎?他們是為什麼想來中國留學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由米德在線譚九編輯整理,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德國人:我不會去中國留學,這是為何?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最低錄取控制線為615分,2025年太原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 - 天天要聞

最低錄取控制線為615分,2025年太原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

7月10日,太原市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發佈公告,太原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中考」)成績於7月11日揭曉;普通高中錄取不分批次,最低錄取控制線為615分。有關事項公告如下:01成績查詢1.7月11日起,考生可登錄「山西招生考試網
00後組團「打怪」!深港澳學生「揭榜」挑戰企業技術難題 - 天天要聞

00後組團「打怪」!深港澳學生「揭榜」挑戰企業技術難題

企業遇到技術難題,找誰解決?這次,深港澳三地的00後學生組團來「揭榜領題」了!7月10日,首屆深港澳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與應用大賽在深圳鵬城技師學院拉開帷幕,這場特別的比賽,讓在校學生直接挑戰企業拋出的真實技術「考題」。本次大賽由深圳市人社局、教育局、總工會聯手打造,深圳市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承辦,香...
棗莊職業學院:跨國聯動,共啟職教新篇章 - 天天要聞

棗莊職業學院:跨國聯動,共啟職教新篇章

6月27日,由棗莊職業學院與老撾巴巴薩技術學院聯合主辦的「老撾國家職業標準應用推廣項目啟動儀式暨導遊員職業標準培訓」通過線上方式成功舉行。活動以「標準引領·實踐協同」為主題,旨在推廣中國職業教育標準,助力老撾旅遊人才培養,深化中老職業教育合
楊素秋,履新職 - 天天要聞

楊素秋,履新職

日前,記者從可靠信源獲悉,著有《世上為什麼要有圖書館》一書作者、原陝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教授楊素秋,現已履新西安戲劇學院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
泉州聚龍外國語學校通報「學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師不當教育」:對班主任予以解聘 - 天天要聞

泉州聚龍外國語學校通報「學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師不當教育」:對班主任予以解聘

來源:泉州聚龍外國語學校情況通報近日,網傳關於我校學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師不當教育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學校已經成立工作小組,主動配合教育、公安等職能部門開展情況核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一、關於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師讓同學毆打」的情況核實2025年6月20日(周五)上午9時35分(大課間結束),404班學生李...
跟着漢字游玄武,外籍學生刻「寧」字品漢字博大精深 - 天天要聞

跟着漢字游玄武,外籍學生刻「寧」字品漢字博大精深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新月 文/攝)「你好玄武!」「我愛南京!」「漢字真美!」7月10日下午,「跟着漢字游玄武」活動在明孝陵博物館舉行。南京理工大學2025「錦繡江蘇」國際暑期學校的20名外籍青年學生體驗了南京非遺項目金陵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