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帶您讀懂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2024年05月17日19:45:26 教育 1151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每到此時,都有一個主題喚醒我們對於博物館的關注。2024年,國際博協為國際博物館日定下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專家帶您讀懂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 天天要聞

任何一個主題的擬定,必然有它的深意,是召喚、是重塑,更是引領。從字面意義理解,「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一主題的內涵和外延?該主題對於文明的薪火傳承和優秀文化的弘揚有什麼啟發?近日,深晚記者特別請到文博研究和教育領域的資深專家,對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進行解讀。

博物館的研究和教育必須面對未來

專家帶您讀懂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 天天要聞

黃琛 研究館員,深圳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第七屆)常務理事。發表《博物館青少年教育中的教學法研究》等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多部專業書籍。

對於「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這個主題,深圳博物館館長黃琛有着自己深入的看法:「我們保護和研究文物,絕不僅僅是為保護而保護、為研究而研究,更重要的是古為今用,要從文物中挖掘和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黃琛回顧說,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全球博物館都在強調對於藏品的徵集和研究,而教育更多情況下被視為一個附屬功能。直至20世紀下半葉,有關博物館教育的討論和相關理論明確提出,讓博物館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如今一些今發達國家博物館教育工作形成了成熟的教育理念,並逐漸與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動互補關係。

在中國,自第一家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05年創建之初,即提出「建苑為教育」的指導原則。該苑創始人張謇不僅注重教育的公共性,同時還強調教育的多樣性。此後,教育一直是中國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教育活動經歷了由單一到多元、由被動到主動的發展過程。

黃琛認為,博物館收藏歷史,但博物館的研究和教育,必須是面對未來的。「文物的活化並非是文物『跳舞』,不是把文物變成卡通就活化了,而是要挖掘它的內核。內核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展覽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價值觀輸出問題,那麼就是失敗的。」

在博物館的教育方面,黃琛有過不少實踐探索的經驗。在來到深圳博物館之前,他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負責宣傳社教工作多年,期間他曾與北京史家教育集團共同開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該課程曾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來到深圳博物館後,他又應邀為深圳的幼兒園設計文博課程,一套「小班·美之源」「中班·美之行」「大班·美之魂」的課程目前正在打造中。這些課程的內容並非只是教孩子們如何從表象認知文物,而是在課程中融入責任、合作、生命等更深入的命題。

近年來,深圳博物館在公共教育活動方面有很多創新,包括舉辦博物館之夜,充滿創意的展覽開幕式,豐富多元的互動活動等。黃琛認為,公眾來看展,從文物看到歷史,從歷史看到文化,看到文明的現象,最終還要通過文明看到生態。

黃琛介紹,深圳博物館所開展的教育活動案例很多都是跨學科、項目式綜合實踐型的學習,希望以此讓青少年深入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發展多元化、創新性思維,成長為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

把博物館課程融入到學校里

專家帶您讀懂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 天天要聞

▲郭志濱 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委委員 史家小學副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主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出版多本個人專著。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北京史家小學副校長郭志濱對於博物館的研究和教育功能很深入的認識,因為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她所在的學校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開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這一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多彩世界的大門,獲得源自傳統文化的無盡滋養。

郭志濱介紹說,從教育內容、教育價值、教育內涵來說,博物館對於今天的人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一個場所。博物館要發揮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學校也需要把思政課放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和世界歷史的背景下展開,以博物館為代表的真實世界都是課程的實施場域。

史家教育集團所開展的「博悟課程」包括「漫步國博」和「博悟之旅」兩大系列。課程實行「雙師制」授課,學校與國家博物館深度合作,由兩邊的老師共同授課。兩段教學相互呼應、互為補充,既體現專業性,又彰顯教育意義。

在郭志濱看來,從教育的角度去看,博物館裏的文物資源,並不是簡單的器物,也不僅在於文物所證明的一段歷史。文物可作為學習背景,有了文化背景,大家看問題是不一樣的。她舉例說,課程中有一個「字詞溯源」的環節,涉及到「錦上添花」這個詞。這個詞的本意是指宋錦的一種織錦技術,即在布上織出同色系的暗紋後,再用彩色的絲線來織出花色。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僅給孩子提供織錦技藝這個知識點,還告訴孩子們G20大會餐桌上的桌布也是宋錦,這表達的就不僅是中國技藝,中國味道,更是表達了中國人對八方來客的友好情誼,有了「錦上添花,好上加好」之意。

「無論是古代、近代和現代的文物資源,都要讓孩子們看到好的轉化應用,這就需要博物館研究和教育給出深度挖掘和現代視角。」郭志濱認為,把博物館課程融入到學校里,跟國家義務教育的課程進行對接,需要多學科的融合,進行跨學科學習、項目式學習、深度學習。課程倡導學生視野開放、胸襟廣博,在感悟、體悟和領悟中開展綜合學習,從而真正獲得文化認知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博物館是進行終身學習的理想場所

專家帶您讀懂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 天天要聞

▲陳曾路 研究館員。2003至2019任職於上海博物館,任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2019年起任吳文化博物館館長。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及相關文章40餘篇。

「5·18國際博物館日」來到之際,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和同事們正在籌備一場重要的特展「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

談起本次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陳曾路認為,教育和研究本身是博物館的核心工作和核心職責。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離開了研究和教育,博物館就不成其為博物館,而僅僅是一堆收藏。他認為,國際博協之所以要重提這些基本元素,應該是希望大家在這個大講傳播力的時代回歸本源。「這個主題提醒我們再次去思考,博物館核心的職責在哪裡。」

陳曾路認為,博物館的研究可以看作一個出發點,教育可以看作一個目的,從研究到教育,是自成閉環的邏輯,是一個互動和互相影響的過程。研究成果可以指導傳播和教育,反過來,傳播和教育也能影響研究。

就拿「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這個展覽來說,這正是一個基於紮實研究基礎上的展覽。陳曾路介紹,整個展覽的前期研究耗時2年,招募 62 位志願者,做了累計10000 公里以上的田野調查研究,推出31篇考察、考證文章,最後邀請17 位青年藝術家群策群力完成。最終成就了這個既連接塵封在故紙堆中的往事,又以最前沿的當代藝術多角度敘事的展覽。

陳曾路介紹,做這個展覽是出於博物館的初心,聚焦本鄉本土的古樹名木,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也是博物館的職責所在。中小博物館需要更多關注本土的題材,在小題目里做出廣闊的視野,體現出博物館的旨趣和能力來。

提到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陳曾路表示,教育的概念其實是與時代息息相關,現在人們用得更多的是「學習」這個詞。如今,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學習是一件貫穿終生的事。學習不是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也不是完成一個任務,而是人成長的有機的一部分。他認為,博物館正是進行終身學習特別理想的場所。從藝術、歷史到科學技術,博物館是融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空間,更是培養好奇心、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充滿活力的教育中樞。

在陳曾路看來,近十多年來,中國的教育內涵和方式有了很大的進步和變化,尤其是博物館的教育是把大家從簡單的「老師教,學生學」的狀態里給拿出來。博物館的教育會考慮如何更有底層邏輯的問題式學習,這種學習是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而不是一個人教,其它人學的僵化模式。他表示:「新時代的博物館已成為打破教和學界限的場域,是鼓勵大家探索和發現、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地方。」

深圳晚報記者 楊慧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月10日要聞速覽 - 天天要聞

5月10日要聞速覽

要聞速遞擬錄取!重慶23名學生保送清華北大近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官網有消息顯示,根據2024年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公示,全市共23人獲得清華北大保送資格。在擬保送清華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學有9人、重慶一中7人、重慶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 天天要聞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今天為大家匯總了2023年全國多所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小夥伴們快來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如下- 面向全國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廣東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為提升行業影響力,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文化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19日上午,由三亞市旅文局指導、三亞市群藝館主辦的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三亞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人才專家庫授牌儀式,在三亞市群藝館一樓演藝廳舉行。當日上午,主辦方首先為出席授牌儀式的68名專家學者頒發...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當談及海外留學,你是否也對那片遙遠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嚮往?澳大利亞,這片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國度,早已成為無數學子追夢的聖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澳洲留學,探尋其獨特的魅力所在!01、頂尖的教育質量,孕育傑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質量在全球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