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2024年04月24日15:15:26 教育 1110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汪寧)夜幕下,泛着微微白光的角落裡,12歲的初一女生王惠被多人連續扇耳光、腳踹。甚至,她被逼下跪。多人在現場圍觀,有人不停地吆喝,有人還不斷發出笑聲。他們一邊拍攝視頻,一邊威脅王惠不準哭。不久,王惠的臉被打得通紅,一遍遍抹着臉上的眼淚,卻沒有吭聲。

這是王惠的父親王磊發給記者的一段視頻,時間是2024年3月,事發地位於湖南吉首市某中學校園內。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楊合慶表示,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在2020年至2022年針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的調研顯示,53.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

近日,記者採訪湖南、河南、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10餘名曾遭遇校園欺凌的學生髮現,多數學生受到欺凌後,不敢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可能引發多次被欺凌,其所帶來的身心傷害深遠,甚至引發精神疾病。然而,在不少老師看來,這些行為常被認為是學生之間「開玩笑、鬧着玩」。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涉婦女兒童案件情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形勢依然嚴峻,校園暴力問題不容忽視。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處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沉默

被人毆打後,王惠沒敢告訴父母。王磊說,3月19日晚上11點左右,學校校長、年級主任和老師等人來到家中,跟他說今天孩子被其他同學打了,並詢問孩子的身體狀況,以及明天是否能正常上學。

次日,女兒哭着說眼睛疼,心裏害怕,不想上學。王磊意識到不對勁,接着他發現女兒身上的外傷痕迹明顯,臉和眼睛都有紅腫,肚子還有淤青。隨後,王磊報警,並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

王磊提供的診斷證明顯示,王惠耳膜穿孔,同時身體有多處挫傷。抑鬱自評量表顯示:中度抑鬱癥狀。

他介紹,在派出所做筆錄時,他得知女兒之前多次被打,多數打人者是同班同學,還有初二和初三學生,而被打的地方在廁所等監控死角。「孩子多次被打,從來沒告訴過我們,她不敢說。有次孩子放學,我發現她嘴角流血,一再問她,她堅稱不小心撞門上了。」王磊說。

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 天天要聞

王磊提供的視頻顯示,女兒王惠曾被多人多次毆打(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孩子跟我說不敢告訴家長,直到別人說接下來要打死他,他才開始害怕。」山東聊城市朱亮說,2023年,兒子在聊城市某鎮中心小學讀五年級時,不止一次被同學打,有時打人者多達十五名,導致孩子背部腿部多處受傷。

「因身材比較胖,有同學給孩子起外號『胖子』『豬』,並在課後輪流對孩子打巴掌。」 朱亮說,孩子老實,被打後他不敢告訴老師,只是推開他們。

朱亮表示,他了解到,孩子在讀三年級時就被多人打過。2023年3月17日,孩子被打了三次。從中午12點15分左右,一直打到下午2點多,下課後又開始打,被打到躺坐在地,對方仍不停手,繼續往孩子肚子上跺腳,造成身上多處淤青。

朱亮說,後來他才知道,這些打人者有同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有時同一幫人進行毆打,也不斷有新人加入。他們分工明確,有人畫地圖,有人堵截,有人喊人,這是非常典型的校園欺凌。」

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 天天要聞

朱亮提供的孩子被打視頻截圖(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在2020年至2022年針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的調研顯示,面對這些校園欺凌,20.3%的學生要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才會向老師、校領導或家長報告,還有1.9%的學生從不報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負責人張曉冰說,被打後,通常孩子內心會產生恐懼。比如,害怕被打得更重,還擔心老師和家長不理解和批評,一般不敢及時報告,除非到了萬不得已,或者達到無法承受的地步,才會說出來。另外,一般老師和家長也是在孩子出現異常反應和情緒時,才會覺察到問題。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楊家集鄉中心學校教師張莉看來,在遭受欺凌時,這種欺凌並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長期現象。但是,很多孩子的性格特徵、從小生活環境和原生家庭有關係,比如自卑、怯弱,加上被欺凌者恐嚇,他們在處理欺凌時,通常選擇沉默,害怕家長不站在他的立場上,甚至想的第一件事兒是家長打罵他。

海南某縣學生李璐便是受害者之一。她說,起初,同學只是指使她幫買東西,逐漸發展為越來越多的人有預謀有計劃地對她毆打,並不斷有新人加入,打她的時候還錄視頻、嘲笑。在多次被打中,因每次被威脅「敢亂說話會被打得更重」,她不敢還手和報警,這也讓打人者認為她「好說話、好欺負」,變本加厲。

重災區

王惠被打時間是今年3月份,當月山東濟寧也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據媒體報道,家長張萌介紹,他兒子在汶上縣某鎮一所小學讀六年級。3月16日晚,當時他兒子被6名學生圍攻,打人者不僅對兒子拳打腳踢、扇耳光,還強迫他下跪吃玻璃。視頻顯示,被打孩子面色恐懼、呆立不動,不敢還口更不敢還手。打人者則氣勢洶洶、洋洋得意,還拿手機拍下了這段視頻。

張萌表示,兒子是單親留守兒童,被人毆打後,內心受到了極大傷害。一個多星期,孩子都不敢見人。打人者在事後不僅沒有道歉,還拒絕賠償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

與張萌家一樣,朱玲的兒子也是留守兒童。她介紹,孩子讀小學三年級時,她和丈夫便去了外地務工。由於長期在外,她和孩子的交流僅靠周末的閑暇時間,通過打電話和視頻溝通。

朱玲說,她逐漸發現,當兒子讀初一時,從最初的熱情活潑變得略有孤僻,不再主動傾訴在學校發生的事和生活遇到的困難。對孩子來說,她和丈夫陪伴和關心確實很少,時間久了,她能感覺孩子表現出來的生疏、沉默。甚至,孩子幾次生病都沒告訴她,「我也經常擔心孩子在學校遭到同學欺負。」

張曉冰表示,校園欺凌的對象通常是「老實孩子」。一般多為留守兒童和老弱病殘家庭兒童,這類孩子缺少家庭足夠的關心關懷及健全的引導教育,面對問題也相對孤單,更容易成為欺凌者眼中「好對付」的主要對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斌說,欺凌指的是力量不均衡。據他研究,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中,留守兒童比例比較高,主要原因是留守兒童弱勢的地方是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家人的陪伴支持。在物理空間上,與家長的連接較少,空間距離較大。在心理空間上,受到家人支持的資源較少,更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甚至,因為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如何應對,可能會重複性被欺凌,或者被欺凌的程度可能越來越嚴重。同時,有的留守兒童在缺乏對愛的感知和安全感的情況下,也可能成為欺凌者。

張莉說,從教師角度看,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的原因,需從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兩方面來看。首先,在性格特徵上,一般被欺凌的孩子偏內向、格較孤僻、自卑、不太開朗。在家庭方面,一般屬單親、失孤、離異家庭和留守兒童,或者父母性格不太穩定、脾氣不太好,對小孩寬容度不夠。其次,從欺凌者來看,這類孩子相對比較霸道,他們通常三五成群,喜歡結交壞朋友,合夥欺負別人,他們的原生家庭可能也存在問題,造成孩子「畸形」成長。因此,這類孩子的行為體現在校園裡是欺負同學,如果走向社會,則可能危害社會。

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涉婦女兒童案件情況。司法大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為留守兒童的案件共1835件,佔比22.94%;被告人為單親家庭的案件共556件,佔比6.95%;被告人為再婚家庭的案件共223件,佔比2.79%;被告人為孤兒的案件共19件,佔比0.24%,許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缺失家庭關愛和教育。

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九中學一教師兼班主任汪更新表示,除了跟孩子的思想品質有關係外,校園欺凌的發生與家庭、學校教育有關。尤其到了初中階段,學習固然重要,更應加強育人教育。

在她看來,老師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做個什麼樣的人,但有些家庭可能不太重視,只教孩子學習,不教孩子做人,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各種問題。尤其是鄉鎮留守兒童,他們缺乏跟家長的聯繫和老師的溝通,更加缺乏管教或思想的引領,欺凌情況較為常見。

苗頭

「沒什麼特殊原因,僅因一句無心的話,孩子就遭到同學不滿,並叫來多人對他毆打,用拳頭打、用腳踢、用棍子打。」河南新鄉市林兵說。

林兵介紹,今年2月,16歲的兒子就讀於鄭州市一所中專學校。2月28日,班級通知兒子前往一個教室,但孩子剛入學什麼都不知道,問是否需要帶本子,有個同學說了句「問那麼多幹什麼?」,孩子說了句「要你管我!」

他說,因為這句話,當天晚上在餐廳,6名同學把兒子圍住,並開始辱罵。3月3日,幾名辱罵過的同學給孩子打電話說「你來學校就打你」。當天晚上9點,在學校宿舍,孩子遭到6名同學毆打。

林兵提供的醫院診斷書顯示:閉合性顱腦損傷輕型眶骨骨折、右眼球神經損傷和頓挫傷、右側頜面部及眼瞼軟組織損傷面神經損傷、下肢損傷等多處損傷。

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 天天要聞

林兵提供的醫院診斷書(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採訪中,多名孩子被欺凌的家長表示,根據他們與學校交涉情況來看,一般學校並不願定性為校園欺凌,而是常歸結於學生之間「開玩笑、鬧着玩」等,不僅缺乏重視,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足。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2020年至2022年針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的調研顯示,53.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佔比較高的現象包括東西被偷(52.8%)、被取笑或捉弄(37.2%)、被辱罵(33.7%)、遭教師體罰(28.3%)、東西被人故意損壞(20.2%)、被人歧視(19.1%)、不許上課(15.4%)、被人孤立排斥(14.1%)、受到暴力威脅或恐嚇(13.2%)等。

汪更新表示,據她了解,除了少數極其嚴重的校園欺凌,不明顯的欺凌情況更多。比如,幾個同學故意孤立某個女孩,偷偷把別人的東西故意扔到地上或校園裡某處;一些長得高壯的小孩,存在生理上的優勢,對個子低的小孩進行以大欺小、故意把別人的書扔地上、推倒對方凳子、用身子擠個小的孩子。此外,還有網絡欺凌,很多孩子利用手機通過網絡形式說某人壞話並孤立排擠等。

在汪更新看來,雖然這些看似是「鬧着玩」的小事,其實可能是欺凌的苗頭,或會導致後續發生嚴重的欺凌。因此,學校和老師應絕不能輕視,需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對類似欺凌行為,應及時批評教育並疏導、排解,家長和學校需共同協同,做好對欺凌現象苗頭的預防及糾正,必要時及時進行着重的專業心理輔導和教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年兒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軍表示,校園欺凌頻發的原因,與青春期有一定關係,而且具有一定規律。比如,發生階段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初中尤為嚴重,而高中後好轉。因為初中生心智不成熟,三觀未形成,因為一件小事,有時就會發生欺凌事件。之所以高年級欺凌事件變少,因為一些欺凌者對錯誤行為達到了知行合一,知道這樣做不對,然後就不做了。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專委會榮譽委員鄭曉邊說,校園欺凌是青少年成長中易出現的現象,欺凌者往往缺乏法治觀念、有逆反心理,被欺凌者常常是長期受霸凌困惑而退縮,不知怎樣拒絕欺凌和求助,造成欺凌者越來越霸道,被欺凌者越來越弱小。這說明在青少年成長中,心理素養、行為舉止和習慣、性格特徵和法律意識等都比較薄弱,缺乏健康的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維權難

林兵說,孩子從今年2月28日被打至今一個多月,他一直自己在墊付醫藥費,並尚未見到打人孩子的家屬。「一名家長說有時間過來,另一名家長說五一後過來,其他家長聯繫不上。我質疑學校責任,學校不明確答覆。」

「因為女兒不小心弄堵廁所馬桶,宿舍多名同學對女兒多次踢肚子、抓頭髮、拿拖鞋扇臉。」河南省新鄉市的趙女士說,2022年6月,女兒孫儀在江西省新余市一所學校就讀時遭到多名同學聯合毆打。

根據趙女士提供的警方詢問筆錄顯示,多名打人者證實了上述毆打原因和毆打行為。

「女兒因此患上抑鬱症,學校說可以去法院告,但不提供證據和相關信息。」趙女士說,打人孩子監護人均在外地,異地調取信息也很難。她請了律師,費了很大週摺,才有所推進。事發至今,她一直在照看女兒和維權,身心交瘁。

近日,記者採訪湖南、河南、山東等地10餘名遭遇校園欺凌的學生髮現,多數受到校園欺凌的學生不敢告訴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引發多次被欺凌,影響被欺凌者身心健康,甚至被欺凌者還引發精神疾病。

多名家長表示,在孩子被打後,由於不少學校和老師不認為這是校園欺凌,且逃避問題,造成後期維權困難,比如無法提供監控、打人者家屬不重視等。尤其一些嚴重的欺凌事件,不但給孩子身體造成巨大傷害,也帶來嚴重的精神傷害,甚至導致孩子患上抑鬱症,等待他們的,可能是孩子長期治療。與此同時,精神傷害的因果關係鑒定,更是難上加難。

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 天天要聞

多名家長表示,孩子遭遇被打或言語侮辱後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甚至患上抑鬱症(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許浩律師表示,維權難主要體現在部分欺凌者有反偵查意識,雖然校園有攝像頭,但在欺凌時,通常選擇避開,造成後續調查取證比較難;其次,有時毆打不明顯,但侮辱欺凌比較明顯,調取證據比較麻煩;此外,發生校園欺凌後,學校顧慮輿論性壓力,主管部門可能對學校會調查和處罰,學校便試圖掩蓋、淡化處理,而不是第一時間去保護學生、維護學校秩序,可能進一步導致事情惡化。

他還表示,在維權過程中,如果被打者只是輕微傷,且未滿18歲不予行政拘留,只能進行行政處罰和調解賠償。除非刑事犯罪。即使造成精神損害,很多地方不予立案,也只是行政處罰。如果行政處罰也執行不了,則只能民事去賠償,但周期很長。

「根據現實案例看,起訴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如果學校不提供證據,申請法院調令就很難。只有法院開調令,才能把孩子家長信息調出來,這是第一個關口。通常情況下,起訴後再申請追加或學校提供,成本很高,可能需跑到外地去調取監護人戶籍信息。」許浩說,抑鬱症屬於精神類疾病,治療周期比較長,需要長期服藥和住院治療,治療費用很高。只有經過司法鑒定後才能確定侵權責任,才可以主張後續治療費用,而法院只支持已經發生的醫藥費部分,對於沒發生的則不能支持。但抑鬱症或其它應急創傷障礙在沒有及時就醫情況下,則不好證明因果關係。因此,軟暴力和語言侮辱導致的精神傷害帶來了鑒定難的問題。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說,校園欺凌帶來的身心創傷和心理陰影將會伴隨被欺凌者長久,甚至終身。很多時候,霸凌行為的產生及愈演愈烈,也跟學校和有關部門敷衍、遮掩,甚至包庇或反向「警告」而造成。有關部門考慮到地區、學校的聲譽,往往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和做法。

防控

針對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學生欺凌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楊合慶在4月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將積極推動有關方面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工作機制,促進法律正確有效實施,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楊合慶指出,2020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學生欺凌問題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一是強調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欺凌他人。二是明確學校處置學生欺凌的責任,包括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加強日常安全管理;依法認定和處理學生欺凌行為;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三是規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

在童小軍看來,屢次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甚至出現惡性案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制度建設去預防和矯正,即崗位設置和工作制度。比如,一個部門或一兩個專業老師負責宣傳預防、鼓勵學生自覺守法意識,接收欺凌報告。在了解欺凌原因後,儘快評估判斷欺凌行為,針對雙方情緒疏導、行為矯正,進行個案管理和服務,及時制止和跟進,不但從專業角度『結案』,還要有後續干預。從而,打破老師和家長只是「把雙方叫過來批評教育一番」的傳統方法。

「在日常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家長和老師不是真正了解校園欺凌的嚴重性,做不到24小時跟在學生身邊,無法保證欺凌者徹底改正錯誤。」童小軍說,調研發現,雖然老師和家長各自儘力,但效果不佳。因為校園欺凌是一種社會問題,需全社會共同應對,並需政府出台相關制度。

保護青少年系列調查之一:校園欺凌頻發背後 - 天天要聞

朱亮提供的孩子被打後診斷書和受傷照片(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中部地區一位長期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某中學校長表示,由於個性差異,個別青少年在校期間的越軌行為屬於較為常見校園現象,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主要任務之一是加強養成教育,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規制和減少青少年越軌行為發生。

該校長認為,在校學生之間發生的糾紛衝突,首先應由學校解決,由學校依法依規認定是否為校園欺凌,如果家長對學校處理不服,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映。當然,較為嚴重的暴力侵害,家長向學校反映的同時,也可以尋求公安機關幫助。

張莉說,從教育角度講,校園欺凌雖然發生在學校,涉事主體卻是未成年人,因此不僅是學校教育責任,還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參與。雖然老師傳授文化知識和道德品質素養,但改變不了他的家庭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付出並不只是金錢,還需要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相對來說,農村的孩子家長更不重視這點。

在汪更新看來,作為老師,他們要給孩子傳達一個理念,那就是學校和國家永遠站在被欺凌孩子的一方。此外,學校可通過定期班會向學生講解,首先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欺凌,告訴他們欺凌的多種表現形式,然後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欺凌該怎麼辦。如果發現欺凌情況,有責任給學校或家長上報,這也是杜絕更大欺凌很重要一點。另外,老師也應該告訴欺凌者,這種行為會受到嚴重懲罰。通過該校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方式起到很好作用。

(文中王惠、王磊、朱亮、李璐、張萌、朱玲、林兵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5月各項人事考試時間已發佈!交警提醒... - 天天要聞

2024年5月各項人事考試時間已發佈!交警提醒...

注意啦!2024年5月各項人事考試即將拉開帷幕各位考生們,準備好了么?希望考生們都能正常發揮或超常發揮考出自己的滿意分2024年5月份,我市將舉行監理工程師、初級安全工程師、省檔案、上半年軟件水平4場人事考試。
優秀!這些學生獲科技創新最高獎項 - 天天要聞

優秀!這些學生獲科技創新最高獎項

近日,在春暉創新成果獎聯評答辯中,18名優秀哈工大本科生脫穎而出,獲得哈工大第八屆春暉創新成果獎。據悉,「哈工大春暉創新成果獎」是哈工大設立的學生科技創新最高獎項。
83場院士專家科普講座,服務超4萬名青少年……活動圓滿收官! - 天天要聞

83場院士專家科普講座,服務超4萬名青少年……活動圓滿收官!

5月15日,「守『未』身心健康,關愛成長教育」院士專家科學大課堂公益活動閉幕儀式暨番禺區科學嘉年華活動在廣東仲元中學第二校區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年度院士專家科學大課堂公益活動已在廣州全市11區開展,目前共計開展83場院士專家科普講座活動,直接服務青少年超40000人。
2024校園反霸凌公益講座在武漢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舉辦 - 天天要聞

2024校園反霸凌公益講座在武漢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舉辦

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實習生 王清揚 朱楊通訊員 陳凌 熊陳偉5月15日下午,2024校園反霸凌公益講座在武漢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舉辦,共同關注校園中的反霸凌問題,探討如何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講座現場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佔據着學生總數的32.5%。這也意...
期中考試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 - 天天要聞

期中考試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

期中考試後,學生和家長都會產生較大的心理波動。大部分人會覺得有遺憾,有很多不該丟的分數;就算髮揮的不錯,也覺得自己還能更好。這個時候,合理的歸因分析就顯得特別重要。不少學生和家長會在考試後盯着老師問分數,或者成績一出來,就找老師分析試卷。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考試過後老師系統梳理數據、分析考試情況,特...
河南開通「12355中高考減壓」專線 - 天天要聞

河南開通「12355中高考減壓」專線

大象新聞記者 林林為幫助廣大考生及家長做好考前心理調適,在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態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團省委面向廣大考生及家長啟動2024年「12355中高考減壓」活動。1、開通「12355中高壓減壓」專線中高考期間,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台開通「12355中高考減壓」專線,由12355心理諮詢師一對一在線接聽解答考生和家...
大學生普遍用AI寫論文,專家:要有創造性 直接照搬是抄襲 - 天天要聞

大學生普遍用AI寫論文,專家:要有創造性 直接照搬是抄襲

大象新聞記者 范莫寒 韓昊杉(實習)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發佈論文檢測通知。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多所高校把AI查重率納入考量。如果AI檢測不過關,學生將面臨論文不合格,不準予畢業的風險。這件事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多所高校發文,增加論文AI檢測4月28日,福州大學教務處發佈通知,對2024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進...
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環境提升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公示 - 天天要聞

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環境提升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公示

點擊藍字關注 回復「拼車」、「相親」、「求職」獲取最新信壽縣特殊教育學校委託淮南市建發建築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編製的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環境提升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已完成,現給予公示,敬請公眾提出意見和建議。公示時間:2024年5月16日——2024年6月15日聯繫電話:13705643694附件:公示材料附件.rar壽縣特殊教育學校2024...
2024年江蘇二建機考模擬作答系統已開通! - 天天要聞

2024年江蘇二建機考模擬作答系統已開通!

今年,江蘇、福建、寧夏3地的二建考試採用筆考+機考的形式。昨日,揚州人事考試網通知,機考模擬作答系統已經開通了、快來做題。具體操作如下!昨日,揚州人事考試網通知,機考模擬作答系統已經開通了。
招315人!寧波這場招聘會,本周五舉行 - 天天要聞

招315人!寧波這場招聘會,本周五舉行

5月17日下午寧波市殘聯、市國資委將聯合舉辦「寧波市殘疾人就業助殘日」專場招聘會一起來看↓為組織開展好全國助殘日活動,市殘聯、市國資委將於5月17日聯合舉辦以「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新質·無礙——促進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為活動主旨的「樂業寧波 就業共富——寧波市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