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方傑 通訊員 蔣林帆 文思嬌/文 梁立桐/圖
12月1日,第十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深圳市國際會展中心閉幕。來自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前海港灣學校的三名學生在閉幕式上發佈項目式學習成果,展現了她們對「未來學校」的獨特理解與構想。

此次教育創新年會於11月28日拉開帷幕,共進行4天,聚焦教育創新與系統重置,圍繞組織機制系統、課程開發、教師支持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探討未來教育的可能性。蔣趙奇、姬若曦、凌穎三位學生深入聆聽了張華等教育專家對過去二十年學校變革的精彩論述和對未來學校面臨的焦點難題的深刻剖析。



「我心中的未來學校」主題項目學習過程中,蔣趙奇、姬若曦、凌穎通過問卷調查,採集同學們對未來學校的看法,並通過詞雲分析發現,同學們希望未來學校摒棄霸凌和歧視,實現個性化學習,並融入高科技元素,如:全息投影和虛擬現實;通過與教育作家章魚老師的交流,獲得未來學校可以是一個無邊界的元宇宙,學生通過高科技手段體驗與自然、歷史的互動的靈感;通過與技術專家蔡蘇教授對話,激發對「未來學校是夢工廠」這一概念的想像,期待學生能夠直接體驗宇宙奧秘。最終,三位同學確定了「我們的未來學校是一扇任意門」這一主題。

閉幕式上,三位學生圍繞「我們的未來學校是一扇任意門」,呈現了她們的項目式學習成果。蔣趙奇期盼未來學校是一座博物館,學生可以任意穿梭於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探索自然的奧秘,與昆蟲動物一起融入自然;同時她希望未來的特殊學校中,能夠應用元宇宙技術,讓特殊的同學們看到春去秋來,與其他人暢聊,聽見悠揚的音樂,肆意地跑跳。姬若曦希望未來學校是一座夢工廠,真正做到和星球肩並肩,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是嗅覺和味覺感受宇宙,了解黑洞的神奇,學習變幻莫測的宇宙哲學。凌穎則強調了個性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未來學校應能讓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課程,充分探索與實現自我。
她們共同呼籲,未來學校應跳越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讓學生在一個充滿創造力和包容性的環境中成長,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互動和個性化。
第十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中,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前海港灣學校的學生用她們的想像和熱情,為教育界注入了新鮮活力,證明了年輕一代在推動教育革新中的關鍵作用。她們的創想不僅體現了對當前教育體系的深刻理解,更展現了對科技和個性化教育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她們的提案和展示受到了在場教育專家和聽眾的高度評價。
會議結束後,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前海港灣學校黨總支書記羅朝宣表示:「我為我們的學生感到自豪,她們不僅對未來教育有着清晰的願景,而且敢於在公共論壇上展現這些觀點。她們是真正的未來教育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