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在呼籲把課間還給孩子,因為,有很多家長反映這樣一個問題:
小學課文里描述的校園生活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很多學校要求學生課間不要下樓,不能高聲說話、跑跳,被抓到還會扣分......
為何本該熱熱鬧鬧的課間時分鐘,卻變得靜悄悄?
我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站在家長角度談談這個問題,雖然,學校和老師這種管理方式我也不認同,這其實就是懶惰的管理方法,但是,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更值得探討,為什麼學校和老師明知不可為,卻還要這麼做呢?其實,這背後跟家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開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個近期發生在孩子班裡的一件事。
孩子所在的學校,並沒有限制他們課間十分鐘的自由,相反還經常舉辦一些有意思的體育活動,昨天剛結束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孩子們很開心,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欣慰的。
孩子班裡有一個調皮搗蛋的男生,連老師都拿他沒辦法,上課搗亂課堂紀律都是小事,最讓老師擔心的就是他課下總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要麼傷到別的孩子被家長投訴,要麼傷到自己,傷到自己後,他的父母就會來學校興師問罪,把老師大罵一頓。
如果這個調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對他嚴加管教或許還不至於那麼讓老師頭疼,但是,他的父母剛好每次都是反着來,不僅不會教訓自己的孩子,還一味偏袒,每一次我家孩子回來給我講述這些小插曲的時候,我就挺心疼他們老師的。
就在上周,這個孩子又在課間調皮了,這次沒有傷到別人,傷到了自己,起因是他故意破壞學校的教育設施,同時傷到了自己,孩子在學校受傷了,老師肯定要給家長聯繫,家長來到學校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不由分說把班主任罵了一頓,說話也很粗魯難聽,班主任委屈地哭了,還自掏腰包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孩子給我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我感覺到她有點心疼老師,還說同學們都覺得老師受了委屈,但他們又無可奈何。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學生只是少數,其實不然,幾乎每個班裡都有那麼幾個難以管教的學生,如果家長明事理還好,如果家長不講道理,那真的是老師們和全班同學的災難。
為何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那麼難?我們客觀公正地說,老師和學校肯定是有責任的,他們是實施者,但是,追根究底,相信家長們也知道怎麼回事,毫不誇張地說,有的孩子,哪怕是在學校被蚊子咬一個包,家長都要追問老師到底怎麼回事,更不要說磕磕碰碰的問題。
家裡有兩個娃,我太有發言權了。
兒子剛從老家轉學的時候是三年級,有一次在課間,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拿水杯喝水,前面一個孩子蹲下系鞋帶,站起來時頭碰觸到了兒子的水杯,當時也沒什麼事。
但是,這個孩子晚上回去時對家長說,我兒子拿水杯砸了他的頭,很快,他的爸爸加我微信,上來就罵我兒子沒教養,我當時忍住怒火,心平氣和詢問了事情經過。
兒子說,他自己碰上到了水杯,有同學作證,但是,那個家長說,他兒子回去說頭疼,要我必須帶他去醫院做CT檢查,畢竟確實是我們的杯子碰到了人家,老師也建議我帶孩子看看,看到孩子後,我詢問他哪裡疼時,孩子自己都忘記了,一直說沒關係,不用去,一點都不疼,只是碰了一下,但是,家長要求去,最終我花了錢給他做了CT。
我管不了別人,只能告訴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不要傷到其他同學,我明確對孩子說,下課期間盡量不要去樓梯那打打鬧鬧,因為很多家長和孩子我們惹不起。
還有一次,他跟一個女生做同桌,鋼筆頭朝上,不小心划到了女同桌的手,划了一道印子,女孩兒不樂意了,回去告訴了媽媽,她媽媽給老師打電話,老師不得不又聯繫我,讓我給女孩兒媽媽打個電話,我真的一度懷疑我家孩子怎麼這麼倒霉,他確實很冤,為了不給老師留壞印象,只能去道歉。
讓我最無語的是,那一次兒子的圓珠筆放在桌子上,沒有蓋筆蓋,前面一個女生穿着白色外套,自己往後靠的時候靠上去了,白色衣服划了一道筆印,那個媽媽也給老師打電話......
我以為是自家孩子倒霉,總遇到這些糟心事,後來,跟其他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的苦惱,只不過這種事情都是私下處理,大家不知道而已,講真,有些家長和學生真的很玻璃心,芝麻大的小事都要找老師。
「一切從孩子出發」本來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目標,但現在,卻都在背道而馳,為什麼會這樣?
除了老師和學校的關係外,跟家長也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家長們既想讓自己的孩子在課間自由活動,釋放天性,又不願意接受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任何意外,我所說的這個意外,指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小磕碰,比如,摔一跤,衣服被划上筆印這樣的小事,很多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以前的老師是真的敢管孩子,現在是老師是真的不敢管孩子。
孩子在學校摔骨折或者出現大的意外事故的原因也有,這些家長肯定難以接受,學校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採取了明知不可取,但也又不得不實施的措施,孩子的天性不是課間十分鐘就可以禁錮的,個人認為,這件事要辯證着看,不能一味指責學校和老師,當然,也不能一味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如果能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那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