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關注,解鎖每天好文章
有一群人在十幾歲時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了真正的神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讚歎。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智商超乎平常人的神童!
1994年,孫天昌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對他寄予厚望,從小就給予精心培養,牆上貼滿漢字,家中藏書上萬冊,無微不至地陪讀指導。
起先,孫天昌果然展現出異於常人的悟性與領悟力。他幾歲就認得幾千字,5歲掌握小學課程,10歲通過英語四級考試。一時間,「神童」的美名縈繞耳際。
然而,他曾兩次進入學校就讀,卻因學得太快了,感到不適應。因為對他來說,學校的進度和課程對他來說都太簡單了。
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全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於是,全家決定讓他在家自學。他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遠超過同齡人。
2006年,12歲的他輕鬆通過高考,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高考,就考了594分,但他並沒選擇報志願。
因為他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考入是中科大學少年班,哪怕頂級學府青睞,他也毫不動搖。
第二次參加高考後,他更是考出了659分的好成績。可是真正入學後,孫天昌卻經歷了低谷期。他不再是最出眾的那一個,甚至感到迷茫。
在老師與同學幫助下,他逐漸找回自信,積極投入社團活動,結交知己。他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目標,繼而確定專業方向。
2015年孫天昌考取了中科的研究生,並且獲得了多次去國外學習的機會。如今,孫天昌已畢業並選擇了留校任教,繼續追求科研事業。
曹原
曹原11歲時隨家人移居深圳,開始就讀深圳耀華實驗學校。在這裡,他只用了3年時間就將初高中課程全部完成。
曹原從小就對電子產品充滿好奇,經常拆開各種玩具和家用電器研究結構。有一次,他甚至把媽媽的銀手鐲拿去提取硝酸銀做實驗,讓媽媽找了半天。
雖然偶爾闖禍,但曹原的純粹追求和非凡天賦也讓老師又愛又怕。他高考更是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科大物理系,大學期間,曹原進入曾長淦教授實驗室學習,表現非常出色。
他只用一個寒假就能完成一年的科研課題,大學畢業時,曹原獲得了該校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隨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在麻省理工期間,曹原選擇超導體這個百年難題作為研究方向,遭到多方質疑。面對外界壓力,曹原並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專註科研,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地進行實驗。
經過多次失敗,他終於找到石墨烯的「超導角度」,取得重大突破。之後又反覆證實實驗結果,直到完全確信無誤才發表論文。
2018年,22歲的曹原用實力證明了石墨烯超導體的可能性,為物理學界解開多年疑惑。這項成果不僅震驚學術界,也讓曹原一夜成名,躋身多項「年度人物」榜單。
一項107年毫無進展的難題,在年僅22歲的曹原手上,有了破解。之後他繼續在這個領域發表高水準論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
但曹原本人並不在意這些榮譽,只想專心科研。多家媒體請求採訪,都被他禮貌拒絕。
美國開出優厚條件邀請曹原留在當地,但他毫不猶豫拒絕了,表示一定要回國效力。
如今,27歲的曹原在華為集團工作,並倡導年輕人去國外交流學習先進技術,將來報效祖國。
張炘煬
張炘煬,13歲就考上碩士,16歲攻讀博士。他從小就展示出超乎常人的聰慧,被稱作「神童」。
然而,聰明不代表一切。隨着年齡增長,張炘煬逐漸體會到,要在社會立足,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努力奮鬥。
張炘煬的父母從他還是嬰兒時期就發現他的特殊天賦。2歲半時,張炘煬已經能認識2000多個漢字,遠超同齡孩子,親戚朋友都稱他為「小神童」。
為了讓他發揮天賦,父母在他5歲時就送他去上小學。但是,小學的課程對張炘煬來說太簡單了。
在老師的推薦下,他很快就開始了跳級學習,從一年級一路跳到五年級,學業對他來說全都非常輕鬆。
跳級進入初中後,張炘煬的學習狀態並沒有多大改變。他總是最先完成考試,但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張炘煬覺得課本知識沒有挑戰性,上課時不再集中注意力,引起許多老師的不滿。
面對老師的批評,張炘煬毫不在意,還頂撞老師。於是他便退學在家進一步自習。半年後,張炘煬就學會了高中知識,但參加高考只考取了一個普通本科的院校。
大學時間,由於父母陪讀,張炘煬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學習。他又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本科課程,大三時就準備考研。
但是年齡限制使他無法去國外留學,最終張炘煬以13歲的年紀,考取了國內某所大學的研究生。
離開父母生活後,張炘煬開始涉足網絡遊戲,他的學習態度和成績都出現了下滑。愛玩遊戲的張炘煬不再是課堂上的佼佼者,這成為他人生的第一個打擊。
在父母租的房子里,張炘煬總覺得隔壁太吵,導致他無法專心學習,為此他竟讓父母為他在北京買套房。
還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說不買房的話,他就不參加畢業答辯。為了讓兒子集中精力學習,父母只能在北京租了套房子,讓他認為是買的。
這個舉動在當時引發了外界的爭議,網友紛紛批評張炘煬「白眼狼」,自私自利。
但張炘煬還是參加了考試,以全國最小的年紀進入博士階段學習,他當時只有16歲。
但是,他在這個階段遇到很大的困惑,不僅學業上缺乏進展,也在感情和社會觀念上面臨選擇。最終,他用了8年時間才獲得博士學位。
如今28歲的張炘煬,已經不是那個「神童」。他靠父母資助生活,沒有固定工作。張炘煬表示,自己並不後悔,當前的生活狀態讓他很滿意。
結語
這些令人驚嘆的神童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承者,更是未來的引領者。他們在年幼時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卓越的學術成就讓人們為之驚嘆不已。
但除了天賦,還需要後期的不斷努力,願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堅守初心,持之以恆,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無論成就大小,每一步的努力都將成為我們成長的糅合,使我們成為更好、更強的人。
我是樊卓aa,專註於講好每一個故事,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不妨點一個贊,您的認可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免責聲明】文章事件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分享娛樂人物故事,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就事論事請勿對號入座,並未上升到人身攻擊。如涉及事件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實。請觀眾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