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三個家長打來電話,都要求我安排他們的孩子跟一個女生同桌。」最近,杭州一位班主任向記者倒苦水,說她真的因為如何安排同桌的事情頭疼。
的確,每到開學季,安排座位都是班主任們的「苦差事」:既要防止同學上課講話,又擔心性格不合的同學間會產生矛盾,還要應付家長對座位提出的各種要求。
又乖又學習好的女生太受歡迎
好幾位家長要讓孩子跟她同桌
這位被三位家長的電話煩惱的老師,今年教三年級,三位家長都要求讓孩子跟班上一位又乖巧學習又好的女生同桌。
每個家長給出的理由都很充分,有的說孩子已經把女生樹立成了榜樣,想跟她同桌以便向她學習;有的說自家孩子從小就跟女生是幼兒園同學,兩個孩子一直關係很好;有的說自己孩子跟女生同樣在少年宮學模型,兩個孩子課間可以一起動手做東西……
這位班主任說,她本來是想給這位女生旁邊安排一個有點愛說話的小男生的:「那個小男生因為愛說話,好多孩子跟我說會受他影響,不想跟他同桌。我在想,這個女生挺自律的,就像班上的定海神針,感覺只有她不會受那個男生影響。」
家長們這麼一提,她有點為難了。不過,學校的資深班主任建議她,還是按照最初的想法。
聽說了年輕班主任的苦惱,在勝利小學做了多年班主任的吳峰老師也覺得她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前幾天她給家長群發了這樣一條長消息:
@所有家長 有家長對座位又有疑惑了。我再次統一解釋,不做私聊了哦。有問題孩子自己和我商量哦。
今天,我已經和孩子們很明確地表示:
1.每個座位孩子都會有機會坐到;
2.每周同桌和座位都換;
3.看不清黑板讓孩子自己和我說(三年級了,孩子自己會判斷的,不要養成包辦的習慣);
高個子也有機會坐前排(不影響他人的狀態下),矮個子也可能坐後排(不影響看黑板的狀態下);
4.如果同桌之間有「深仇大恨」,當面說,我一定馬上不換(就是因為有矛盾才需要多溝通呀,小孩子有啥壞心思呢)。
今天換好之後,當著全體學生的面,我問了幾個問題:
1.能看清黑板嗎?所有人回答可以;
2.同桌和你有「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之仇」嗎?所有人回答沒有(有一對說就是吵架過而已,但是都不是大問題),我好好表揚了這兩位,寬容之心,大將之才呀,真棒。
同時,金同學獲得一周金座,額外獎勵幸福卡:因為她坐在最角落也上課認真聽,不給自己和他人添麻煩,獲得榮譽卡一張。於是,接下來,有3個男生也想挑戰坐在最角落的金座,想挑戰自己管住自己的能力,競爭異常激烈。最後花落誰家,我不告訴你。
吳老師說的一周金座,指的是班級里設置一個獎勵座位,這個座位會給進步最大的孩子坐。班上一周換一次座位,大家輪流,作為獎勵。
吳老師說,有孩子為了坐到那個位置,會管住自己的小嘴巴,處處表現得很好,然後拿到最多的積分,驕傲地拿上書包文具換過去,很有趣。
很多孩子不想跟一個小男生同桌
老師讓全班的課桌都單獨成列
很多老師說,很多孩子想和某個學生同桌這種問題好解決,太多孩子不想跟某個孩子做同桌,他們覺得更棘手。
杭州一位小學班主任說,她班上有個男生個人衛生習慣不太好,會把喝剩下的牛奶放到桌子里,過幾天拉出來,會灑出來不說,還會發出難聞的臭味。再加上他比較愛說話,班上好多孩子都不願意跟他同桌。
她也找那個男生家長聊過,家長答應和她配合改進孩子的衛生習慣等,但孩子們還沒看到他的改變,暫時還是沒人願意做他同桌。
於是,她只好讓那個男生單獨坐:「開學第一天,我從窗戶看到他一個人坐在那裡,有些孤獨,挺心疼的。」在班會課上,她就讓大家都把課桌拉開,單獨成列,這樣,每個孩子感覺都是單獨坐的,那個男生就不會顯得特殊。
好幾位班主任也說,現在的課桌都是單獨分開的,他們也都是讓孩子們單獨成列,弱化同桌的概念。這樣可以防止學生上課的時候跟旁邊人講話,影響聽課效率。
一直安排異性同桌
給孩子們機會鍛煉和異性交往
初中班主任的煩惱跟小學班主任不同,很多都在為到底給學生安排同性同桌還是異性同桌煩惱。
一位班主任發現,安排同性同桌,經常兩個小女生或者兩個小男生自習課聚在一起聊得很是熱鬧。如果是異性同桌,男女生聚在一起聊天的情況就不多了,可是,畢竟青春期了,她又擔心孩子們對異性好奇,萬一產生朦朧情感,又不太好。
文海實驗學校初一班主任李小軍老師則很堅定:「只要我當班主任,我是一定要安排異性同桌的。」
他發來班上的照片,的確都是男女同桌。
李老師說,他曾經跟同事聊過座位安排是同性同桌還是異性同桌。同事認為,同性同桌有利於溝通和交流,麻煩事會少一些;而男生和女生同桌可能交流溝通起來不太順利,容易產生矛盾,發生衝突,班主任的麻煩事可能就會多一些。
從這個角度看,為了讓班級管理的壓力小一些,班主任的工作輕鬆一些,還是讓同性同桌比較好。
但李老師很不認同:「如果同桌是同性的話,孩子們將失去大量異性交往的機會,如果孩子們在初中階段還學不會如何跟異性交往,這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很不利。」
李老師目前還沒有遇到過拒絕與異性同桌的孩子。不過,他分析,可能教室里的座位是單桌單行的,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異性同桌的尷尬。
讓小朋友自由選同桌
簽下《好同桌承諾書》
濱蘭實驗學校五年級的一個班,班主任想出了個好辦法——讓小朋友們自由選擇同桌。
記者來到了這個實現了「選座自由」的班級。正是午休時間,孩子們已經按照身高順序,和自己選擇的同桌一起坐好。整個班級,男女同桌的有7桌,選擇同性別同桌的有11桌。因為身邊就是自己選擇的朋友,孩子們聚在一起很是熱鬧,嘰嘰喳喳地彷彿樹林里的許多小鳥,有的還歡快地在教室里飛了起來。
班主任張華愉快地看着孩子們:「一直以來,我都支持同學們自主選擇同桌。這個學期,我決定來個升級版,讓孩子們選擇與自己互補的小夥伴組成同桌。」
「互補同桌」,顧名思義,就是與在學習、興趣、性格等方面互相補足的對象組成同桌,互相學習對方的閃光點,共同進步。
然而,並不是所有提出申請的組合都能輕易組為同桌。在成為正式的同桌之前,每位同學都需要和自己的結伴對象共同擬定一份《好同桌承諾書》。
在這份承諾書中,孩子們需要認真填寫自己為什麼要和對方結為同桌,雙方具體有哪些地方互補,在成為同桌後要怎樣共同進步......
《好同桌承諾書》的審批流程並不簡單,不僅要徵得家長的簽字同意,還需要經過班主任張老師的嚴格審核,如果言之無理則會被退回,重新尋找更適合的同桌。
張老師和家長給了同學們足夠的自主權,但也會從旁對同學們的選擇進行一些把控,一共有兩對同桌申請被退回:
有兩個女生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連上課也捨不得分開,滿懷期待地申請成為同桌。但考慮到兩人都是活潑開朗的性格,有時會不由自主地聊起天來,家長擔心兩個孩子會無法相互約束,對她們的申請一票否決;
另一對好朋友則因性格過於相似,互補理由不充分而被她退回。
「通過簽訂承諾書,我想鍛煉孩子們與家長溝通、與同學社交的能力,更希望孩子們擁有契約精神。」張老師補充。
在承諾書生效後,即使有更心儀的對象出現,也不能「朝三暮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必須完全做到承諾書所言,互相監督,一起實現定下的小目標。
「我和我的同桌以前經常鬧矛盾,我們互相看不順眼。」記者沒想到的是,在教室的最後一排,竟然隱藏着一對「小冤家」。
原來,這位小男孩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有時會與一位心思敏感的女生產生小摩擦。巧合的是,最後全班竟然只剩下這對「小冤家」還沒找到同桌,如此一來,兩人只能先嘗試着坐在一起。
「我們倆互相都說好了,大家和平共處,不管怎麼說,我們還要在一起相處一個學期。」這對小冤家在成為同桌後,竟然少見的沒有鬧矛盾,反而試着和睦共處起來。
教室前排,一對同桌正在潛心學習。一個對着數學作業苦思冥想,另一個則安靜地看着書。這兩個孩子的成績都一般。「在約定結為同桌後,我怕媽媽反對,就先申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如果這一個月內我們表現不好或者學習退步,就自動解散。」其中愛讀課外書的小男孩說。
令張老師驚喜的是,這兩個孩子成為同桌後,真的開始發奮圖強了。在午休時間,兩個孩子經常一起討論作業,原本愛玩鬧的小男生也開始互相監督,沉下心用功學習,看到這對同桌靠自己優秀的表現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張老師也很欣慰。
「其實,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同桌對班主任來說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一旦孩子們出現矛盾,或者其他任課老師覺得不太合適,最後的壓力都在我這裡。」好在經過兩三天的磨合,大家都與自己的「互補同桌」相處得非常愉快,家長們也從一開始的持懷疑態度轉為舉雙手贊成。張老師覺得,看着孩子們高興,又有了收穫,感覺這件事做對了。
你家孩子的同桌是怎麼安排的?你覺得怎樣的同桌好?歡迎留言來說說。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