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楊吉梅,是安順市西秀區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天的第一節課是聾四年級的數學課,由10名學生組成,一節課最多能講一小部分內容,因為聾生受語言發展的影響,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很薄弱,大部分依靠直觀形象思維進行教學。

每名學生情況不同,教學目標也不同,有的同學愛提問愛思考,有的同學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為要面對太多太多的「意外」,作為特殊教育老師,我們每天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每一節課……但是一節課下來,我們都是滿頭大汗、口乾舌燥。

特殊學生學東西不是一遍兩遍就能學會的,幾十遍、上百遍也不一定,有的時候甚至要成百上千遍。
比如說:我們班的小潘同學,因為肢體的缺陷,在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很吃力,因為學習乘法口訣要邊寫邊記,而且要用手語表示出來,這樣的話,潘同學在打手語的時候就比較吃力了
但是我們的潘同學從不放棄,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經過一個學期的辛苦努力後,終於學會了乘法口訣。
特殊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個很難的過程,但是只要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我自己就會高興很久很久。
我覺得,特教老師就是牽着「蝸牛」看世界的人,老師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特殊兒童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步一個腳印堅定的走下去,無怨無悔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責、不忘初心、為愛前行,托起明天的希望,為這群折翼的天使插上追逐夢想的翅膀。
特殊教育的意義就是要讓這些孩子最終能回到社會,他們通過自食其力,努力拚搏,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我相信,只要有愛心、耐心、信心和恆心,這些特殊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記者:張財菁 李小甜
編校:張財菁
編審:趙彬 賓玉潔
監審:趙文全
監製:王錫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