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鍾國斌 魏沛娜 何鑫

哈工大(深圳)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田佳峻:我與深圳的「雙向奔赴」
「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後,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都是在深圳度過的。」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的「同齡人」,哈工大(深圳)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田佳峻對這座城市充滿了熱愛。

田佳峻與深圳結緣,是從考入哈工大(深圳)讀研究生開始的。「此後,除了中間去國外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工作外,我都是在深圳生活和學習的。2013年7月,我正式入職哈工大(深圳),從講師做起,一步步成長。講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在又被任命為學院黨委書記……每一步走來,我都很慶幸當時的選擇,感謝這座城市賦予我求真務實的精神。」田佳峻說。
求學期間,田佳峻印象最深刻的是2011年在深圳舉辦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當時哈工大(深圳)是大運會的足球訓練場地,我參與了賽事的志願服務運營工作,非常難忘,也十分自豪。」田佳峻說,通過大運會,他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活力。與這座城市同頻共振,讓他產生了強烈的主人翁感。「當時我就想,深圳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充滿朝氣的節奏,真的很適合年輕人來發展。」也正是出於這種認同,田佳峻結束學業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在深圳工作發展。
田佳峻特別提到了深圳的創新特質和產業優勢。「以前,有人擔心深圳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相對薄弱,不利於開展科研,但是近幾年深圳在這方面發力,多所高水平高校崛起,一大批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落戶……作為科技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趕上了好時候。而且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如此發達,對我的科研有很大的支撐作用。」田佳峻長期專註於光纖智能感知及信息處理的探究,目前已經在國際一流刊物及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他說,這一切都因為深圳有充滿生機的「源頭活水」。
田佳峻說,除了教書育人、投身科研外,自己還當選了市政協委員,積極撰寫提案、反映民意、參政議政,從更多維度上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中。他說:「個人奉獻城市,城市成就個人,這是我和深圳的雙向奔赴!」
羅湖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西西:從打工妹到女作家
「沒有深圳,就沒有今天的我。深圳,成就了千千萬萬的打工者,也成就了我。深圳每一天的變化,我都看在眼裡,並為之自豪。」2000年,西西來到深圳,從此她的人生軌跡圍繞這座城市不斷延展。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的同齡人,深圳在發展,她也在成長:從少女到妻子、母親,從流水線上的打工妹到企業經理人,從讀者到作家,現任深圳市羅湖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西西用她的奮鬥經歷生動展示了一個深圳人追夢且圓夢的美好模樣。

西西,本名尹金花,來自廣西農村。20歲那年,臨近中專畢業之際,西西和幾個同學由學校和職業中介所推薦來到深圳蛇口一家半導體公司上班。而來深圳之前,一部當時風靡全國的小說《花季·雨季》早已開啟了西西對深圳的想像,「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深圳和我的家鄉有這麼多的不同」。
雖然打工生活忙碌又艱勞,但是文學給予了西西在深圳不懈拼搏的另一種動力。當時,一份面向蛇口打工人群的報紙《蛇口工人》重新點燃了她自小就有的文學夢。「我來深圳是為了謀生,是做好了放棄夢想投入到打工生涯,卻沒想到深圳除了可以打工,也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夢想。」於是,西西在工作之餘開始寫作,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深圳沒有金絲鳥》2009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如今,西西既是仍在奮力拚搏的創業者,又是已出版幾部作品的作家。去年開始她還在香港都會大學攻讀創意寫作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這兩年來,她的寫作方向聚焦於兒童文學題材,最近剛剛完成一部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創作背景,以灣區少年成長蛻變為主線的兒童小說,預計明年初出版上市。
在西西眼中,深圳是一座最有希望的城市,而且她堅信深圳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我的寫作一直圍繞深圳展開為主,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筆,將深圳的故事寫出來。」
私募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熊超:感謝深圳成就年輕人夢想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3周年。作為特區的同齡人,深圳某私募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熊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於2001年大學實習來到深圳,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的同齡人,對深圳有一份與生俱來的特殊感情,十分感謝深圳成就了我個人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理想。」

熊超告訴記者,他是湖北人,大學學的是新聞學專業,大學畢業來深圳實習和工作,主要是因為當時家鄉很多人已經到深圳、東莞打工,大學畢業工作的首選地就是深圳。
2002年,他大學畢業留在實習單位任記者,主要負責財經類電視采編方面工作。
2004年,他進入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工作,並且工作了8年多時間,期間和鳳凰衛視合作做的一檔財經節目,收視率連續三年位居鳳凰衛視資訊頻道第一。
由於自己對財經相當感興趣,熊超2013年離開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進入到深圳某私募基金公司專職從事證券投資工作。
熊超介紹,得益於深圳經濟快速發展,深圳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從財經傳媒行業轉做私募證券投資,看中的是證券投資行業沒有天花板。從做個人投資到代客理財再到發私募產品,期間自己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他表示,希望在未來證券投資中,為廣大客戶創造更豐厚的投資回報。
「深圳金融產業變革和繁榮,與我個人職業規劃、個人理想比較吻合。如果沒有深圳經濟特區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就沒有深圳金融產業的蓬勃發展,就沒有深圳資本市場的風雲激蕩,也就沒有我從事相關行業的機會。」熊超表示,深圳給了年輕人成長的機會,讓他實現了個人職業規劃,收穫了人生目標。
「感恩深圳,願盡我綿薄之力助力深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祝福深圳,願深圳藉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契機,再次實現新的跨越。」他表示。
深圳百財雲谷公司總經理張天申:流水線工人逆襲當老闆
距離地鐵4號線龍華站約50米的利金城創意中心項目招商中心,高個頭、國字臉、短髮的中原漢子張天申迎來送往一撥又一撥意向租賃客戶。

很難想像,22年前來深闖蕩的張天申只是一家工廠的流水線工人,對他而言「辦企業當老闆」無疑是天方夜譚。從月收入不到200元的普工,到公司年營收額超6000萬元的老闆,特區同齡人張天申在深圳完成了人生逆襲。
20歲的張天申坐綠皮火車從河南商丘南下深圳,一個蛇皮口袋就是全部家當。「打工掙錢,過好日子」是他當時的想法。
「第一個是單車廠,組裝單車工位。當時就想加快組裝速度,多計件、多加班,才能多掙錢。」張天申回憶說,每天干10小時以上,每月能拿到200多元工資,辛苦且踏實。
此後9年里,張天申輾轉4個工廠,從普工到品質主管再到廠長,月薪從不到300元到過萬元,他憑着吃苦耐勞的幹勁拼勁,在深圳立住了腳跟。
2010年,深圳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但相關物業租賃市場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張天申敏銳地發現這條新賽道,辭職創業。2011年,張天申創立煒煜房產經紀公司,取得了龍華、龍崗等區域大大小小几十個園區的招商代理權,開啟人生轉折點。
2016年至2022年,他創立的百財雲谷公司成功拿下凱豪達廣場、東吳創意園、中安科技中心、裕建豐科技園等4個大型項目,實現跨越發展。截至目前,百財雲谷運營7個項目,面積10多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近千家。
「我是特區同齡人,更是特區發展受益者。」張天申感慨地說,這些年見證了龍華城市面貌變遷,營商環境優化,讓產業園區運營商有了更好發展環境。在深圳,只要有夢想,就有機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