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桂梅、張雪峰式的教育方法進行批評: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
無數人都夢想追逐月亮,但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在追逐六便士硬幣。當代社會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和平年代人們最看重的是教育。只有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實現國富民強,長治久安。
不難發現,每年都有很多教育專家給家長和學生提出各種建議。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張桂梅校長和張雪峰教授。有人認為他們的教育為孩子指明了方向,也有人認為他們的教育過於激進。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中國式教育
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一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國家每年在教育上投入大量資源。然而,隨着人口的增長,教育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從小就注重孩子的學習,各種備考輔導班層出不窮。高分成了孩子們唯一的目標,久而久之,應試教育成了主要的教學方式。
各省的經濟發展和個人家庭情況各不相同。每個孩子所能獲得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學習環境也大相徑庭。面對這種情況,底層的孩子往往更加迷茫。在學習的時候,他們認為只要成績好,就能過上好日子。然而,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後,卻突然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不足以支撐現實生活。
二、張雪峰的選擇
人們常說高考決定命運,但真正決定命運的不是高考後的高分,而是所選擇的專業。一般來說,出身優越的孩子即使選錯了專業,也有改正的機會。然而,來自底層家庭的孩子,犯錯的機會就少得多。
遺憾的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這部分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直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幸好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張雪峰老師。
與大多數鼓勵追求夢想的專家不同,他根據申請者的成績和家庭實際情況,為申請者推薦更適合的課程。與大多數鼓勵追求夢想的專家不同,他更傾向於直接和冷酷。他受到過很多讚譽,但也受到過很多批評。
很多名師認為自己的教育理念過於功利,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和理想。然而,張雪峰深深懂得現實是多麼的殘酷,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只會導致毫無意義的人生。只有先下了高山才能去追逐高樓,否則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如水中月一般虛幻。
三、山與樓之間存在着無法逾越的鴻溝。
久居高樓的人看不到走出大山的路有多長、有多難,久居大山的人無法想像外面的世界有多廣闊。山裡的孩子很難找到出路,女孩子更是困難重重。由於認知和思維的限制,山裡的女孩很少有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校長張桂梅深知這一點,她克服了重重困難開辦了華坪女子中學。多年來,她幫助一個又一個女孩走出大山。外界的人也對她的能力讚嘆不已。
高強度、高壓力的學習環境讓很多人質疑過於功利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完全阻礙了學生的發展。面對外界的批評,校長張桂梅沒有做出任何改變,而是繼續堅定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四、不登高樓,不指點江山。
事實上,無論是張桂梅校長還是張雪峰先生,他們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與外界產生衝突,歸根結底是因為教育公平的問題。如前所述,不同環境下的群體很難看到其他群體的生活。雙方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很難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