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機被泡水處理:「粗暴式管理」治標不治本

2023年05月14日21:05:03 教育 1496
學生手機被泡水處理:「粗暴式管理」治標不治本 - 天天要聞

□董昊(青島大學)

5月11日,針對在網上引發熱議的「手機泡水」視頻,貴陽市修文縣明雅學校發佈情況通報稱,經核查,因學校九年級某班20餘名學生違反學校規定私自攜帶手機進入宿舍並在深夜玩耍,影響正常作息。班主任發現後自行與家長協商,採取將手機泡在水裡的方式進行處置。明雅學校了解到相關情況後,認為該方式欠妥,有「矯枉過正」之嫌,立即對涉事班主任進行嚴肅批評,並做出相關處理。(5月13日 澎湃新聞)

一直以來,學生私自攜帶手機進校園,都是困擾家長和老師的一大「心頭病」。學生沉迷於手機的危害毋庸多言,即便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一旦沉迷其中,成績也會一落千丈,這是家長和老師不願看到的結果。如今,對於學生的手機管理已成為教育界的一大難題,不少家長老師也想出各種法子應對。誠然,諸如「手機泡水」這樣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可能對解決眼下學生偷玩手機的問題有效,但不能真正斷了學生的「手機癮」。

要知道手機並不是原罪,將學生沉迷於手機歸咎於工具本身亦不可取。從本質上來說,校園手機管理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手機本身,而在於家長和老師沒有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手機使用觀」。現實生活中不乏一些孩子每天都用手機,但學習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原因在於這些孩子知道如何合理利用手機,將其視為平衡學習與娛樂的有效工具。但遺憾的是許多家長和老師仍將手機視作洪水猛獸,把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行為視作如臨大敵,甚至把「手機泡水」這種粗暴式管理視為「為了孩子着想」,這不是信息時代下教育者做出的正確價值判斷。

之前有個形象的比喻說,人類曾經以採集食物為生,而如今要以採集信息為生。進入信息社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這代人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已成為「信息採集」的重要生產工具,對今天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學校在手機管理上就更不能簡單粗暴地「一毀了之」。與銷毀智能手機相比,提高中學生的網絡素養,引導青少年有節制地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平衡學習與娛樂時間更為關鍵。學校理應把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當作必修課來對待,家長和老師也要為孩子做好榜樣和引導。

總而言之,「手機泡水」這類粗暴式管理不是問題解決之道,要想徹底解決學生私帶手機入校園問題,需要家長、老師和學校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加以人為本、對學生更為負責的舉措,慢慢地引導教育孩子樹立正確手機使用觀。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 天天要聞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南都訊 記者楊曉彤 7月1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根據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5所,在校生302.03萬人,專任教師19.24萬人。學前教育2024年在園幼兒同比下降8.11%2024年,全市共有幼兒園2224所。比上年減少22所,下降0.98%。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8...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 天天要聞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就等這一口!」經過4個月的禁漁期,杭州「老饕」們期待許久的第一口江鮮於今天正式「上岸」。今早7點多,位於上城區九堡沿江的楊公漁碼頭的「楊公魚市」人頭攢動。刀魚、翹嘴、包頭魚、江鰻……你在魚市能見到的,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五點多,第一網就捕上來了,馬上就賣完了,很多老客一大早就在這裡等着的……...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 天天要聞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6月30日,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下稱「白皮書」)。白皮書從行政複議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中的地位、吸納行政爭議作用發揮、通過調解和解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監督依法行政、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配套制度機制建設、基礎能力建設等七個方面對2024年行政複議工作進行了梳理分析,全面總結各地、各部門...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 天天要聞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先上本科後大專?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單獨考試招生章程中,多個專業備註招生的對象是本科畢業生,引起了網民關注。「專升本」一時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校已經連續多年招收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專業數逐步增加。7月1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