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非遺少年學」優秀案例徵集活動獲獎名單日前正式「放榜」,共評出優秀傳承學校10家、優秀傳承單位10家、優秀鄉村傳承學校10家及優秀傳承人10人。
本屆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少先隊廣東省工作委員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學生體育藝術聯合會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承辦,廣東省教育基金會、廣東新華髮行集團、廣東粵劇院、廣東友誼劇院協辦。
本期「非遺少年學優秀案例」系列報道將繼續關注鄉村傳承學校,看看這些校園在傳承非遺技藝都有什麼妙招。
26
單位名稱:博羅縣橫河鎮羅浮泰學小學
案例名稱:羅浮泰學小學「武術進校園」實踐案例
非遺項目:詠春拳

博羅縣橫河鎮羅浮泰學小學·小朋友們在打詠春拳
羅浮山鳥語花香,環境優美,博羅縣橫河鎮羅浮泰學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體悟詠春拳的獨有韻味。
詠春拳的原則是「攻守同步」,攻即是守,二者一體,這體現了宇宙間「道」的基本原則。為傳承好詠春拳技藝,學校開始向全校學生分學段開設詠春必修課。
正式學習詠春拳之前,老師會專門引導同學們去理解習武的意義:習武並不是為了爭強鬥勝,而是為了強身健體,保護弱小,進而保家衛國。
同學們從「小念頭」開始學習,再到尋橋、標指、木人樁……循序漸進,在一呼一吸、一拳一掌的過程中習得更精湛的技藝與更深邃的道理。
27
單位名稱: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黃沖小學
案例名稱:《少年強則國強》蔡李佛拳傳承項目
非遺項目:蔡李佛拳

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黃沖小學·小朋友們在表演蔡李佛拳的經典招式「飛龍鐵扇」
蔡李佛拳是嶺南拳術一大流派,氣勢磅礴,剛柔並濟,如漂石之水,傳世近200年,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對蔡李佛拳發源地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民眾來說,守護這套拳法及其文化內涵責無旁貸。2007年,黃沖小學正式掛牌成立蔡李佛武術學校,以傳承蔡李佛拳為己任。
學校將校訓更改為「崇文尚武,厚德精藝」,組織編寫了《蔡李佛武術基礎》校本教材,聘請專業武術教練,確保全校同學每周都能參加蔡李佛拳的學習,並要求每人都學會「蔡李佛初級集體拳操」和「飛龍鐵扇」套路。
如此,蔡李佛拳文化不僅能在新生代中得到發揚,同學們也可從這套拳法收穫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意志力。
28
單位名稱: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篁灣中心小學
案例名稱:「我是紗龍小傳人」—一篁灣中心小學「非遺進校園」活動案例
非遺項目:荷塘紗龍

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篁灣中心小學·小朋友們學舞紗龍
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篁灣村,孕育了「荷塘紗龍」這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荷塘紗龍以武術為功底、以舞蹈為表現形式,因其難度高而邀游粵港澳,飲譽珠江三角洲。
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中心小學肩負起傳承荷塘紗龍文化的重任。學校專門研發出校本課程,打通音樂、體育、美術課堂間的壁壘,組織全校師生一起學習荷塘紗龍的歷史起源、發展傳承、龍舞技巧、紗龍製作工藝等知識理論和操作技巧。
此外,學校積極舉辦「我是紗龍小傳人」文化節,並制定出適合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可操作性強的龍舞技術評價體系,增加同學們作為「龍的傳人」的認同感。
29
單位名稱: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中心小學
案例名稱:「非遺」傳承 我在行動
非遺項目:瑤族扎染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中心小學·小朋友們在展示扎染作品
校園裡有口大染缸?在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中心小學,這口染缸是染坊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學校開展瑤族扎染課程的必要條件。
瑤族扎染是一項古老的非遺技藝,宋人曾有記載:「瑤人以藍染布為斑,其紋極細。」為了保護這門技藝,學校特意建設一個染坊,並附有一口300斤的染缸。因染料特殊,每天還有專人對染缸進行攪拌,進行日常維護。
二至五年級對瑤族扎染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參加學校每周三舉行的扎染課程。這門課程的開展,為同學提供了一個跨越班級、開放性交往的環境。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扎染學習,也使同學們的藝術天賦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30
單位名稱:河源市東源縣民族中學
案例名稱: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陀螺
非遺項目:打陀螺

河源市東源縣民族中學·老師在教同學們打陀螺
陀螺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1926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現的距今四千多年的文物中,就有陶制的小陀螺。在河源市東源縣,至今還保存着傳統的「打陀螺」非遺技藝。
由於打陀螺具備對抗性與競技性,1995年,國家體委、國家民委將其列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為傳承這一傳統民族體育運動項目,近年來,打陀螺被納入東源縣民族中學的教學課程中,它不僅成了學生們喜愛的體育運動,也為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記者】楊逸
【通訊員】戴雪晴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 楊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