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顯然是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它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我們學生時期顯得極為重要,尤其是在我們處於中學時代的時候,這個答案往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學生來說,讀書時期的選擇可能會大於努力,所以在中學時代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因為每個人讀書的時候都會面臨分科的煩擾,到底是選文科還是選理科,是每個學生都要做的一道選擇題。
如果這道選擇題最後失誤了,那不管你後期有多努力,可能都達不到預期最好的效果。有的學生明顯記憶力更強,對文科知識也更感興趣,但是很多家長都說理科更好就業,這些學生很有可能就會沒有主見地選擇理科。
「理科生跟文科生」哪個發展更好?畢業後才看清,希望你沒選錯
對於學生來說,讀書時期的選擇可能會大於努力,所以在中學時代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可是一旦當他們真是開始學習理科知識時,就會發現對於邏輯性並不強的他們,想把理科學好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事。
最後他們只好硬着頭皮把一條錯誤的路走到底,直到高考時也無法取得好成績,真正就業也沒有多大的競爭力,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當初的選擇有多麼錯誤。
同樣的,有很多邏輯性更強的學生,在聽到家長說以後進事業編、拿鐵飯碗才是一條有發展前途的光明大道,於是他們不切實際的就選擇了文科。
最後會是什麼結果呢?很有可能就是這些學生在學習文科知識時感到無比枯燥,甚至還有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他們自然也無法成為文科類的尖子生,就業時同樣會失去很大的競爭力。
所以,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就能知道,其實學生時代的選擇往往會大於努力,一旦你的選擇失誤了,後面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白費的。正是如此,很多學生在選擇分科時,一定要做慎重的選擇,才能有更好的前景發展。
可惜的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都不懂這個道理,還在執着於「文科生」和「理科生」哪個更吃香這種問題,而不是想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挑選合適自己的科目,以至於畢業時後悔不已。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回答一下文科生和理科生到底誰更吃香這個問題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和前面的「選擇還是努力重要」的答案是大同小異的。
事實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社會上是同等重要的,就業環境也是差不多的,所以談不上哪個更吃香,只是在不同的環境和崗位之中,它們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也就是俗稱的「術業有專攻」。
如果你日後想着吃「國家飯」,拿國家的福利待遇的話,你的首要目標肯定是去考公考編,進事業編得到「鐵飯碗」才是這類人的最終歸屬。
從這些我們就能很明顯地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對社會的重要性都是很大的。對於不同的行業來說,它們的吃香程度都不一樣,所以沒有必要想着以後哪個科目更容易就業,就盲目選擇哪個科目。
所以當代學生更重要的不是考慮文科吃香還是理科吃香,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合適自己的科目。
只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才會有精力持續學習。這樣才有機會在你喜歡和你擅長的領域之中深耕下去,畢業以後才會有更大的競爭力。那個時候再去選擇和你專業對口的職位時,你也會覺得輕鬆無比。
所以說,千萬不要其他人的隻言片語就忽視掉自己的實力能力,最後跟風選擇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科目和專業。
一旦在學生時代做了這種錯誤決定後,畢業後都很容易體會「英雄無用武之地」是什麼滋味。千萬不要到這個時候再後悔,因為這種時候你會發現「為時已晚」,後悔也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