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要做無數次選擇,選過之後,沒有重新再選一次的機會,有人後悔,半途而廢,有人欣喜,奮勇向前,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軌道。
高考是走出去的機會,是千萬學生命運的轉折點,三分考,七分報,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十分重要,大熱門專業,被錄取後,認真學習,前途一片坦途,若是選錯了,不適合自己,可能就會陷入窘境。
28歲女醫學生欠了7萬元,靠600元補助金生活,網友鼓勵女生要堅持
一位女生勸告高中生,家庭條件差,輕易不要選擇學醫,自己如今處境艱難,當初選擇專業考慮的少了,現在舉步維艱,不知未來在何方。
94年的女生,28歲了,徹徹底底的一無所有,還有7萬元的助學貸款,銀行催款,身無分文,特別無助,又無可奈何,只能黯然神傷。
現在讀研三,是一名醫學生,每月只能靠600元補助勉強維持,規培期間,身心俱疲,不掙錢,還看不到出頭之日。
家裡經濟條件差,年邁的父母,早已無力支撐她讀書,大一就開始勤工儉學,休息時間,幾乎都用來打工了,學習這條路對於她來說,異常艱辛,有時候,實在撐不下去了,還是會朝父母要錢。
發文的時候,卡里餘額17.5元,線上錢包10.2元,不敢在外面吃,宿舍里湊合做點吃的,也許有人說,國家助學貸款不是沒有利息嗎?怎麼會這麼難,本科期間,她沒有通過審核,申請的其他助學貸款,讀研才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女學生訴苦之後,還是會繼續努力前行,網友們紛紛送上暖心的祝福,這也讓她感受到了一絲溫暖,相信這是黎明前的黑暗。
醫學專業學生的苦,一般人難以體會到,女學生能堅持到規培期,實屬不容易,一般來說,碩士規培期是2年,女學生熬過這段苦日子就能上岸了,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之後再接再厲,收入就會有起色了,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難道「三無家庭」的學生真的不適合學醫嗎?
女學生說到,「三無家庭」學生不適合學醫,什麼是「三無家庭」學生?即沒有錢、沒有情商、沒有好的身體素質的學生,這一類學生若是選擇醫學專業,未來之路可能很坎坷。
原因很現實,醫學專業「燒錢」,學費高、學制長,勤工儉學、申請助學貸款,這是大多數窮苦家庭出身醫學生的選擇,一心難以二用,很容易就會影響學業,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本科學歷畢業,就業方向,基本都是鄉鎮級別的醫院,或者私人診所,收入不高,與家長投入的費用比,要好幾年才能回本,很多大學生轉行做其他工作,可也不容易。
想進入大醫院,考研是必經之路,除此之外,學歷有了,情商不能低,大學生要學着擴充人脈,考取含金量高的資格證,全面提高自己,「三無家庭」本身就不佔優勢,若是一味的低頭的讀書,難遇自己的伯樂,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大部分醫生都非常拼,需要一路拼到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的職位,才能不用熬夜加班,難度是相當大,粗略計算,從住院醫生到副高,大概需要10年到15年的時間,輔導再到主任醫師,還需要5年。
研究生畢業,度過規培期,學生基本就到成家立業的年紀,父母年歲大了,學生的擔子就更重,因此,不是不適合學醫,學生一定要考慮好。
醫學生需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從醫學生的身份到一名真正的醫生,學生要學習大量的知識,不斷精進專業技術水平,幾乎一刻不停地學習,救死扶傷,責任重大,稍有差池,要付出的代價,將不是大學生能承擔的,大學生要明白。
儘管如此,成為醫生的那一刻,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得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付出得越多,收穫的就越豐厚,白衣天使,妙手回春,被世人尊敬,這份工作的意義,不是其他工作所能給予的。
學醫不容易,如果學生做好了選擇,那就不要後悔,勇往直前,咬牙堅持下去,守得雲開見月明,對自己要有信心,腳踏實地,認真學習,相信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討論話題:看了女生的經歷,你有什麼話想說?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