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歷至上的年代,無論是否是學生的身份都很關注各大高校的排名,我國並沒有官方的大學排名,所以對一些國內機構的高校排名,大眾向來都不是很認可,部分人經常拿國外的世界排名說事兒。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就是公認的四大權威世界大學排名之一,不少學生和家長以此為依據參考國內學校的質量和選擇留學的目標,就在前段時間THE(簡稱)公布了2023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我們先來看看今年我國高校在榜單上的表現。
2023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中國有七所高校躋身百強
每個機構的排名側重點不同,所以最終列出來的榜單也不一樣,THE評選各大高校主要有五個側重點,教學、研究、研究影響、國際事業和產業收入,而在今次的THE百強名單中,我國大陸高校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有七所學校都入圍了百強,這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清華大學在榜單中排名第16,不但是中國大陸第一,也是亞洲的第一名,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大學,值得一提的是從前人們討論亞洲第一更多的會把目光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上,現如今我國的清華和北大包攬了亞洲第一和第二。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入圍了百強,兩所高校在世界排名分別獲得第51和52的名次,雖然近幾年復旦在國內的大學榜單上排名有所下降,但是在世界高校排名中仍然很有實力。
近幾年進步速度很快的浙江大學也躋身百強位列第67,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中國大陸第六個入圍百強名單的高校,世界排名第74位。
以上六所高校從前也都曾出現在THE排名的百強高校名單中,只不過這次的排名都提高了不少,要說最讓人意外的應該最後一個躋身百強的高校——南京大學。
宣布退出世界排名的南大,首次躋身百強
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指南大的實力不強,而是南大此前在世界大學排名中都是一百開外的,作為曾經的亞洲第一,南大即使經歷了拆分後,在國內學子的心中仍然是強校,但是在世界大學的討論聲中卻漸漸沒了影子。
其實縱觀世界大學排名我們也能發現,還是理工類院校更佔優勢,所以像南大,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高校,雖然是綜合類大學,但比較強勢的還是人類社科類專業,在高校排行中自然就不吃香。
所謂打鐵還得自身硬,今年南大和人大等高校就決定不再參加世界排名,也不再提供相關數據,以發展自身為優先,可沒想到南大宣布退出世界排名後,今年反而在THE排名中首次躋身百強,這不得不讓人猜測,這是在挽留南大,還是終於正視了南大的真正實力?
此次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校進步都很大,除了入圍前一百的七所高校,南方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和四川大學也入圍了世界前200,中國上榜的高校數量超過了澳大利亞,僅此於美國,英國和日本,排在了第四。
高校排名僅供參考,學生和家長還是把目光多放在學科質量和就業優勢上
再說回開頭我們討論的話題上,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盲目相信國外機構的排名,殊不知大學排名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多的可操縱空間,例如說同樣被認為四大權威高校排行的U.S.News,把世界前三給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在THE榜單中位列第一的牛津大學,在U.S.News榜單上卻只能拍第五,如果了解到這兩個機構一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英國,是不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了?
而同樣是世界名校的哥倫比亞大學,今年也承認了在排名中提供的數據造假,可見就算是外國的高校排名也只是僅供參考而已,學生和家長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把目光放在學科和就業的問題上。
從前的學生選擇留學,是認為外國的大學更好,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回歸就業,但是如今中國的高校質量已經能排在世界前五,甚至吸引很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國內的學子為何還要捨近求遠呢?
如果是為了獲得洋學歷好就業,那麼不得不勸這樣想的學生和家長三思,隨着我國高校的崛起,國內的用人單位也不再盲目的接受海歸留學生,如果學生讀的不是世界級名校,反而還會招來用人單位的質疑。
而且我國高校的培養出來的學生更適合國內的就業市場,留學生在外學到的專業知識,很可能和國內的行業現狀不匹配,所以建議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多注意學科的優勢。
如果喜歡的學科的確是外國的建設更好,可以選擇出國深造,但如果本土就有發展強勢的好大學,沒必要漂洋過海。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