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你怎麼了?把教育當生意可以,不要把學生當傻子呀
在中公教育官網的首頁,「做善良的人」「學員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佔據了醒目位置。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自我標榜的教育培訓機構,近期卻因「協議班遲遲不退費」「退費暗設門檻,一拖再拖無期限」等問題引發學員集體投訴。
整理中國消費者投訴平台近期收到的大量關於中公教育的投訴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其投訴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協議保過班」退費難等問題上。
投訴者豐某2021年10月在中公教育(雲南昆明分部)報名了國省聯考班,支付費用34800元。在簽訂的協議中,中公教育承諾若豐某未通過考試,退還學費28000元。2022年,豐某確認自己國考和省考均未「上岸」後便申請退款,但退款申請卻一直遭中公教育駁回,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費。
消費者提供截圖
如果說中公教育在退還學費上暗設門檻駁回學員的退費申請,那「毫無破綻」通過退費審核的學員是否可以按照協議約定按時收到應退學費呢?
答案是否定的。
投訴者瞿某2021年7月支付62700在中公教育購買了「考試不過全額退款」的協議課程,後於2022年1月提交退費申請。對接的中公教育工作人員承諾收到資料後的3~5個工作日開始辦理,辦理之後的30~45個工作日退費到賬。但截至今年4月下旬,瞿某仍遲遲未收到退款。對接工作人員多次以「已經審批完成,就差北京打款」「已作登記,最近會安排」「肯定會到賬」等理由敷衍推諉。
消費者提供截圖
中國消費者隨後以學員身份就「保過」和退費問題諮詢中公教育在線客服,在線客服稱相關課程現有「協議班」和「非協議班」,協議班則是簽訂協議,不過退費。面對中國消費者關於「網傳不好退費」的說法,上述在線客服明確表示,「肯定都會退的。」
中公教育在線客服截圖
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消費者嘗試就上述投訴問題聯繫中公教育,撥打400官方電話後被告知此聯繫方式僅為課程諮詢,投訴問題需聯繫總部。但令人遺憾的是,總部投訴電話遲遲無人接聽。
中公教育並非首次陷退費難風波。早在2020年7月13日,北京中公科技有限公司(中公教育)等培訓機構便因退費糾紛數量居高不下而被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
據公開信息,中公教育是由一家北大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服務機構,發展為教育服務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成為集面授教學培訓、網校遠程教育、圖書教材及音像製品出版發行於一體的大型知識產業實體。培訓業務涵蓋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軍轉干考試、招警考試、選調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考試、政法幹警考試、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考試、教師招聘考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