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2022年10月12日12:10:04 教育 1728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作者:木人(富書專欄作者)



獨立懂事的孩子有多委屈?


比如電視劇《大考》中的田雯雯。


當媽媽發現她瞞着自己一些事,不滿責備她:「你平常跟我說話也是說半句留半句,我看你就是從小獨立慣了,跟誰都不親。」


她說自己不是獨立,是孤獨,她控訴,為什麼自己這麼苦,而妹妹可以跟着父母在一起過得那麼甜?


媽媽說:「你以前一直是最懂事的。」


田雯雯委屈落淚:「我最討厭的詞就是懂事,全都是你們逼出來的。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因為從小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她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去世後,她一個人生活,期待着父母接她過去,卻因為妹妹出生,便一直留她獨自生活。


於是田雯雯獨立懂事,即使跟媽媽打電話,發現自己發燒,也急忙掛了電話,對父母閉口不談;


即使夜裡獨自放學回家,遭遇小偷尾隨,田雯雯也不告訴父母。


是啊,那個獨立懂事,習慣遇事自己扛的孩子,固然是害怕父母擔心,可是不告訴父母,本身,已是心裏的距離,已是委屈的積累,若是與父母足夠親近,遇事何懼他們知道?


她還是個孩子,遇事也會期待父母的安慰。


那個遇事不告訴父母的孩子,太委屈了。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遇事不告訴父母的孩子,有多委屈?


滄海鏡說過:「尋求幫助也是一種能力,在這個世界上,獨自一人是很難生存的。」


尋求幫助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問題,孩子的世界很小,問題看似很大,但其實到了大人眼裡,也許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小事。


朋友說過自己一段遭遇。


小學三年級,新換了一個中年男老師,兼職班主任和數學老師,他喜歡用棍子打學生頭,數學課上,那些回答錯誤的學生就會頻繁遭遇他的棍子敲頭,朋友也不例外。


在暴力的恐懼中,那些「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的提問中,總是錯得一塌糊塗,因為頻頻出錯,又總是被不斷提問,於是暴力時刻降臨。


尤其後來,朋友感覺他針對自己似的,不僅數學差被批評,穿着以及頭髮長短都會被他嘲笑。


那段日子,朋友一入學校,恐懼油然而生,一放學,就豁然輕鬆,縱然如此煎熬,她卻從未開口對父母說半句。


多年以後,她對父母講起,父母說當時的你怎麼不說?


是不是,如果當初告訴父母,自己可以得到更多幫助或指點?是不是如果當初告訴父母,自己可以免受很多身體之苦,心理之痛?


就像之前那個新聞,一個孩子6歲時,誤吞了一個哨子,因為害怕被父母責罵,就整整隱瞞了20年,最後因為疼痛就醫,終於順利取出了哨子。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為人父母看到孩子如此,作何感想?


哨子引起的身體疼痛,暫時告一段落,可是哨子留給心靈的20年傷痛如何估量?


20年間害怕哨子侵害身體的,那份膽戰心驚如何彌補?


如果時光倒流,當哨子不小心誤吞,及時告訴父母,父母及時採取有效方式,是不是可以慶幸更多?


可是他卻因為恐懼父母責罵,選擇隱瞞至今。


尹建莉說,孩子寧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


沒有孩子喜歡甩開父母遞過來的傘,而獨自迎着風雨狂奔自虐。如果明知父母的溫暖求之不得,只好選擇自己的事情自己扛。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孩子為什麼遇事不願意向父母開口?


電視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中,三悅畢業找工作屢屢受挫。


哪怕三悅是實習期唯一考核滿分的,也因為對方覺得男孩比女孩能熬,因此轉正名額被人擠了。


她心裏難受,想找母親聊一聊。


沒想到母親開口成刀:「誰讓你蠢呢?腦子不好使,脾氣還差,成天哭喪着臉,也不知道沖人笑一個,活該選不上你。」


看她吃東西,母親又開口諷刺:「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光長個不長心眼,吃屎你也趕不上熱乎的。」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如此二重傷害,從此孩子遇事再也不想對父母開口了吧?


張德芬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納,如此而已。」


孩子開口以為會是安慰和鼓勵,撲面而來的卻是冷漠和打擊,期待溫暖相擁,最後卻是傷口被撒鹽,從此,只好選擇自我保護。


父母是孩子眼裡最強的後盾,是遇事最想一吐為快的人,如果父母的所作所為不能給予孩子繼續奔跑的勇氣和力量,而只是生出嘲諷和嫌棄,結果就是,孩子堅強了,彼此的距離疏遠了。


孩子偶爾需要開口求助的嘴,也緊閉不開了。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父母,孩子更願意求助


黃磊說:「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麼。


他做什麼不重要,他會不會告訴你,最重要。」


鄭淵潔筆下有個女孩梁新,當女孩梁新被同學合夥栽贓陷害,冤枉她偷同學錢包後,老師要帶她去辦公室,梁新卻對老師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那一刻,老師驚呆了,一般犯錯的孩子生怕老師告訴家長,而你卻主動要求告訴父母。


梁新父母到了學校,護着女兒,安慰她說,你的冤案到此結束了,最後梁新的父母幫助女兒找證據,洗刷了冤屈。


我們羨慕這樣的孩子,因為擁有這麼信任自己的父母。


那麼,孩子願意吐露心聲的父母是怎麼煉成的?


1、變得熟


有些父母子女,有着血液關係,卻比陌生人還陌生。不見面,不溝通,形同陌路。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誰會願意聽陌生人的話。


沒有人喜歡隨便聽從陌生人的建議。只有朋友的話,我們才願意參考。


所以要跟孩子變得熟一些,溝通的橋樑才會暢通,求助的窗口才可能啟動。


多關心,而非從不關心;多聯繫,而非很少聯繫。父母子女變得熟一點,一切美好才有可能。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2、關係好


有些父母與孩子,常常見面,也總是開口,但是關係卻不夠好。


因為見面就是挑剔,指責,開口就是嫌棄,嘲諷,一張嘴開口成刀,讓人避之不及。


而一份好的親子關係,才能有開誠布公的契機,才能有孩子開口求助的信任。


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


少嘮叨,多投其所好。無論孩子遇到好事壞事,避免消極批判,多積極引導,鼓勵。讓孩子相信,我們是盟友,而非敵人。


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少說話,多做飯,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積極幫助,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及時退出。


尊重和信任到位,孩子跟你的心就更近一點。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3、呈現愛


我們常說愛在心口難開,太多父母不僅愛從不說出口,還常常口是心非。


如此,單純的孩子相信眼前的真實,卻從不會想像到父母深藏心底的愛,或者說沒有孩子願意相信那個語言暴力,冷眼相對的父母,心底對自己會是滿滿的愛。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的包容多於批評,當孩子求助時,我們的安慰多於指責,只有我們願意尊重他,懂他,一切便會越來越好。


當孩子認識到父母對我沒有無條件的愛和信任,自然不敢輕易展示自己的脆弱和傷悲。


如果父母呈現給孩子的,總是無條件的愛,積極樂觀的態度,尊重信任的姿態,孩子自然願意與父母敞開心扉,彼此擁抱。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父母子女一場,最美好的一個詞應該是:親。


遇事不告訴父母,是距離的象徵,帶着悲哀的色彩,而願意告訴父母,說明彼此足夠親近,代表父母足夠溫暖。


當父母的包容和愛如陽光般溫暖,孩子心底的潮濕也一掃而光。


願我們都有幸成為溫暖的父母,助力孩子一生向陽。


媽媽說女兒「太獨立,跟誰都不親」:為什麼孩子遇事不告訴父母?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木人,富書專欄作者,生活記錄家,文章:爸媽精讀,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公告!河東區一學校擬終止辦學! - 天天要聞

公告!河東區一學校擬終止辦學!

關於臨沂市河東區阿童木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擬終止辦學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規,臨沂市河東區阿童木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現向區
焊工證與特種作業證: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焊工證與特種作業證:是一回事嗎?

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讓不少人感到困惑的話題——焊工證就是特種作業證嗎?首先,咱們得明確一點,焊工證並不完全等同於特種作業證。特種作業證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涵蓋了多種危險係數較高的作業類型。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因特種作業
線上英語課外教情緒失控嚇壞7歲女童,機構回應:已退費,涉事外教列入行業黑名單 - 天天要聞

線上英語課外教情緒失控嚇壞7歲女童,機構回應:已退費,涉事外教列入行業黑名單

近日,北京一家長發帖稱,自己為7歲女兒在英語培訓機構Tigerschool購買了線上一對一課程,但5月11日晚在上課時外教表現得極不耐煩,最後情緒失控,大喊「我不知道XXX,滾出去」,然後退出視頻課程,把女兒嚇壞了。5月15日,該家長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目前已經收到退回的課時費,但仍在考慮是否通過法律途徑繼續維權。Tigers...
光谷一小用AI給學生畫作、歌聲打分, 校長:我們並非唯技術論,AI只是輔助工具 - 天天要聞

光谷一小用AI給學生畫作、歌聲打分, 校長:我們並非唯技術論,AI只是輔助工具

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在湖北武漢舉辦。作為湖北省基礎教育成果展的參展學校,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共同研發的AI美育智能評測系統獲得廣泛關注。 讓AI來給孩子們的畫作、演奏、歌唱點評打分,靠譜嗎?校長王萍表示,傳統的美育測評受到時間、空間和教師專業經驗的限制,往往難以全面記錄學...
「脆皮大學生」為啥愛上了體育課 - 天天要聞

「脆皮大學生」為啥愛上了體育課

高校體育課花樣翻新——新技術讓課堂更「智慧」、體育俱樂部讓選項更豐富、科學指導讓鍛煉更高效……種種創新舉措催生「爆款」,得到眾多師生的好評,更推動了高校體育教育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