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變革的時代,教育必須要進行積極的改變。為什麼要強調做面向未來的學校?做面向未來的學校,校長的思想怎麼轉變?落實到教師隊伍的搭建上怎麼去體現?11月11日—12日,程紅兵校長將在全國『生態·好教育』論壇暨浙派教育「天杭範式」研討會上探討現代學校高質量發展與管理,敬請期待!
程紅兵:金茂教育集團總校長兼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博士、著名特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創校校長,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督學、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等職,為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上海市高中語文教材審查委員、上海市高考命題語文專家組成員、上海市勞模協會科教分會副會長。
01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所未來學校??
不變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創新教育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逼出來的。
國際上有不少辦學校的人,他們不是教育界人士,而原本是企業家、金融家、工程師,他們認為指望學校的老師來創新幾乎不可能,所以就自己上。
很奇怪的是,這些沒有教育行業背景的人,居然把學校辦得像模像樣。這給了我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的教育真需要變一變了,要不然真的會被時代淘汰。
「未來學校」就是創新學校的一種。
它既不是傳統的公立學校,也不是傳統的國際化學校,它是一種教育思想、課程系統、教學範式、學校文化的全面創新,它在教育的一系列問題上,都有全新的理論依據、主張和實踐。我把它定義為「未來學校」。
現在有很多學校貼着「未來學校」的標籤,但骨子裡根本沒有變化。而真正的「未來學校」應該讓人在思想層面上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比如重新定義什麼是知識、學習、培養目標等概念。
02
未來學校的校長的思想該從哪裡來?
校長的思想從思想中來
當下看來,校長中不少人的思想是從政府文件中來,大凡上級指示就是自己的思想;還有一些是從左鄰右舍中來,看看兄弟學校提了什麼思想理念,跟着也提相應的理念;還有一些是跟着時尚走,時尚什麼就說什麼、流行什麼就談論什麼。這三種情況說到底就是沒有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大腦跑着別人的思想馬車。
那麼校長的思想到底應該從哪裡來?我以為思想從思想中來。這個不是同義反覆,後一個思想是動詞意義的思想,就是積極地思考、不斷批判性地思考。至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
·從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中來。有思想的校長一定是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了解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關心社會的巨大變化,並積極思考由此產生的對教育的影響。
·從對當下教育的深度批判中來。如果校長缺乏必要的自我批判,那麼就會固步自封,辦學思想無從談起。面對課程、面對課堂、面對評價、面對學校文化、面對教師隊伍、面對管理方式,不是一味安之若素、習以為常,而是不斷地否定昨天、探究明天。
·從技術世界的顛覆性革命中來。技術世界的變革日新月異,校長不能一概拒之門外,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搞拿來主義。有思想的校長應以包容的心態努力學習,充分發揮技術對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做技術的主人,而不做技術的奴隸。
·從對未來辦學的浪漫想像中來。一個從教多年的有思想的校長,一定是對未來有着美好憧憬的人,想像未來的校園、未來的教師、未來的課程、未來的學校生態等,這些都是校長辦學思想的來源之所在。
03
未來學校的教師團隊怎麼組建?
教師團隊的組建需要「異質化」
想要達到未來學校的教育理念,開設創新的課程,培養孩子的素養,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
金瑞學校現在已經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骨幹教師隊伍。這些老師畢業於劍橋、北大、浙大、華師大等國內外名校/有一些之前並不從事教育行業,而是在科學研究、金融領域做得很成功,對教育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異質化」的教師團隊。
什麼是異質化?比如很多老師都是師範大學畢業,這是「同質化」。同質化缺乏碰撞、活力;而異質化的團隊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地域,有着不同的背景知識、思維模型,他們組合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碰撞。
我們的老師必須自己開設1-2門學校課程,包括上面提到的創意想像課程、審辯思維課、兒童哲學課等等,都是我和老師們不斷磨出來的,要讓他們研發的課程能達到我預先設想的教育價值思想,達到我期待的高度。
衡量一堂課好與壞的唯一標準是這堂課的思維流量,能不能把學生思維激活?課堂不是越熱鬧越好,有些課堂靜默無聲,但靜水深流,思考的問題一波接着一波。這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