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題及其測評數據
下面這道題是高三一輪複習過程中的第一次聯考中的試題。這次聯考有十多所學校共一萬零四百多學生參考,考試範圍是必修一和必修二曲線運動部分知識。
如果你是物理老師,那麼你肯定會說,這樣的題目會是「超級」難題嗎?是的,號主也不相信,但是測評數據卻顯示:這真是一道「超級難題」,難度係數接近0.10。
二、學生解題舉例分析
學生解題舉例①
從這個答題來看,該生做過圓錐擺類勻速圓周運動題目,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根本原因是受力分析能力不足,對牛頓第二定律理解與運用還相當膚淺。另外,數學能力也不足,應試水平很欠缺。
學生解題舉例②
該生同樣受力分析能力不足,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運用水平很差,做題脫離不了「想當然」思維干擾。很遺憾,就應試技巧方面,上課開小差了,例如輕易把物理方程劃掉、出現聯等式,導致可得分而未得分的遺憾!
學生解題舉例③
此生在應試格式方面,根本沒有概念,最終導致可得分而不得的巨大遺憾。
學生解題舉例④
該生物理方程列式還有所欠缺,也出現了聯等式,導致可得滿分而不得的遺憾。
學生解題舉例⑤
與前面幾位學生的卷面比較,就能凸顯該生在物理學習,特別是書寫格式方面的優秀表現。必要的文字語言非常精鍊,物理方程書寫也非常規範,卷面上幾乎沒有多餘的廢言、廢式、「濫式」(本應寫在草稿紙上的式子寫在了試卷上)。
三、教學反思及學習建議
號主非常小範圍內了解到,不少學生做選擇題用時過多,有的超過一個小時,最終導致非選擇題沒有時間做,這是後面計算題很多同學得0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在考場上把控好時間,答卷具有節奏感非常重要。每道物理選擇題建議用時不得超過三分鐘。一般地,超過了三分鐘,該選擇題即使再多花一倍時間,答對的概率也不大,哪怕自認為這道題會做就是有點難算也是如此。
潘愛國老師在其講座中提及物理計算題(包括計算型選擇題),審題無外乎四個要素:研究對象,客觀條件(事實上,對應於「受力分析」,只不過還要快速思考,這些力的作用效果——加速度情況、衝量情況及做功情況),物理過程(對應於「運動分析」,先後經歷哪些可區分的典型運動過程——勻變速直線運動或一般的直線運動、勻變速曲線運動或一般的曲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或一般的圓周運動)和物理規律。
審題後的解題過程也就四個動作環節,確定研究對象、分析客觀條件、明確物理過程,應用物理規律。
根據潘老師四要素四環節解題模式,書寫解題過程基本上遵循下面套路即可:
對誰,就某過程:物理規律列式
若運用牛頓第二定律,一般要用到正交分解,於是解題套路就是:
對誰,就某過程(某瞬間或某位置),
x方向:牛頓第二定律x軸分解式
y方向:牛頓第二定律y軸分解式
在號主看來,高中物理並不難,物理規律並不多,核心物理規律僅有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等,反覆如上做計算題,對這些物理規律就會有所理解,如果還能反覆品讀教材,必要時與同學、教師交流學習體會,那麼對高中物理知識及其體系就會有較深刻的理解。
然而,我們的學生卻不願意或很少閱讀教材,物理學習停留於被動聽講而不主動思考,反覆刷題而不錯誤反思的無效學習或虛假學習中。
與同事交流,幾乎得出共識:必要的刷題有效,但是一味地刷題無效,至少對物理學科學習無效。我們發現,現在的學生不會獨立學習、不會獨立複習、更不會獨立思考,在大考之前一大把學生企圖通過刷新題的方式能夠與第二天的考題撞上,這是多麼悲哀的學習方式啊!至少對於物理學習是悲哀的!
呼呼!瘋狂的刷題教學,對於物理學科學習絕對是一個災難,不是嗎?要不然,為什麼物理會成為最難學習的學科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超級物理難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