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如何面對不「好好說話」的父母?
文/晏凌羊
01
別人家——
「老媽,今天停水,中午你不用做飯了。」
「可我已經在做了。」
「沒事,那就吃吧。」
三句話,溝通效果達到,溝通結束。
我家——
「老媽,今天停水,中午你不用做飯了。」
「我都做好了,你這麼說話?!我都開始做了,你是讓我把這些做好的飯菜喂狗嗎?你真以為全世界都是圍着你轉的?」
「做了就做了嘛,那就吃。」
「你吼什麼吼?你吼誰呢?今天早上我為了做飯,都被水燙到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你還是人嗎?」
別人家——
媽:「貓今天亂拉屎了。」
兒女:「哦,是哪只?我上網查一下,怎麼讓它回貓廁所拉屎。」
有問題先解決問題,大家的力氣都往「解決問題」上扯。
我家——
媽:「貓今天亂拉屎了,我連陽台都不想去,噁心!別人家都是有別墅或者住一樓帶花園的房子才養貓,你是買得起別墅還是願意住一樓?對待這兩隻貓,你比對你媽都親!我還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你自己去請保姆吧!你們這樣的皇家公主,我伺候不起!」
我:…………
過了一會兒,我媽來找我談話,第一句話就是:「你就不能好好跟我說話?我跟你有仇嗎?」
她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她有在「好好說話」。
反正,經歷過我媽,我覺得網上任何胡攪蠻纏的人,我適應起來都不在話下。
這類人格的人在人群中有相當大的比率,是根本沒法與之講道理的。那就放棄講道理。
能動手就別嚷嚷(這個動手,不一定打人,而是行動)。
反正,我對我爸媽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他們在認知層次方面有非常大的局限,時常搞得我很生氣、無奈甚至啼笑皆非;另一方面,我又對他們充滿了感恩和體諒。
我們人類的情感,向來都是很複雜的。黑粉以及看不慣我的博主常說我嫌棄我爸媽,也沒說錯,但只說對了一半。
02
我小時候不是不愛說話,是想說話但沒機會說,我媽的語言暴力灌滿整個家庭空間,我插不進去話,然後,就去寫日記……寫作能力就被鍛鍊出來了。
11歲離開家住校,一方面是對農村生活充滿恐懼、對「外面世界」充滿嚮往,另一方面是為了逃離我媽。
上大學,我把自己發射到了北京、參加工作又跑來廣東,就是因為這些地區離老家夠遠。
我想嘗試建立一個自己的家庭,但這種嘗試失敗了。因為生了孩子,我依賴父母幫我帶孩子(剛離婚且沒辭職之前,我真的沒有太強的經濟實力請保姆,一個人又要工作又要養娃,確實顧不過來),然後,我又掉落進了原生家庭中。
最終的最終,我發現很多事情是逃不掉的。該你面對的,你遲早要面對。
在與父母相處與磨合的過程中,我放棄了去改變他們,轉而開始打磨自己。
我把過去從父母身上沿襲到的一些不好的思維習慣、語言模式慢慢改正,並學會用更良好和健康的方式和我的孩子相處。
孩子亂跳,把我嘴唇磕破血,我沒怪她。
孩子亂蹦跳,不小心把我電腦的電源關了,我所有工作成果全部清零,我看她內疚的樣子,只是抱了抱她。
孩子走錯電影院,我先入場,留張電影院在門口,讓她自己找着來,來了以後給她講劇情。
當然,如果孩子做得很過分了,那我還是會用火力壓制的(小孩也是人,也會蹬鼻子上臉)……
如果我沿襲父母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這些事件每一件我都可能會大動肝火,引發家庭大戰,那麼,我的孩子又得經歷我小時候經歷過的「貧窮且雞飛狗跳」的窘境。
我也從我媽身上,看到了身為女性的種種不容易。說到底,她也是這個男父權體系運轉下的一個受害者。
她的人生戰場只剩下家庭,家人的反饋成為唯一的價值感來源,這就導致她的思維、視野越來越狹窄,在家如虎,出門如鼠。
家庭主婦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職業,它甚至都不會被認定為職業。你的權利能不能得到保障,完全看你的家人有沒有良心,可良心這玩意兒太虛幻了。
所以,在逗號很小的時候,我就告訴她:
第一、身為女孩子,在這樣的世界穿行,你就是會比男人遇到更多的困難。這些困難,男人們是感知不到的。
我們生來就要遭受社會大環境的圍剿。這些圍剿,一部分是「人」都會遇到的,一部分是只有「女」會遇到的。
第二、人這一輩子,不停處在被圍剿的困境中,你可能被出身圍剿,被大環境圍剿,被不幸婚姻圍剿,被失敗圍剿,被命運圍剿,但是,只要還活着,你就得奮力突圍。
從出身中突圍,從不幸婚姻中突圍,從失敗中突圍,從命運中突圍。
第三、如何突圍?靠的就是悟性和勇氣。
悟性和勇氣從哪裡來?從生活中每一個細節中來,從我們摔過的跟斗中來。
遇到事情,多琢磨,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多想辦法,多扣問、研究和激勵自己。我們內心越強大,應對圍剿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03
金庸小說里的女性角色,我為啥最喜歡趙敏?就是因為她不玻璃心。
比如,她一肚子委屈,在靈蛇島上遭周芷若栽贓陷害,好不容易與張無忌重逢,剛想一訴衷腸,就被張無忌掐住脖子……
換我遭受這種「待遇」,他媽的,世界上怎麼會有你這種不長腦子的蠢逼,我的一腔真心餵了狗,老娘恨你半輩子,找機會nen死你。
但是,趙敏居然能get到張無忌在氣什麼,還覺察到張無忌因不想她去找謝遜送死,而認定張無忌捨不得她死,之後,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洗脫冤屈。
整個過程中,她也不跪舔,不委屈求全,狀態一直很舒展,跟張無忌的感情還更進一步。
這得有非常強大的安全感做底色和背景的,我還是做不大到。
我覺得我本質上還是屬於防禦型——不主動招惹別人,但別人若是傷害我了,我一定反擊。
我的思維還是:你不讓我好過,OK,我也不讓你好過。
可我發現,生活中真的有一些人能做到趙敏一樣。
比如,老早時候我看過一個電視劇,婆婆當面說媳婦配不上自己兒子。
換我,一定會罵得這種婆婆啞口無言,嘴上吵不贏,老娘發文字給你吵,這樣我可以一個打十個!
但是,劇中的兒媳見婆婆這樣罵自己,就嬉皮笑臉地把老公拉到身邊說:「怎麼不配啊?很配啊!配一臉!」
剛剛也有網友說,如果我遇到你媽罵你狗,罵你皇家公主,那我可能會回復說,是是是,我是狗,那你就是狗媽。是是是,我是皇家公主,你就是皇家太后。
我都震驚了……啊?還可以這樣?!
這種,我就真的不會,我大多時候活得太正經、較真兒,不夠鬆弛,過的也是一種接近於苦行僧式的生活(比如我現在光掙錢但沒空花錢),沒法做到「混不吝」。
完全「混不吝」當然不好,因為它可能會讓一個人變得油滑,對什麼都不在乎,對自己乃至周遭的人都太頓感,共情力缺失。現在很多油嘴滑舌的人,其實都只能達到這個層次。
他們能把一個人哄好,靠的是低級的技巧,而不是建立在「懂得」和「悲憫」基礎上的成全:我知道你在難過些什麼,但我願意承接住你的這種難過,因為我是能量更大的一方。
所以,如果這種「混不吝」,是建立在對事物深切的理解之上的呢?那就很強大了。相當經歷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到達了「看山還是山」的階段。
能到這個境界的人很少,我儘力吧。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着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信息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