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名列前茅、勇於創新的學術達人
是學生工作、志願服務的實踐先鋒
是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先進模範
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本科生佼佼者
他們將激勵着無數華中大學子
踐行專業使命、力爭全面發展
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
成為追求卓越、矢志一流的棟樑之才
他們就是校三好學生標兵!
今天讓我們來聆聽一下
來自管理學院康弘的故事!

學生姓名:康弘
管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
本學年平均成績:93.75
主要榮譽:
校「三好學生標兵」
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連續兩年獲得「校三好學生」
校「優秀共青團員」
管理學院「六有英才」
本科特優生
校新生學習優秀獎學金
所在班級獲得「黃群班」榮譽稱號
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國家級特等獎
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湖北省銀獎、全國金獎
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湖北省金獎
第十一屆「正大杯」全國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湖北省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一等獎、華中科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三等獎
校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
校運動會本科甲組女子4*400接力第二名、集體長繩第二名
1 跨過荊棘,攀登知識的高峰
康弘談道,在大學生活的開端,自己首先學到的是如何「在跌倒處爬起」。大一上學期,她的微積分只考了76分。她經歷過無數次迷茫和焦慮,但她不服輸、不放棄,堅持迎難而上。她暗下決心:「既然學一遍無法吃透,那就學兩遍。」功夫不負有心人,康弘在之後的數學科目中全部取得了90分以上,甚至接近滿分的成績。分數的提升固然可喜,但她說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就此改變了面對困難的態度——正如她所說:「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對困難的恐懼和逃避。」

她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學生,但求知慾和好奇心驅使着她不斷攻堅克難。面對變化多端的模型公式、繁雜冗長的案例分析,她從未抱怨,而是沉下心來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她說:「對每一門課,我都會自製一個『思維導圖』,尋找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將書本里枯燥的條目在腦中結成一張生動的網。」管理學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而康弘憑着熱愛和努力不懈攀登着知識的高峰。
欲登高山,何懼峭壁懸崖?路途再遠,一步步走總能到達。

2 踐行初心,在實踐中讀「無字之書」
初入大學的她時常困惑,自己所學的管理專業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她在大一暑假的社會實踐中找到了答案。在「後疫情時代武漢市中小企業的重振與恢復」調研中,切實的見聞使她深刻認識到:小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大到政府的宏觀調控,管理學的作用無處不在。她開始愛上管理學,「一想到這些理論和公式背後關係的都是活生生的企業和社會實況,我就有了無窮的動力。」

她認為,管理學是一門不能脫離實踐的學科,所以她抓住每一次將所學運用於實踐的機會。在「互聯網+」和「挑戰杯」比賽中,她與工科學院的團隊合作,參與初創公司的策劃,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戰略,探索先進技術如何落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大創項目中,她探究「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結合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思考,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她在校三標展示舞台上說道:「如果說一篇篇課件、一本本筆記是我在華中大讀到的『有字之書』;那麼明德厚學守初心、實踐使命報家國,就是我在華中大讀到的『無字之書』!」

3 全面發展,追尋興趣與熱愛
康弘說:「在華中大,我們不僅能吸收知識,也能有機會探索和追尋自己的興趣所在。」她積极參与學生工作和志願服務,助力班級贏得了「黃群班」的榮譽,還擔任了院學生會人資聯絡部A組負責人,校「生命之光」社團Win-win組的大組長,校內外累計志願時長100+h。

她熱愛文體活動,在校運動會兩個項目中均獲得了全校第二名。她是管院舞蹈隊成員,在院級、校級舞台上進行了多次表演。她說:「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豐富的課外活動既是放鬆心情的『解壓葯』,也鍛煉我成為了一個『時間管理大師』。」談及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她分享了自己的幾個秘訣: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下當天的To-do list,在做每件事時都要全神貫注、提高效率,最後要做到「留余」,不要疲於奔命,而要保證自己對時間安排的「掌控感」。
4 校慶寄語
櫛風沐雨,弦歌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七十載風華正茂,華中大見證了偉大祖國繁榮富強之路,也守護了莘莘學子追尋夢想之途。在七十周年校慶之際,祝願我熱愛的母校宏圖更展,賡續輝煌,再譜新華章!

當才華還撐不起野心時
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當能力還駕馭不了目標時
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夢想,不是浮躁
而是沉澱和積累
HUSTer
聽完今天的這個故事
你做好迎接未知挑戰的
準備了嗎?
來源: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