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也是中秋節。感恩小學、中學、大學以來多位老師對我的關心、幫助、引導和付出,追憶一下高二班主任常全老師的一些往事,和他當年對我春風化雨和盡在不言中的關心。
也祝願各位讀者大人中秋愉快,合家幸福。
1.常老師的第一次班會感言
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2年9月初,15歲的我,升入邳州市八義集中學高二年級,文理科重新分班,原(3)班變成了文科班,我選擇了理科,被分流到了原(1)班。
新組建的高二(1)班主任常全也是我們的生物老師,當年的他,年輕帥氣、英俊瀟洒、堅毅硬朗、眼鏡片下的雙目囧囧有神,大背頭朝後倒的髮型別具一格,寬寬的腦門油光鋥亮顯得自信十足。
常老師能歌善舞、能言善辯、口才一流,文藝范十足,他當年唱歌非常有名,比原唱還有感染力,尤其擅長鄭智化的《水手》和《星星點燈》,高亢里夾雜傷感、嘹亮中帶些沙啞,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歌聲引人共鳴、催人奮進。
他以業餘選手專業化的演唱,在市裡、縣裡多次獲獎,也曾在元旦晚會上,為我們班同學傾情演繹,令我們大飽耳福。
文理科分班後的第一次班會,常老師的開班感言,字斟句酌、簡潔有力、聲音洪亮、殺伐決斷,一下子就凝聚了剛分班時、大家焦灼浮躁的心——
他首先恭喜大家、讓大家樹立信心,「凡是報考理科班的,就等於一隻腳跨進了大學的校門,因為理科生社會需求量大、大學錄取率高,一年考不上,三五年總能考上,只要持之以恆,在座者即便資質駑鈍,但也無出曹希傳博士其右者吧?曹博士八年抗戰都能考上博士,我們堅定信心後,也都能一個個魚躍龍門。記住這句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然後提醒大家,要戒驕戒躁,以終為始,「在座的都是兩個班級的尖子生,能來理科班、骨子裡還是帶有幾分驕傲的,但以前的成績是都是過去時了,我只看現在,只看未來,今後學習中,大家要你追我趕,誰都不許偷懶懈怠,學習上不怕慢、就怕站,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不再贅言。」
隨後,他扶了扶眼睛,嚴肅地提出了警告,「新(1)班、新學期、新氣象、新未來。全班同學是個整體,絕不允許有害群之馬,發現有破壞校規校紀和班級形象、紀律的,無論成績好壞,不管家庭背景,堅決清除、絕不姑息。」
接着大家仔細聆聽了常老師針對班級過去成績、當前面臨任務、各科學習方法、會考準備措施、高考應對策略,以及自己的帶班計劃和原則等多方面逐條展開,分析得頭頭是道,講述得條理分明,台上侃侃而談、高屋建瓴,台下鴉雀無聲,氣氛肅然,大家一個個攥緊了拳頭,互相交換着眼神,迸發出強烈的共鳴感。
最後,他雙手合十,「感謝大家,給了我一個副科老師,成為班主任的機會,也願意和大家在未來的610天同舟共濟,攜手度過,在未來的會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用知識改變命運。」
第一堂班會是踩着下課鈴聲開完的,分秒不差,令人嘆為觀止,常老師也面露自信的微笑。
休息幾分鐘後,隨後就是排座位、任命班干、科代表和發放新書,常老師也顯示出別具一格的民主、開放和高效,別的班主任幾天內猶豫再三才能完成事情,他三下五除二就在一個下午全部搞定,他說時間金貴,有限的時間,要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學習是主要矛盾,一切都要為之讓路,就要紅杉樹一樣,砍掉枝枝丫丫的旁支末節,養分才能直衝樹冠、助力大樹直衝雲霄。
常老師第一天的表現,剛猛有力、帥呆酷斃,他瀟洒走出教室後,留下一個個目瞪口呆的我們,感嘆這個老師真是與眾不同。
2.匿名紙條徵求諫言
作為副科班主任,也作為「資格較老」卻「與世無爭」的生物老師,常老師能以超然的身份在五大主科老師之間溝通協調,目的是促進整個班級的各門課程起頭並進,迎接兩次會考和一次高考任務。
原(3)班和原(1)班兩部分學生的融合、高二學業壓力的日漸增大、校園戀情、電影錄像遊戲、宿舍打架矛盾等問題,在合班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常老師就一個個解決,起早貪黑整頓班級。
他用生物學得比喻說,我要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控制壞苗頭的「有絲分裂」和「對數分裂」,做到「減數分裂」,讓積極向上的氛圍在班裡呈現「指數增長」。
面臨青春期高中生出現的問題和班級會考高考下重壓前行的挑戰,常老師有時也吃不消,他乾脆想出了一個別出新裁的方法,他在班會上,直陳個人面臨難題、力有不逮的短板。
他給每位同學分發了一張裁剪的紙條,讓大家獻計獻策,給班級出主意,每個人都可以匿名向班主任說句心裏話,如何才能把整個班級搞的更好、怎樣才能讓自己學習不斷提高?只要有道理,他一定採納落實,一個班集體,需要眾人拾柴火焰高。
主意一出、紙條一發,舉座嘩然,大家熱情很高,有的拿着紙條嘩嘩地寫了起來,有的猶豫再三,有的東張西望。講台上常老師的態度是虛心虔誠和謙恭認真的。
3.口吃給我課堂發言帶來的困擾
我拿起了紙條,魂飛天外,一個異樣的想法,不自覺佔據了腦海——這個建議,我該不該不寫?寫了,即使匿名,常老師肯定也能猜出是我寫的,因為,我這一款,是獨特的。
從四五歲時,我就患上了口吃,原因倒也簡單,調皮搗蛋,反應迅速、學東西快,村裡的二流子甘騷講話結巴、遊手好閒,愛拿糖果等小玩意逗小孩子跟他學結巴,我一來二去就學會了,開始不以為意,後來家長訓斥了,覺得「學結巴」是不好的事情,得趕緊改。
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戴上帽子,想改,沒那麼容易。下雨天門口用笤帚大、半夜裡戴鬼面具驚嚇、喝泡姜水、含石子、頭頂着糞筐.......等各種方法使遍了,還是無計可施,結巴的毛病日漸形成,以至後來上學都受了影響。
比如課堂上,發"X","艾-克-斯",我就發不出;進辦公室,喊「報告」喊不出;上課接老師「話壩子」活靈活現,老師一讓我站起來,我就「徐庶進曹營」啞炮了;因為口吃,也錯過了一些朗讀、競賽的機會,這種心理負擔,上了高中、進了青春期,越來越重。
尤其進入高二、文理科重新分班以來,和五年級的同桌梅香有幸重新同處一個教室,以前的好感,伴隨梅香的女大十八變,變成了朦朧的喜歡和懵懂的暗戀。
這種情況下,我課堂發言更加緊張,生怕發言結巴,影響了她對我的印象,可越是緊張、越是在意,我課堂發言結巴的次數、程度越高。
有幾個「壞同學」,把「緊張兮兮」的我課堂發言的窘況,都當作笑話欣賞和模仿了,這更讓我尷尬不已。
要命的是,我因為個矮,坐在了第一排,班主任常老師上生物課時,為防止同學開小差,最愛提問,在沒人主動舉手發言時,他的「四節棍」(類似電視機天線的幾節、可以收縮延長的那種,攜帶方便,也很時髦。)不自覺就下意識指向了我,然後就隨口讓我站起來回答,根據我回答覆蓋的知識點,再判斷他進一步講述的內容。
這樣的老師提問方式,換做口齒伶俐、愛發言同學,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因為這是老師對你的青睞啊。
可對當時的我,簡直是受刑,備受摧殘,因為每次站起來,我都要在大家的起鬨聲中,張口結舌一番,然後詞不達意、答得面目全非,又尷尬無比,很多時候,是給幾個「壞同學」徒增笑料,也讓我的心理陰影面積,趨近於無窮大,覺得常老師似乎在故意要我「難堪」。
雖然隨後我生物課在認真預習、複習的情況下,知識點掌握得較好了,應對常老師的問題,有了一定底氣,但架不住表達結巴,很多「坐着明明會的」問題「站起來就懵逼了」,直接一個「八集街賣白芋的」、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至於常老師,當時為何喜歡頻頻要我回答問題,他後來的解釋也很不錯——他知道我有一點點口吃,想給我更多的鍛煉機會,以毒攻毒、讓我膽子更大,實行脫敏+休克治療,當時也出於好心。
可當時的我,怎能理解呢?只覺得您最好別提問我,讓我安安靜靜地上一堂課,好不好?
那一次,機會來了!我決定抓住這次機會,把自己的心裏話,用文字清晰地傳達給他。
4.我的紙條
我那天在紙條上寫了,「常老師,我講話有點口吃,又愛面子,不願大庭廣眾下發言,您的問題,我大部分都會,但站起來會張口結舌,表達不出。請您不要在課堂上提問我,讓我再難堪。我向您保證,您以後不提問我,我一樣會認真學習,生物考試不會拖班級後腿.......」
紙條收走之後,我開始還是有些忐忑,因為這個紙條,雖然匿名,但常老師肯定知道,是我寫的,不知道他看到我這個真實的心裏話,會怎麼想?但話已說出,後悔也沒用,索性隨他去吧。
隨後的幾天,生物課上,我發現常老師換了個教鞭 ,「四節棍」換成了「小木棍」,習慣性地教鞭下垂,自然指向我的動作,也突然改變了,教鞭不用於指指點點時,就放在了講台上,他開始抱着膀子侃侃而談,刻意糾正自己的下意識動作。
我的「心裏話」奏效了,常老師為了顧全我的面子,愛惜我的自尊,主動地改變了他的教學習慣,給了我一片安靜的空間。
當然,他目光所及之處,仍能輻射到我,讓我感受他的關心和期許,不過,這種眼神,大概只有我們兩人明白。這是一種心意的互通、承諾的互信。
從此以後,常老師幾乎不再提問我了,別的課堂上,老師提問我,也明顯減少了,我知道,應該是常老師背後悄悄做了工作。
這種課堂上,豁免提問的待遇,讓我更安心專註聽課、思考問題了,不再提心弔膽地被老師叫起來張口結舌,大汗淋漓了,對於愛回答的同學,這可能是不公平的待遇。
但對於我,卻是「解放了我的生產力」,讓我輕鬆上陣,其樂無比,學習主動性更強了。
現在回想起來,常老師尊重學生意願、平等對待學生,因材施教的做法,真是領教學風氣之先,給了我最大的鼓勵,換做其他老師,可能對我的要求不屑一顧,或是嘲諷我多事。
但從始至終,常老師默默改變了自己的教學習慣,不再提問我,只是眼神的關心我,卻從來沒再提這件事,這是對我最大的尊重。
5.元旦晚會常老師的高光時刻
這件事,直到教師節前夕,我給他發短訊,祝賀他教師節快樂,提起這件往事時,他才回應幾句,言語之間,表達的,還是對當年學生的關心和自己的職責所系,沒有太多的自誇或是邀功。這樣樸實無華的關愛和牽掛,令人感動。
可惜的是,常老師只帶了我們一年班主任。常老師的多才多藝、博聞強識、幽默風趣、在1993年元旦晚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的猜謎古人名字和班級同學名字的遊戲,妙趣橫生;他的主持風采,音質醇厚、字正腔圓,堪比播音員;他朗誦汪國真的詩詞,接地氣又有哲理;
後來的「星星點燈」、「水手」、「北國之春」「夢回駝鈴」,上唱下和,在熱烈的師生互動、鼓掌伴奏中,把新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室外的深夜,被青松灌木叢上的白雪皚皚,映襯得皎潔一片;輕舞飛揚的零星雪花,讓寒氣四溢的雪夜,有了幾分靈動雀躍,那是令人難忘的1993年元旦的第一天,也是常老師與學生同樂、展現自我的高光時刻。
6.常老師的另一面
常老師其實生活很清苦的,他在家裡是老大,家裡至少還有兩個弟弟。
作為長兄,他在八中教學之餘,還負擔了兩個弟弟,三人住在八中單身宿舍。
作為青年教師,又是教生物的副科,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生物又不是當時江蘇省「3+2(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的高考科目,學校不重視,他也不善於拍馬逢迎,也沒有什麼外快,對於教學方面有追求的他而言,還是很失意的,他也只能以苦為樂,儘力自我調適。
曾有同住單身宿舍的李**老師,開玩笑地挖苦常老師摳門,捨不得吃菜,天天給弟弟吃鹽豆子鹹菜,說了一句不知怎麼流傳到學生中間的名言,「常老師真不容易,買根油條就算過年了。
可見當年常老師的生活窘境。當時,別的青年老師都一個個結婚了,搬離了教工單宿,常老師一再拒絕了別人給他介紹對象的好意,一方面堅定供兩個弟弟考大學,一方面積極努力,備課寫文章,準備調動。
他知道,只有縣裡重點中學,對生物學科才可能重視一些,他的平台也才可能高一些,這也是他的無奈之舉。
那段時間,《水手》和《星星點燈》走紅的時候,常老師走路的腳步都是輕快的,輕唱自勵、含笑自信,我想他的內心應該是波瀾起伏的,對這兩首歌的理解,應該也是深有共鳴的。
後來,常老師在我們高三開學前,突然調走了,調走的原因,也許是生物教學能力、也許是發表的文章、也許是找到了欣賞他的伯樂,還有人說是他歌唱的好,被作為人才引進了。
總之,高三時,原來的化學老師,也是常老師單身宿舍隔壁的好友,接手了我們班,把我們班帶到了畢業。期間,常老師也通過黃老師,一直表達對我們的關心和不舍,對我們不斷鼓勵,盼我們能安然度過黑色的七月。
7.25年後的相見
畢業25周年時,我們高中同學聚會,又見到了當年的「歌神」常老師,可嘆歲月無情,把昔日帥呆酷斃、瘦高欣長的常老師磨礪成了中年漢子,瘦臉變圓、身材發福,我幾乎認不出來了,還好,他的眼神仍一如既往的慈祥銳利、富含深意。
他看到我,見我講話流利、大大不同以往,也是十分欣慰,但仍沒有追問其中的緣由,因為當天人太多,高情商的他,應該覺得場合不適宜。
人到中年,孩子們都即將升入高中,想起30年前的這一件「關於口吃 ,給常老師寫紙條,讓他別課堂提問我的」小事,還是令人難忘。
人生有幾個三十年呢?人生又有幾位像常老師這樣的老師?一切都是緣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插播一篇懷念高二生物老師常老師的,作為對他的感謝和祝福。
(備註:我寫這一篇的觸發點,是頭條好友中意外出現的一位家鄉偶像級學姐,她學霸級碾壓式的成績,至今仍是老師們口口相傳的驕傲,她比我高三屆,也是常老師的學生。
她看我之前的頭條文章,捕捉到常老師的信息,迅速判定我們記憶中的生物老師是同一個人。後台和我私聊,越聊越近,越聊越感慨,我們在八小、八中接觸的一些老師,都感同身受,共鳴連連。她小學、中學所經歷的老師,我一半都認識,我們還共同有三位班主任。
這其中,常老師是獨特的,他雖然教了我們一年生物,帶了我們一年的班主任,但他的殺伐決斷、乾脆簡潔、清秀自勵和文藝范兒,令人難忘。
我把這一篇,我送給她,她和她的同學曹希傳博士,都是我的偶像,曹博士我聽過講座,這位學姐,以前我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也感謝網絡時代,能在虛擬空間相遇。
從某種程度說,曹希傳博士和這位學姐,也是我的老師,因此,也祝她們節日快樂。)
8.和常老師的對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