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陳芃辰 大學生也有「暑假作業」?這個假期,來自華南農業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的學子組建多個暑期「三下鄉」團隊,通過支教、調研、形式豐富的「三下鄉」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蒲公英支教隊」赴廣東省惠州市潼湖鎮開展支教活動,與共青團仲愷高新區委員會「七彩假期」兒童暑期夏令營活動緊密結合,旨在通過黨史、團史宣傳和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將華南農業大學「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融入其中,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雙職工家庭子女等未成年人群度過快樂的暑假,助力當地鄉村教育振興,為潼湖鎮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

在為期兩周的時間裏,「蒲公英支教隊」先後為小朋友們開展了軍體拳(強健學堂)、戲劇、合唱(藝術學堂)、手工、魔術(創作學堂)等思政、科學、手工課程,為潼湖鎮兒童暑期夏令營帶來了強有力的教育力量。

同時,由數學與信息學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熊俊濤擔任領隊的「智慧農業服務團」赴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主固村等地開展「黨建+鄉村振興」主題黨日及調研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對當地農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嘗試藉助「互聯網+」思維,從產量規模規劃服務、產品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服務到品牌服務建設四個方面,助力當地構建全產業生態鏈,架起專家與農戶、市場與農戶之間的橋樑。

此外,「人才振興調研」團隊分別趕赴廣東汕頭、中山、湛江、東莞等17個縣開展調研,通過與村幹部和農戶進行訪談,深入調研當前大學生在農村基層治理和鄉村產業振興實踐中存在問題、經驗做法。
通過與農戶面對面交談、累計發放調研問卷700餘份,調研團隊初步了解了當地農戶家庭基本情況、生產經營中所面臨困難、以及政府在推進惠農助農政策中存在的問題與成效等情況,也對當地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對鄉村振興的貢獻進行深入調研,剖析大學生作為鄉村人才振興實踐的重要體現,從基層治理效能、助力產業發展、精準幫扶農村弱勢群體等方面,助力農村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圖片: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