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在詩人的筆下,小孩子是調皮的,現代的家長也覺得孩子頑劣不好管教,直等到上小學,讓班主任老師好好約束一下小學生。
上小學後,學生們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加上文化課的學習和老師的引導,一般頑劣的性子能逐漸向著好方向發展,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一下子就能成熟,還有很多家長意想不到的驚喜時而發生,比如小學生的作文。
小學生作文《我的媽媽》,老師笑出魚尾紋,媽媽:能換個人埋汰嗎
有的語文老師評判學生的作文「驢唇不對馬嘴」,拿回去重寫是學生常有的事情,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開始正式寫作文,在這一階段,能把事情完整地敘述明白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
要是落實到作文上,呈現出一篇好的作文,那就要成為班級里的「語文之星」了。這位同學想當「語文之星」火候還差得遠,作文《我的媽媽》,老師看後笑出魚尾紋,可是媽媽應該有些傷心吧,心想「能換個人埋汰嗎?」
「埋汰」這個詞是一句東北話,「別埋汰我」意思就是別黑我,家長也想告訴學生,別什麼大實話都寫出來,這讓家長的面子往哪兒擱。
同樣能讓媽媽看到作文後氣到暴走的還有這位同學,「媽媽的口紅有十九隻,我偷着把它們當作畫筆」,雖然這位同學覺得自己沒被發現還幸災樂禍,但是作文這種東西,除了老師會檢查,別忘了,家長也會翻看。
家長看到學生分數少得離譜的作文肯定不會坐視不理,脾氣不太好的家長嗓子一喊,學生就得抖三抖,筆者覺得好像沒有那麼多家長能沉住氣吧,即使有耐心也是咬牙切齒地去溝通。
小學生們能寫的作文體裁多是記敘文,而六要素的人物選項多半都是家人,有的家長實在對學生的作文沒眼看,就直言「你能換個人不,薅羊毛也別可一個人來」。
這位同學倒是聽話,換了個人來描寫,主角變成了「老師」,還用一首小詩來表達,讀第一遍覺得學生好有才華,可以細細品讀,這不就是在說老師「禿頭」嘛,還挺有詩意。
要說小學生的確是很機智的存在,他們的想法有時候會讓老師眼前一亮,在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寫了和朋友有關的事情,簡短的一件事「借錢」,倒顯示出了小學生的聰明才智。
「用300元錢」來試探朋友,而且達到了自己的預想效果,可以說這位同學屬於「人間清醒」了, 老師給出高分,算是一種肯定,而且這位同學的字跡也很賞心悅目。
小學生的作文有時候真的能讓人笑出魚尾紋,如今學校老師輔導作文的時候,多數都採用和教學幻燈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一篇習作,學生有時候會被作文的規則限制住,這讓他們覺得作文的難度升高。
都說童言無忌,小學生的「大實話」,很多家長都招架不住
即使想法不在作文中體現,小學生也能用各種方法讓家長和老師關注到自己,都說童言無忌,他們口中的「大實話」有時候沒有帶着惡意,家長也別往心裏去。
很多家長招架不住學生的大實話,比如在大街上遇到與眾不同的人,學生用很大的聲音問家長「為什麼」,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有些尷尬,和寫作文一樣,有時候家長覺得是學生的胡言亂語,其實也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管是寫作文還是做數學題,小學生的思維都比較跳躍,家長可以怎樣引導
小學階段語文和數學的主科地位很關鍵,語文讓學生苦惱的是生字詞和作文,寫作文的時候沒有思路,數學則是知識點不牢固,做題慢導致答不完卷,家長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上進行約束。
可以進行限時任務,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如果本身極不情願,做題效果也不會很好。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一環,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刷題來提升,學生掌握了知識點以後,去做額外的拓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更好,但前提是作業要保質保量地完成。
筆者寄語:小學生的作文看完之後會讓人捧腹大笑,也有的同學能用稚嫩的話語讓人感動,家長們需要保護學生的那份童真,作文寫不好沒關係,得學會循序漸進。
今日話題:你小時候寫作文很困難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