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丁同學」走紅背後:農學生的低調、迷惘和浪漫

2022年07月16日10:42:11 教育 1844

關於一個農學生,可以有很多種想像。

他或許會遠離紛繁複雜的社會,在一片沒有高樓大廈的凈土之上播撒種子。他會看着植物自由成長,接受陽光,也接受雨露。溫柔涼爽的晚風拂過葉子,也拂過他的臉龐。

而另一種則是:他皮膚曬得黝黑,身後是等待整理的土地,旁邊的拖拉機隆隆作響,陽光照射在他的臉上,沁出了些許的汗珠。

今年夏天,因為後者,農學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在丁習功拍的那條「招生減章」出圈之前,他還是雲南農業大學的一年級學生。學習中草藥專業後,他很想做科普視頻。

於是,在藍天白雲下,在學校金黃的向日葵地里、在夏日枝頭的果實面前,他分享自己的所學。

而他視頻里的浪漫和有趣,在農學生的日常中也有跡可循。

一位農學生想起,她在課上喝葡萄酒喝到頭暈。還有一位四點多起床去給大豆授粉,不知道是因為中暑還是腸胃不適,他吐了兩次。

「農大丁同學」走紅背後:農學生的低調、迷惘和浪漫 - 天天要聞

【1】農學都在學什麼?

那一天,在勞作之餘,丁習功突發靈感拍了這條視頻,沒想到,連帶雲南農業大學也成為抖音新晉網紅大學。

網友調侃「鋤頭管夠」、「有沒有像我一樣,單純喜歡種地的。」

丁習功說,他想過自己的視頻為什麼會火,「可能一方面我的膚色跟那塊地也比較像,另一方面,大學生都是玩遊戲打籃球,雲南農大的學生去還有去開拖拉機、翻地。有點讓大家覺得不一樣。」

高考報考時,家人希望他留在省內上學,於是,他就從家鄉楚雄來到兩百里以外的省會昆明。

「學農學真的要天天種地嗎?」總有人問農學生們這樣的問題。這類段子,讓丁習功感到有趣又無奈。

他的專業是中草藥,課程包括中草藥種植、資源開發、加工鑒定。儘管一開始並非自己的意向專業,但一年的學習讓他喜歡上了這門學科。

初高中的時候,他常在放學後幫家裡干農活。土地對於他來說,是熟悉的。

他在課上學習中草藥的形態特徵、作用功效,在課下也曾去學校的實驗地和大棚裏面,進行實踐操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周潤宇已經結束了本科四年的學習,即將在本專業繼續讀研,研究生階段,她的專業是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科研方向為栽培,更偏向農學。

她的大學位於咸陽市楊陵區,學校附近有村莊,也有大片的農田。「早起來的時候你去路過那片麥子地,你就能看到幾個學生,戴着帽子拿着鋤頭,在裏面忙忙碌碌的。」

大一新生都要參加一個名為「三夏」的活動。每人劃分一小塊成熟的小麥地,對小麥進行收割、晾曬、脫殼,代表着「夏收、夏種、夏管」,即為「三夏」。這讓周潤宇體會到了儀式感。

大學四年的課程既全面又雜亂,她種過葡萄、釀過酒,也研究過葡萄酒市場乃至於學習葡萄酒品嘗。

上課時,他們要品酒,學習酒的風格、品種。其他學院的學生聞風而動,「報得非常瘋狂」。但她不感興趣,因為下課就暈了。

【2】承認艱辛,也允許浪漫

周潤宇所在的課題組是做栽培,包括葡萄的品質栽培和葡萄抗逆研究。今年七月初,她去寧夏西鴿酒庄進行大田實驗,背着16升的噴葯壺,32斤的水在裏面。

「我第一次背起來的時候,毫不誇張地跟你講,我這就躺在地上了。就是真的很累,然後又比較熱,那邊蚊蟲也比較多。」她回憶到。

研究作物的同學會更辛苦。除了要進行大田實驗,研究的周期也會更長。「一年的成果不能說明問題,明年或者後年還需要再去做平來驗證你的實驗是否可靠。」

她做過給葡萄去雄授粉的實驗。芝麻大的葡萄花,要把花帽摘掉,用鑷子一個一個完成去雄。「你吃的那一串葡萄,它每一顆葡萄就是一朵花兒」,一串看似不大,全部去雄則需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

「農大丁同學」走紅背後:農學生的低調、迷惘和浪漫 - 天天要聞

給葡萄去雄授粉之前。 圖/受訪者提供

「農大丁同學」走紅背後:農學生的低調、迷惘和浪漫 - 天天要聞

給葡萄去雄授粉之後。 圖/受訪者提供

她的一位學長研究不同海拔對葡萄的影響,每年8月份,他一個人去雲南,拉着裝有各種儀器的小破車,奔走在不同海拔的山路上。8月去,11月回。

學農的幾年裡,學生們都是低調的,周潤宇認為,這是因為土地相關專業研究周期特別長,「沒有辦法高調的。」

7月6日,阿川第一天體會農學生的日常,四點多起床去給大豆授粉,不知道是中暑還是腸胃不適,他吐了兩次。一個禮拜下來,他扛過大豆、整理過種子、戴着草帽去地里搞雜交。「每天起得也不是很早,就是三點多起來。實現了每天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阿川調侃道。

他的研究方向就是作物。今年,他「三跨」考上了東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還沒到,人已經開始下地幹活了。

他總自嘲:「明天是就晚上6點到12點,回來也就12點多,也不是很晚。然後休息兩三個小時,又能去雜交了,你看多多充實。」

他也會把幹活時發現的一隻蝸牛、一朵小花小心翼翼拍下來,放在社交平台上。對他來說,農學,有目前自己還無法適應的艱辛,但也夾雜着些許苦中作樂的幽默感,偶爾還會有一點點小浪漫。

「農大丁同學」走紅背後:農學生的低調、迷惘和浪漫 - 天天要聞

阿川拍下的小花。 圖/受訪者提供

阿川此前在遼寧的一所二本學校讀了四年本科,學電氣工程,畢業之後,他去天津找了一份月薪4000多塊錢的工作。他起初沒選擇考研,因為覺得學歷夠用,可以去闖一闖。結果乾了一年,發現被現實打敗了。

他本科今年,他順利「三跨」,考進了東北農業大學。他說,因為想讀研究生,所以才考研,所以才遇見了農學。

【3】學農學只是一種選擇

阿川形容自己,「從一個瓶里跳到了一個桶里」。考上之後,他確實提升了學歷,但如今迎來的卻是迷茫,「之前那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現在呢?」

在前途命運的問題上,農村出身的丁習功有天然優勢。剛在大學讀了一年,他已經跟着學長做創新創業的項目了。他們把中草藥加工成產品,去面向特定的有需求的人群銷售。

「如果以後我回去教大家種植中草藥,那麼我就可以把種出來的東西自己加工,然後批量生產運售賣。相比於簡單的種地,它的這個附加值更高。」他想着,以後還可以回老家做種植。

課餘時間,丁習功也在慢慢摸索着攝影、拍短視頻。他想着,如果畢業後返鄉去助力家鄉發展的話,也需要懂得營銷和推廣。

小魏則在完成本科學業之後,選擇考研,離開農學。

高考時,小魏因為距本科線差了一點,去了一個專科學校的空乘專業,由於不甘心,三年之後又通過專升本考進了安徽農業大學

大學四年的課程,在兩年里全部學完,小魏發現,自己對農學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醫學。

「我們這個年紀,很多人都是從小到大不明白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他最終被和醫學「有點沾邊」的遺傳學錄取了。

不管選擇如何,對小魏來說,在安徽農大學習的這兩年時光,仍然有很重要的意義。從專科到本科再到即將讀研,這五年里,他一直在為高考時的遺憾而努力。

小魏當初報考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時候,是奔着名字去的。

「別的專業比如園藝,一聽就是種樹,剪花那種,你聽着就像技術工,就是你聽着名字就知道你以後是幹嘛。」但植物保護不一樣,「它很籠統,然後名字也很好聽。植物保護,那麼多植物,你保護誰呢?」

真正學習之後,小魏的美好想像也慢慢消解了。去年這個時候,他還在一望無際的農田裡幹活。把不同的藥劑噴洒在不同的分區里,然後測量效果。小魏覺得,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接觸的人很簡單,心情也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生理上感覺很累。

在小魏看來,丁習功的視頻以一種可能幽默的方式,道出了農學生的痛處。「雖然感覺有的地方比較誇張,但是他所說的那個核心我覺得是對的,是可以感同身受理解的。」

(文中阿川、小魏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武菲菲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 天天要聞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先上本科後大專?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單獨考試招生章程中,多個專業備註招生的對象是本科畢業生,引起了網民關注。「專升本」一時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校已經連續多年招收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專業數逐步增加。7月1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
他們收到了遲到近60年的畢業證書 - 天天要聞

他們收到了遲到近60年的畢業證書

隨着中考、高考的結束,學校也到了畢業季。日前,崇明中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畢業生——「老三屆」校友。這群「70後」「80後」的「老同學」來到學校,是為了領取一張遲到了近60年的畢業證書。為了迎接「老三屆」校友,校園裡設置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校門的模型,廣播播放着那個年代的經典老歌。老校友們紛紛聚在老「校門」前打卡...
7月4日開始!12所中職學校這些專業需要面試 - 天天要聞

7月4日開始!12所中職學校這些專業需要面試

為確保入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具備專業發展的基礎和就業潛力,根據今年招生工作安排,有意報考貴陽市經濟貿易中等專業學校等12所學校部分專業的貴陽貴安中考考生,在網上填報高中學校志願前,需要參加學校組織的面試,面試合格才能填報相應專業志願。面試時間:7月4日-7月6日(共三天),每天9:00-17:00,有意報考的學生可直接...
重要發佈會,周四上午10時舉行! - 天天要聞

重要發佈會,周四上午10時舉行!

國新辦將舉行新聞發佈會 介紹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25年7月3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劉建國、中央廣電總台副台長王曉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