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段譽要想吃上玉米辣椒 需要多活五百年

2022年07月05日02:12:05 教育 1178
楊過段譽要想吃上玉米辣椒 需要多活五百年 - 天天要聞

韓茂莉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楊過段譽要想吃上玉米辣椒 需要多活五百年 - 天天要聞楊過段譽要想吃上玉米辣椒 需要多活五百年 - 天天要聞

顧頡剛先生在禹貢學會辦公室

主題:解讀歷史地理學,傾聽大地的故事

時間:2022年6月27日晚上

地點:「北大名師聊專業」系列活動第四場

嘉賓:韓茂莉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抖音、西瓜視頻

「歷史地理」是研究往昔地理的學科

「歷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屬於一門地理學科。「歷史」只是它的定語,確定了它的研究時代。它的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城市等。

當代地理學家認為,地理學所研究的就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人文現象的分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人類到今天已經有200多萬年的發展歷程,我相信在200多萬年之前一直到後面的考古階段,人類在尋找食物、建立聚落的過程之中,每前進一步都會獲得地理知識——山在哪兒、水在哪兒、食物資源在什麼地方。從那個時候起,地理知識就開始在人的生活之中積累下來。隨着以後的歷史發展,它經歷過古代階段、近代階段,一直到今天發展成獨立的學科。

地理學的研究,大概有這樣三方面內容:

第一,大地上原有的山川、河流、湖泊、沙漠等等,我們研究它的形成、發展和變化規律。

第二,城市、農田、道路等所有由人類活動創造而形成的大地上的景觀,研究它們形成的原因、發展的規律,還有面對的未來。

第三,大地上沒有的,也不是由人類創造的,而是在人類利用過程之中形成的政治地理、軍事地理。

舉個例子,中學課文《燭之武退秦師》,是來自《左傳》的一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與故事有關的是三個國家——秦、晉與鄭。秦晉兩國形成聯盟,組織一支軍隊要攻打鄭國。鄭國是個小國,大兵壓境,完全無力反抗。有人建議,派燭之武去和他們談判。於是謀士燭之武就坐在一個大筐里被墜到城牆之外。他跑到秦國軍營中對秦國將領說:「秦晉兩國軍隊攻打鄭國,鄭國滅亡是肯定的了。但是將軍要看看,如今鄭與晉是鄰國,鄭國滅了,其版圖最有可能是納入晉國之中。而晉與秦也是鄰國,可以想像,秦國的鄰國領土增大、國力更強,對秦國有什麼好處呢?顯然是更大威脅。歷史上,秦晉兩國之間有過很多相互承諾,往往都是晉國沒有兌現。攻打鄭國,只會留下對秦人不利的這樣一個結果。反過來,如果鄭國仍然存在,秦向東攻打其他地方時,鄭國在必要的交通幹線之上,可以為秦人提供後勤保證比如糧食供應等等,這對秦是一種好處啊。」秦國將領一想「果然是這樣的」,於是秦國軍隊撤退了。原本是兩國合力組成的一個聯軍,秦人退了,那晉人也只好退了,鄭國保存下來了。

可以發現,這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一個詞語叫作「地緣政治」。《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燭之武做的事情就是利用三國地緣政治之間的關係,成功保存了鄭國。這就是政治地理,利用地理而達到政治目的。

其實但凡政治、軍事都具有這樣一個特徵——利用地理達到其中的目的。如果說地理學有第四個研究內容,就是通過人的行為而構成的一種地理現象,這種地理現象同樣在大地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在空間上是有所表現的。我們馬上會舉這樣的例子。

圍繞在顧頡剛先生周圍

大約是中國史學界半個家底

而歷史地理是研究地理學的過去時。雖然是一個小眾學科,卻有久遠的兩千多年歷史。何以為證呢?其實在《史記》《漢書》當中都埋下了談地理學過去時這樣的證據。我們舉一個地方的事例。

有個地方叫作左馮翊,位於陝西中部,關中地區,在今天的西安市以北地帶。在《漢書·地理志》中可以找到有關它的說法。《漢書》的著作者是東漢時期的班固等等,講的是西漢時期的歷史。它講到漢代的左馮翊曾經是秦代的內史。什麼叫「內史」?它在當時屬於首都特別行政區,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左馮翊在漢高祖劉邦的時候屬於塞國,以後又屢次更名。這個地方在西漢時期有戶口、有人口的統計,同時說到左馮翊這個地方有多少縣,又做了什麼樣的地名改動等等。於是我們就在這字數不多的記載之中看到了,它不但涉及西漢這個時代的地理,而且還涉及秦代的地理問題。

但凡地理的過去時就是歷史地理。於是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在記述他們當代要陳述的地理問題的同時,往往會追溯歷史。由此,我們相信歷史地理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當然,這樣一個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之中,經歷了古代歷史地理、近代歷史地理的過程。近代歷史地理是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它的進程的,它的發起者是張相文先生。在二十世紀初期,1909年,張相文組織了中國地學會。中國地學會所研究的內容之中,就包括歷史地理。當時隸屬中國地學會有一份雜誌叫作《地學》,從1910年創刊到1937年結束。這裏面我們看到的文章就有「滹沱、漳、滏之變遷」,這指的是華北平原上幾條河流的歷史變遷,渤海的過去與未來,近五十年的中國水利。

這些研究文章講的都是地理學的過去時,但是它們的立足點、研究方法與古代地理已經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近代地理學登上了歷史舞台。但是在1909年,歷史地理仍然屬於地理學的整體範圍之內,它獨立地以一個學科登上學術舞台,跟禹貢學會乃至於這個學會的一份雜誌——《禹貢》是有關係的。

說到禹貢學會必須說起顧頡剛先生。顧頡剛是中國近代以來的著名學者,不僅僅著名,而且是學術泰斗。當年他從事中國古史研究、民俗學研究、歷史地理學研究,匯聚了那個時代眾多的學者,像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白壽彝張維華等等,我們細數出來,圍繞在顧頡剛先生周圍,或者屬於他的學生的,大約是中國史學界的半個家底。

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創辦了禹貢學會,隸屬於禹貢學會的雜誌叫《禹貢》,半月刊,每半個月發行一次。「禹貢」是它的中文名稱,戰國時期《尚書》的一個篇章「禹貢」。這個雜誌的英文名稱就叫「中國歷史地理」。從那個時候開始,歷史地理以一個獨立的學科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禹貢學會創辦初衷

即是面對抗戰全面爆發喚起民心

在禹貢學會建立的初期,追隨它的學生剛才說了,幾乎囊括中國史學界的半個家底,其中最為著名的有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先生。根據這樣的學術淵源,我應該屬於顧先生的再傳弟子,因為史念海、侯仁之先生都是我的老師。禹貢學會創辦是在1933年,那個時候東北已經淪陷。我們知道1931年東北大地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隨着東北淪陷,華北也面臨著危機。在如此民族危亡的時候,顧頡剛先生是一個愛國者,他認為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對於國家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中國文化喚起民心,振作抗日的鬥志,卻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禹貢學會創辦的初衷就是面對抗戰全面爆發喚起民心。於是,在禹貢學會創辦之後,包括《禹貢》半月刊所有這些成員,主要致力的研究內容,除了純學術的歷史地理研究之外,側重於中國邊疆地區——這些學者當時已經認為如果華北淪陷、長江流域淪陷,有可能邊疆地區會帶來新的希望。於是組織西北考察、西南考察,當時屬於禹貢學會的成員之一嚴德一就曾經參加了滇緬公路的勘測。我們都知道抗戰全面爆發以後,中國接收國外援助物資只有一條道路,就是滇緬公路。

除此之外,顧頡剛先生重視邊疆問題、民族問題等等,更重要的注重我們國家的歷史。1937年華北淪陷之後就是「七七事變」,禹貢學會不能再辦了,於是顧頡剛先生到達西北地區,在甘肅、青海繼續宣傳抗日,鼓勵當地的漢民和藏族同胞加入抗擊日本人的行列之中。雖然當年這段歷史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北京大學的師生們沒有忘記顧頡剛先生。當年禹貢學會最初創辦的會址位於蔣家衚衕三號,就在北京大學東門附近。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個地方要進行改造和拆遷,北大師生呼籲無論如何應該將蔣家衚衕三號保留下來。北大花了重資將這個住宅進行了易地搬遷,如今落在了北大校園,就在北大光華學院那些現代大樓的背後,有一個四合院。這就是當年蔣家衚衕三號禹貢學會的會址。

那麼從這個院子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學科有着這樣一個難以忘懷的家國情懷。在禹貢學會創立的初期,這些學者想為國家和學術界做一些大事,他們希望編一部中國地理沿革史,同時還想編一部歷史地名大詞典、繪製一本中國歷史地圖集。但是這個學術團體只存在了幾年,抗戰爆發了,很多想法都變成了那個時代的遺憾。但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集合全國一百多位學者,《中國歷史地圖集》誕生了,它不但是研究歷史地理,更代表中國上下五千年輝煌歷史的一個成果。記得那一年裡根總統訪問中國,它是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禮物送給這位美國總統的。

隨着歷史地理的發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侯仁之先生的著作《歷史地理學四論》問世了。在這部書中,侯仁之先生告訴我們,歷史地理學是地理學的過去時,研究的是昨天、前天的地理。但是到了新的時代,給予我們的任務已經不同以往,它不但要研究地球表層原本有的、人類創造的各種景觀的變化,而且還要探究人與地之間的關係。於是把這樣一個學科推上了一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階段。

那麼到今天,本着侯仁之先生所提出來的基本觀點,歷史地理學已經分成了若干個分支。第一大分支,研究歷史自然地理,大地上的河流、湖泊、海岸、沙漠、森林、植被等等,以及歷史氣候,所有這一切地理現象的發生原因、發展變化以及未來。另一個大的領域,我們把它稱為歷史人文地理,囊括在這裡的分支與人口、軍事、城市、農業、政治、文化、聚落、商業、社會等等領域都相關。所有這些研究分支到今天來講,已經形成了眾多的成果。

古人如何利用地理解決問題

戰國策》中有很多例子

今人利用地理,發現地理,古人也同樣如此。歷史地理對於今天來講會解決很多的問題。下面就舉例說明,古人會如何利用地理解決問題。

《戰國策》講到,在黃河一條支流洛河沿線有兩個國家,東周和西周。時間進入戰國時期,當年的周天子已經完全沒了地位。同時,周天子的後人又發生了家族內部的分裂。於是就形成了東周、西周兩個微不足道的小國,這兩個小國還互相發生內訌,問題就出來了。位於洛河下游地帶的東周想種稻子,但是位於上游的西周把水堵住了。沒水怎麼種稻子呢?於是找了一個謀士叫蘇秦,蘇秦說「我會給你解決問題的」。

於是蘇秦到了西周,和西周國王說,你們把水堵住了,下游的東周可以不種稻子,種麥子,人家也是活得很好的。你要真想控制東周的話,現在就把水放下去,那就把旱地作物麥子淹了。然後該用水的時候你卡住水,作物生長以後你又放水,這樣你就等於在水這個問題上控制了東周。西周一想果然如此,於是就把水放了。

那位於下游的東周可不知道蘇秦出的是個損招,他們要的只是水。水的問題解決了,蘇秦從兩方都拿到了好處。我們今天看這真是一個不道德的計謀,但是這裏面存在一個問題,之所以蘇秦能夠成功,地理起了作用。

《戰國策》記載的未必都是我們今天看沒有道義感的這種策略。另一段文字記載仍然來自《戰國策》,與這個故事發生關係的,有秦、西周,和東邊的齊。西周是周天子的後人,隨着戰國時期秦人的力量越來越強,秦國國君對西周國王說,你手裡有九鼎,我想把這九鼎拿到秦國去。我們都知道九鼎是國之重器,鎮國之寶,非同小可。西周國君雖然很弱,但他也不情願。於是他找了一位叫作顏率的謀士,如此這般說了他的困境。顏率說我給你搞定。

於是他向東到了齊國,將這個問題對齊國說了,他說「周君說了秦人無德,如今他想把九鼎送給有德的齊國」。齊國國君一想,九鼎都要送我了,那我當然就有權利有義務派軍保衛這九鼎了,於是齊國就派出了軍隊。秦人一看齊國也不是好惹的,戰國時期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軍隊都派出來了,秦人就想算了,戰爭時機不合適,於是它就不要九鼎了。

秦人退了,齊國的國王就和顏率說:「我想把九鼎取回來。」顏率說:「可以,但是我很想知道你要從哪條道把鼎運回來。」北邊是魏國的國都大梁,今天的開封,南邊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在今天的淮河流域,被稱為陳。齊國國君說:「我當然從周所在的洛陽一路向東,經過魏國都城大梁運到我的都城臨淄。」顏率說:「你聽說過沒有,魏國君臣上下都在討論如何獲取九鼎的事情,從宮殿討論到庭院之中,謀劃已經不止一天了。你要把鼎從這兒運過,這鼎還是你的嗎?」齊王一想是這樣的,條條大道通羅馬,換條路吧,我向南經過楚人的國都,雖然繞了個彎,也是可以過來的。顏率又說了,那事就更麻煩了,當年楚莊王的時候就留下了一個故事叫「問鼎中原」,「問鼎」什麼意思?不拿到手怎麼知道鼎有多重呢?如果鼎繞到楚人的國度,那更不會是你的了。這齊國國王就發愁了,這鼎還能拿回來嗎?於是顏率又說,我聽說當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後,鑄了九鼎,每個鼎都很重,需要有九萬人才拉得動,這九個鼎就是九九八十一萬人,你上哪兒找八十一萬人暫不說,這一路上都是危險。然後齊國國君一想,算了吧,我徹底沒這個信心把鼎取回來了。於是顏率告訴他,我聽人說,稱霸天下是在德而不在鼎,有德就可以稱霸天下。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結尾。

這個故事之中充滿了地理,古人通過一個計謀完成了地理上的運用。

宋代起各地科舉錄取人數

就有不同的名額限制

下面講一個跟物產有關的地理學問題。

曲阜是孔子的家鄉,很多年前我們學院到那裡進行規劃,看到有一個以孔子周遊列國為內容的聲光電的演藝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一路向南走。南行到陳蔡這個地方,遇「陳蔡之困」——沒吃的。當然過了陳蔡到了楚國,境遇就發生了變化。演藝廳於是布置得窗明几亮,為了表現祥和的生活,農家院落外面掛了一紅一黃兩串的辣椒和玉米。這對嗎?

一定是不對的。我們都知道玉米和辣椒原產地在南美洲,十五世紀晚期1493年開始地理大發現哥倫布才登上美洲大陸。大概在明代晚期十六七世紀的時候,這兩種農作物才傳入中國。當然孔子他老人家是沒有可能享受的。因此,我們說歷史地理研究問題的重要內容,是跟物質文化有關的。

當然不僅僅是曲阜的孔子周遊列國演藝廳這樣的錯誤,金庸著作中也有這種對於物質文化的傳播歷史不清楚的問題。《神鵰俠侶》《天龍八部》,我們看到這兩部著作的主人公無論是楊過還是段譽,他們生存的時代,故事告訴我們北宋南宋,但是在他們的故事之中,講到了玉米,也講到了辣椒。而我們知道他們生活的時代,距玉米、辣椒傳入中國要早五百多年。

接下來要舉的例子屬於歷史地理之中的文化地理問題。

高考剛結束,各省都有自己的分數線。其實科舉制度的時代也有這樣的特徵。從宋代開始,東南西北各個不同的地點,科舉錄取的人數就有不同的名額限制。科舉考試首先在縣進行初級考試,這些有了童生資格的人,經歷縣的提學進行考試之後,獲得一個資格,有了秀才的身份。秀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是到你所在的省里的考試,這時候就有了名額限制。從明代留下來的記載可以發現,各個省的舉人——就是鄉試的成功者,都有了具體的名額規定。

一般來講,經濟發達省份文人多,名額稍多一點,一百多人。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四五十人。這樣的話,這些進行鄉試的文人,無論你考得有多出色,最後由於舉人名額的限制,錄取最多不過一百多人,最少就四五十人。

然後他們開始進京趕考,到京城之中參加會試。參加會試的過程之中,又有了進一步的名額限制。這就是明清兩代都有南卷北卷,有的時候還出現南卷、北卷、中卷。什麼意思呢?仍然是這樣的,經濟發達地方,供自己子弟讀書的可能性就大,這些人的讀書水平也高。雖然都是一百多舉人進京考試,可是這一百多和那一百多水平就有了極大的差異。江蘇、浙江都是高考大省,當年也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我的太老師顧頡剛先生,當年回憶他老家在蘇州一個短短的巷子里,前後出了十一名進士,這就是當年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見證。當然朝廷不希望所有在會試過程之中拿高分、中了的人,都是來自一個地方,於是有了南北中三卷。這樣的話,各個地方在會試過程之中,能夠進入這個過程的成功者基本上人數相當,這既保證了地區上的平衡,朝廷用人也不會集中在一個地方了。

會試成功之後進入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這次不淘汰了。這次考試只是定名次,狀元、探花、榜眼都是在殿試最後形成的。

這個過程之中我們看到什麼呢?文化與地域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我們談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其中一個內容。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六師考生 查詢高考成績,今天可以填報志願啦! - 天天要聞

@六師考生 查詢高考成績,今天可以填報志願啦!

閱讀提示你是否還記得那年查看分數的瞬間有人掩面哭泣、有人興奮尖叫有人覺得不可置信一遍一遍確認數字有人知道分數之後假裝淡定讓家人猜.......隨着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高考查分的激動場面,及相關熱點新聞霸屏熱搜。記者從師市教育局了解到,6月25日18時起,考生可查詢高考成績。6月25日,距離高考查分還有5分鐘,...
送別畢業生 這所高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午餐會 - 天天要聞

送別畢業生 這所高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午餐會

南都訊 記者程安 通訊員李芷雯 六月蟬鳴又起,青衿之志可期。又是一年畢業季,學生即將離開校園,人生旅程如何開啟?日前,一場特別的午餐會在湛江科技學院舉行。參與午餐會的是湛江科技學院校長彭壽清,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羅如學和2024屆畢業生代表。午餐會現場,彭壽清為畢業生題字送書,以深切的期許寄語畢業生「五...
2024年松江區學前教育階段小班學區範圍公示 - 天天要聞

2024年松江區學前教育階段小班學區範圍公示

小班適齡幼兒家長注意了!2024年松江區學前教育階段小班學區劃分範圍現已公布!1.類別說明:詳見松江區教育考試中心網(網址:http://www.zsb.sjedu.cn)《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局關於2024年松江區學前教育階段招生工作的實施意
2024年【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及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總結 - 天天要聞

2024年【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及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總結

題庫來源:安全生產模擬考試一點通公眾號小程序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根據新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大綱要求,安全生產模擬考試一點通將四川省安全員A證模擬考試試題進行彙編,組成一套四川省安全員A證全真模擬考試試題,學員可通過四川省安全員A證考試總結全
高考填報志願時分數段位的重要性 - 天天要聞

高考填報志願時分數段位的重要性

隨着今年高考成績的發佈,考生即將進入填報高考志願階段,在填報志願時考生的分數段位是個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錄取順序的確定:在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考生的檔案檢索是按照考生的位次依次進行的。因此,分數段位(即考生的成績在全
第二批名單公示!常德這些學生擬享受政策優待 - 天天要聞

第二批名單公示!常德這些學生擬享受政策優待

常德市市中心城區2024年秋季招生優待名單(第二批)公示根據《常德市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招生優待政策》有關規定,現將市中心城區2024年秋季招生優待對象(第二批)進行公示,接受廣大家長和社會監督。舉報電話:0736-7718035猜你還想看... ●湖南省2024高考錄取分數線出爐!600分以上16276人●湖南啟動防汛應急Ⅲ級響應來源...
浙江多所高校公布預估線! - 天天要聞

浙江多所高校公布預估線!

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來源:潮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浙江2024年高考各類各段分數線出爐,普通類一段線492分,二段線269分。多少分能就讀心儀的大學?記者為大家搜集了各大高校今年的填報預估線,請各位考生收藏!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財經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
斯蒂芬·沃爾特:美國應該從中國外交中學到些什麼? - 天天要聞

斯蒂芬·沃爾特:美國應該從中國外交中學到些什麼?

【文/斯蒂芬·沃爾特,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在所有競技領域,競爭對手間總是在嘗試超越彼此。他們探索可以提高自身水平的創新,努力模仿任何看上去讓對手成功的元素。我們在體育、商業與國際政治中都能觀察到這一現象。模仿並不代表着亦步亦趨,但忽視令別國獲益的政策且拒絕適應現實則很容易一敗再敗。今天,也許唯一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