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言之有物的建言獻策?還是複製粘貼式的口誅筆伐?

2022年06月27日22:30:14 教育 1837

各大平台對某出版社數學教材的熱炒已持續至今,發表意見的微博、短視頻等層出不窮,網友觀點空前一致——該社拿廣大家長和學生當傻子,夾帶反動、色情的私貨,其心當誅,毒害了祖國的花朵,其罪可誅。個別探討不同角度、不同意見的視頻,或淹沒在信息洪流之中,或淹沒在網友口水之中。

對某出版社來說,做錯了就要認,受罰要站好,這個沒什麼好討論的,教育部的回應是責成其立即整改,並成立調查組進行全面徹查,對存在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人將嚴肅追責問責,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事已至此,等待官方的調查結果,這波現象級的事情應該告一段落。但我們發現無論什麼新聞出來,依然有大量的「網民」義正言辭,打倒「毒教材」討要「正義」。

「全民狂歡」的表象之下,「網民」們是不是都那麼關心孩子們,關心中小學教育和教材?海量視頻列舉的「罪證」,是不是應該全部扣到某出版社頭上?我們買來一套教材並復盤了一下整個事件,試圖找到真相。

是言之有物的建言獻策?還是複製粘貼式的口誅筆伐? - 天天要聞

1.為什麼我看到一些所謂的「揭露教材內幕」「扒某社利益鏈」的短視頻,都是一模一樣的?是大家觀點高度一致,沒什麼好改的?還是在「狂歡」熱潮中不能缺席,必須要有存在感?

如某微信公眾號的博主就被「催更」了

是言之有物的建言獻策?還是複製粘貼式的口誅筆伐? - 天天要聞

2.為什麼教育部出面回應,教材局說嚴格查,人民日報兩次發文,中紀委也發文之後,「網友們」依然火力不減、謠言不斷?是需要跳過調查、取證、分析、決策,直接把某出版社關閉吊銷,那樣來得痛快利索,畢竟「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3.為什麼文化戰爭、「敵人已在指揮部」的論調充斥全網,在「全民來找茬」模式下,卻始終沒有人拿出什麼過硬的證據,而總是翻來覆去拿幾張同樣的圖(部分缺失頁碼信息)上綱上線。

4.為什麼絕大多數的批評貼文,都沒有註明「罪證」插圖是來自幾年級第幾冊第幾頁呢?是不是可能被人夾帶私貨,把本屬於別人的「屎盆子」扣到某出版社頭上,牆倒眾人推呢?我們就發現了很多未經標註頁碼的圖片並不是來自小學數學,數量還不少。但是不是某社別的學科教材插圖還不得而知。

5.為什麼評論、發聲的多是公知、律師、廣播影視主持人以及「教育」博主,而學校、教師、出版行業鮮有議論呢?

換個角度看,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遇到社會熱點不說兩句,的確會被「信息洪流」淹沒,輿情發酵初期某音平台的推送幾乎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內容就是最好的證明,無論是文藝、財經、健身、美食、搞笑,各類博主紛紛來說上一段數學教材。就像唐山打人事件,最荒唐的是大批「網友」不問責加害者,卻總是審判受害人。更有甚者,佔據道德的制高點,肆意進行污名化,說起來義正言辭,其實不過是把受害者的苦難當作肥料,澆灌了自己的社會焦慮。

關於問責,5月23日教育部網站公布,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教材工作責任追究的指導意見》,官方的介入必將依規按程序核查真相,依法追責有關人員,社會公眾靜候結果公布即可。現在的社會信息來源雜亂不堪,摻雜着各種的圖謀不軌和利益集團,我們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理性判斷。而不是被那些非法的「黑灰色」公眾號利用,享受「掌控權力」「打倒權威」的機會,讓躲在「網絡水軍」里的境外勢力趁亂搞事、有機可乘。

關於存在問題的教材,目前看批評貼文所謂「實錘」的還集中在小學數學教材,一大批網友還列舉了該出版社語文、英語等教材的精美插圖,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存在問題的教材是個別科目個別套系的個案,還沒有構成系統性風險,所謂「敵人已在指揮部」似有質疑政府公信力的嫌疑。

關於「罪證」 ,我們花錢買來這十二本教材,本意是想用實證去發聲,讓我們的攻擊更有力一些,但那些網絡流行最廣,最讓人氣憤的 「胸襲」「露底」等「色情」插畫,翻閱了小學數學全套12冊教材,未能找到出處。從繪圖風格來看,也的確與涉事數學教材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是人為PS,或從別的圖書中「移花接木」,那其意圖如何?我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夾帶私貨」的是什麼人?希望廣大網友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是言之有物的建言獻策?還是複製粘貼式的口誅筆伐? - 天天要聞


是言之有物的建言獻策?還是複製粘貼式的口誅筆伐? - 天天要聞

其實現象級輿情,只是人類思想無形的變化造成的有形的後果。我們知道解釋是不符合大眾胃口的,「數量即正義」。但在媒體逐漸迎合數據,開始偏向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斷章取義;同時互聯網的「匿名效應」,給與人們掙脫現實社會各種規範的「勇氣」,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給肆無忌憚的言行以「安慰」的時代。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其網上的行為依然是法律所規範的對象,網絡絕對不是「法外之地」。

重申我們的觀點:做錯了就要認,受罰要站好。但對於「網絡水軍」的栽贓陷害和肆意的詆毀,希望某出版社拿出底氣和勇氣,敢於說「不」。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李漫:「調皮大王」遇到的「雕塑家」 - 天天要聞

李漫:「調皮大王」遇到的「雕塑家」

講述人:鄭嬌,鄭羽凡(小名「小康」)家長,36歲,企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我的老師」: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小學部 李漫李漫老師和小康。上幼兒園時,兒子小康在我們小區是個家喻戶曉的「調皮大王」。一轉眼,他走進了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的小學校園。
樅陽中考考點公布!重要提醒! - 天天要聞

樅陽中考考點公布!重要提醒!

6月14日至17日,全市中考工作即將進行,九年級全市共有12056人報名參加考試,相比去年減少683人。八年級全市共有10851人報名參加生物、地理考試,比去年減少1375人。其中,樅陽縣中考概況如下:九年級中考:共設立4個考點,167個考場樅陽中學樅陽縣二中(本部校區)樅陽縣職業技術學校樅陽縣宏實中學八年級中考(生物學、地...
用「粵式英語」帶火家鄉特產 這個90後女孩好「犀荔」! - 天天要聞

用「粵式英語」帶火家鄉特產 這個90後女孩好「犀荔」!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茂名走地雞,雞中的戰鬥雞。」最近,一位站在農田裡,頭戴草帽,用英語介紹家鄉特產的女孩走紅了——她叫陳麗容。視頻里,陳麗容一口流利的「粵式英語」,不時穿插粵語和普通話,自然鬆弛,戳中了很多網友。她的社交平台首頁寫着:「初中文化,自學英語四年,宣傳茂名家鄉特產。」她...
【我的大學——高招直通車】長安大學招辦老師開播 - 天天要聞

【我的大學——高招直通車】長安大學招辦老師開播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 果君)2024年全國高考剛剛落下帷幕,你心儀的高校往年分數線、投檔線是多少?學校今年的招生政策有沒有變化?有沒有增設新的專業?學校的軟硬件條件怎樣?校園文化氛圍如何?按照自己的模擬考試成績,被錄取的概率有多大
自「久隆」來,向「模範」去,做一名愛的傳遞者 - 天天要聞

自「久隆」來,向「模範」去,做一名愛的傳遞者

今年5月,久隆模範中學的於嘉斌老師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婚禮之後他和愛人第一時間將結婚禮金壹萬元捐贈給自己的母校——久隆模範中學,希望盡己所能,幫助更多的學弟學妹成長成才。對於嘉斌而言,師愛是一種誓言,一種傳承,也是對社會關愛的回饋。
最新發佈!事關柳州中考及高中招生! - 天天要聞

最新發佈!事關柳州中考及高中招生!

我市今年中考政策有什麼變化?高中階段學校計劃招收多少人?......6月12日,柳州市2024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新聞發佈會舉行。記者從新聞發佈會獲悉,2024年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總招生計劃較去年有增長,總數為30963人,我市連續五年保持高中招生計劃穩定增長。發佈會現場。一、我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
重磅!2024年柳州學區劃分出爐,這些學校有調整! - 天天要聞

重磅!2024年柳州學區劃分出爐,這些學校有調整!

2024年,柳州市市區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劃分(調整)總體維持穩定,僅因新建學校交付使用等原因調整10所學校的學區範圍;12個新建小區交付在原有學區範圍內確定學區學校。具體如下。一、10所市區義務教育學校學區調整城中區:新建學校柳州市景行小學文博校區啟用,增加柳州市文博小學學區範圍,調整柳州市民族實驗小學、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