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2021年04月20日23:20:12 教育 1392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彷彿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這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一篇博士論文致謝部分的開頭。作者黃國平在博士論文致謝里回顧了自己如何走出小山坳,與命運抗爭的故事。

致謝並不長,卻因為情感真摯在網上走紅,引發熱議。

短短兩頁紙,已然寫盡了半生拼搏,淬滿了血與淚,志與堅,看得人感慨萬千。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黃國平稱自己為鄉下娃,但在貧窮之外,命運更是殘酷地奪走了所有溫情。他在文中寫道:

「出生在一個小山坳里,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父親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醫院的時候,也僅是留下勉強夠治病的錢後又走了。我十七歲時,他因交通事故離世後,我哭得稀里糊塗,因為再得重病時沒有誰來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無能為力。她照顧我十七年,下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個家庭成員是老狗小花,為父親和婆婆守過墳,後因我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

但命運對他實在太殘忍,痛失所有親人後,連後來遇到的恩師和師母都沒能親眼看到他實現大學夢:

「如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邱浩沒能看到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對我照顧有加的師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離開人世。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座墳塋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

孑然一身地活下去,並非易事。

「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

回憶起兒時的貧苦日子,黃國平的筆觸質樸生動,看得人眼淚漣漣:

「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

「如果下雨,保留節目就是用竹筍殼塞瓦縫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裡抓黃鱔、周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裡,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測量過無數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電瓶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後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事。」

文章過半,看得人最痛心的還是這句:「人後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

「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漉着上課,屁股後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着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着破舊衣服打着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試後常能從主席台領獎金,順便能貼一牆獎狀滿足最後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出生在得坐兩個小時大巴才能到縣城的大山中的黃國平,深知自己「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鬆平常的東西。」他在每次人生轉折中身不由己,艱辛求學路上無數次因為現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要扛不下去。但這一路,他的信念很簡單: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看完這篇《致謝》,每個人都會想起很多人、很多事。

有人想起了自己同樣貧窮的求學時光,感恩所有向自己伸出過援手的好心人。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有人想起了身邊那些掙脫命運的泥潭,並為這個世界送去光亮的人。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而我,也想起了很多在互聯網上轉瞬即逝的普通人們。

想起了那個「冰花男孩」王福滿,從家裡到學校有4.5公里遠 ,冬天上學要在冰天雪地里走上一個多小時。走進教室的他,小臉被凍得通紅,頂着滿頭雪白的冰花。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他說:「上學冷,但不辛苦。」

他說長大後要當警察,抓壞人。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想去看看那裡的學生是怎麼讀書的」。

他只有8歲,一雙小手滿是凍瘡和裂口。但這雙手下,是一張99分的試卷。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我想起來曾經那位殘疾高考考生魏祥,一出生就癱瘓,大小便不能自理,多次手術也未能好轉。下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症,留下年幼殘疾的他和母親艱難相依為命。

身雖殘,志愈堅。他以648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並寫了一封請求信,請求清華在接納他的同時也能接納他的母親,為他們提供一間單間宿舍,以便於母親能夠繼續照顧他。信中寫到:

「鋼鐵般堅強的媽媽,擦乾了眼淚,一如既往,風雨無阻背我上學。從小學中學到高中,12年如一日,媽媽的背影穿梭於小學中學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門、教室,好像她從來不知疲倦;12年的媽媽不僅僅是一名醫院上班的護士,更是一位殘疾少年求學路上的陪讀者,守護神;12年的我竭盡全力,克服身體殘障,刻苦求學,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績,給了我深愛的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

清華大學也給他寫了一封回信,承諾為他提供一切儘可能的資助。回信中寫到: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後,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對於你來說,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人生或許悲苦,但是請你足夠相信。」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魏祥和媽媽

我還想起了那位考上北大的北大保安張俊成。初中畢業後的他因家貧而輟學,經歷了在家勞動、在汽修廠打工等艱辛歷程後,成為了北京大學的保安。

有志之人,從不看輕自己。張俊成雖然只是個小保安,卻利用業餘時間跑去北大圖書館潛心讀書,也開始自學英語。1995年秋天,他參加了成人高考,被北京大學法律系(專科)錄取。

後來,走出小山村的張俊成回到了家鄉創辦了一所職業學校,主要面向農村孩子。

他說,「北大給我播下了種子,我要把這顆種子帶給更多人。」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張俊成在北大當保安時期,於未名湖邊讀書

我還想起了很多人,他們曾短暫地在新聞中出現過。比如那個在城務工十七年的農民工,在歸鄉之際感謝東莞圖書館能讓自己看書十二年,他在留言中寫到:

「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雖萬般不舍,餘生永不忘你。」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每一次面對這些出身貧寒的普通人,本想要感慨生活很苦,命運不公,回頭卻發現他們從未自哀自怨,反倒是從知識中尋求到了力量,從苦難中變得更強大。

若是有人要問他們一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想用那句《平凡的世界》里的那句話來回答:

」我不啼哭,不哀嘆,不悔恨,金黃的落葉堆滿心間,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但可以慰藉的是,我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如今的互聯網上,充斥着「25歲年入百萬」的毒雞湯和「給孩子報輔導班一暑假花了十萬」的雞娃焦慮。人們艷羨着好出身,崇拜着成功者,彷彿人人都必須得從起跑線上贏起才算不丟臉,人人都要過上精緻的中產生活才算合格。

但別忘了,我們身處的世界仍有很多如黃國平一樣的人,他們循着知識的光,拼盡了一生的力氣,才過上了平凡人的生活。

向他們致敬。

博士論文致謝走紅以後,黃國平在今天寫了一封信,回復了網友們的關注。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現在的他,在騰訊AI Lab工作,繼續做自己博士期間確定的研究課題,有自己熱愛的事業,也在「持續向目標靠近」。

他在回信中寫道:「也祝願大家努力終有所成。」

就像《致謝》的結尾寫的那樣,歷遍苦痛的他不僅沒有抱怨命運不公,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反而是對這人間滿懷善意:

「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這篇上熱搜的博士論文致謝,讓我依然相信寒門能出貴子 - 天天要聞

滾燙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祝福他,也祝福所有有理想的人們。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畢業照怎麼拍,不妨學生說了算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畢業照怎麼拍,不妨學生說了算 | 新京報快評

泉州此舉,既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線,又為合理需求留出了空間。▲資料圖:高三畢業生在操場上拍攝創意畢業照。圖/新華社文 | 丁慎毅夏日的蟬鳴聲中,又到了畢業季。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近日發佈關於規範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畢業照拍攝收費的通知,要求集體畢業照拍攝費用不得轉嫁給家長,學校將統一安排免...
第五屆澳門高校外交演講比賽成功舉辦 - 天天要聞

第五屆澳門高校外交演講比賽成功舉辦

5月25日拍攝的第五屆澳門高校外交演講比賽決賽現場。新華社發(張金加 攝)新華社澳門5月25日電(記者齊菲、劉剛)第五屆澳門高校外交演講比賽決賽25日在澳門旅遊大學舉行。
美國前教師11條「鐵規」引爭議:嚴苛家教是愛還是傷害? - 天天要聞

美國前教師11條「鐵規」引爭議:嚴苛家教是愛還是傷害?

美國得克薩斯州前教師莉齊·蓋恩斯(Lizzie Gaines)因公開為三個子女制定的11條「不可協商」家規,在社交平台掀起激烈爭論。支持者認為這些規則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反對者則批評其過於嚴苛,可能影響親子關係。這場爭議折射出當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分歧。現年37歲的莉齊曾從事教育工作,目前與丈夫喬希(Josh)共同...
崔嶸:跨越山海育人才 繪就職教新圖景 - 天天要聞

崔嶸:跨越山海育人才 繪就職教新圖景

初夏時節的赫章縣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赫章職校),校園內外鳥語花香,籃球場上汗水揮灑,實訓室里技能釋放……崔嶸行走在校園,看着這個自己工作了一年多的地方,心裏滿是不舍。「和它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站好最後一班崗。」說話間,崔嶸轉身回到教室,開
多地開啟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學校、城市和專業該怎麼填? - 天天要聞

多地開啟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學校、城市和專業該怎麼填?

作 者丨陳潔編 輯丨王峰圖 源丨圖蟲又到一年高考時。根據安排,2025年高考從6月7日開始,距目前已不足半個月的時間。此時,與忙着學習的高考學子相比,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推進另外一個工作:高考志願填報。記者發現,多地已開始啟動高考志願填報服務。
第四屆「白鷺杯」中小學生、國際學生中國傳統故事英文誦讀活動舉行 - 天天要聞

第四屆「白鷺杯」中小學生、國際學生中國傳統故事英文誦讀活動舉行

5月25日,第四屆「白鷺杯」中小學生/國際學生中國傳統故事英文誦讀活動,在上海市靜安區大寧國際小學西校舉行。活動由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上海炎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外語教學研究中心、上海市靜安區大寧國際小學西校、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合作交流中心承辦,上海譯文出版社、鳳凰頤合文化發展有限...
在成都,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上高中? - 天天要聞

在成都,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上高中?

在巴蜀大地的繁華都市——成都,每年夏季,隨着中考的鐘聲敲響,無數家庭的心也隨之緊繃。對於即將邁入人生新階段的學生們而言,中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檢驗,更是通往未來高中學習乃至大學夢想的必經之路。那麼,在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裡,中考最低多少分才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