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機的價值,可不止是性價比的升級版,還是品牌逆襲的關鍵

看文章聽音樂是種享受,想聽什麼留言告知(都是付費無損包)

如果按照當年的思緒看待中端機,那麼相信很多人滿腦子會有一種這樣的看法「中端機就是性價比的升級版」,確實在當時中端手機是真的得不到廣泛用戶的認可,理由只有一個,由於當時的手機行業的技術水平肯定是不如現在,故而像中端手機不管是什麼分項定位都基本沒什麼特彆強勢的功能,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導致了當時中端手機只能算得上是「性價比產物的升級版」,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強行把這個眼光放在現在來看現在手機市場的中端機,那麼會變得非常不理智,甚至會錯過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譬如「中端機的性能其實也是可以媲美旗艦,然後還有目前市面上也是存在不少真香中端機的」這些你基本會忽視,為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你對中端機信心不大所引起,就這麼簡單」。

站在普通用戶層面的中端機,「貪」字毀了很多人的認知。

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看中端機,簡而言之就是有些人確實非常認可中端機,但是依然會對中端機產生很重的疑惑,而這種疑惑主要集中於一個字「貪」,所謂「貪」就是明明知道這台手機是中端檔次,但是偏偏要在意它的性能強悍、功能強悍,甚至各方面都強悍,這樣怎麼可能實現?所以「貪」讓很多普通用戶對中端機又失去了信心,為什麼?因為明明已經認可了中端機的價值,但是由於「貪」而買不到自己的手機,故又開始看不上中端機,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大趨勢了。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經常以「無奈」面對,因為無奈的背後就是「自作自受」,因為永遠記住中端機手機的真實價值是「讓大家少花錢買功能俱全,性能流暢的手機」,肯定不可能多極致,如果極致,那麼旗艦的價值又在哪裡?我們應該好好地思考。

站在品牌層面看中端機,那麼就是一個逆襲或者是復蘇的關鍵作用。

其實說中端機是品牌逆襲或者是復蘇的關鍵,可能此時很多人會想到是「性價比」,但是我們考慮到性價比手機存在很多「不可逆」的因素,像有的性價比手機是高端,有的性價比是低端,有的甚至是老人機等等,所以當考慮到這一層面才直接將中端機放在「可以幫助品牌復蘇和逆襲的關鍵點」。因為一台手機如果定位中端機,那麼完全就看品牌的認知,如果品牌想做好中端機那麼就是媲美旗艦體驗的中端機,反之如果品牌想糊則中端機體驗就不行。


不過從今天的手機上倒是有點深層的思考。

該機就是華為nova 10z,其實雖然它是一台明顯實打實的新機範疇,但是在我們眼中,深深的感覺nova 10z這台手機雖然配置上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是它的意義很深遠。

就像nova 10z前面的一台手機叫nova 10,不管它客觀其他配置參數怎麼樣,其關鍵優勢在於前置自拍6000萬像素4K超廣角鏡頭,然後在後置攝像頭採用5000萬像素RYYB超感知鏡頭,另外還搭載華為RYYB超感光濾色陣列,這樣的好處有效的提高拍照的進光量,同時nova 10外觀設計和配色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此時我們再回到華為nova 10z新機上,其實同樣和華為nova10是一樣的,重點是什麼?依然是拍照和外觀設計,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管是華為nova 10z還是華為nova 10,它們的系列都是華為nova,所以優勢也都是一樣,至於華為nova 10z拍照採用6400萬超清三攝,然後有微距和廣角端加持,所以由此得出華為nova 10z是華為nova 10的退而其次的產品,但是在外觀設計上華為nova 10z依然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至於處理器講實話我們直接忽視就好,畢竟作為花粉肯定要理解華為的客觀挫折要想恢復,不僅僅需要技術加持,還要一個時間積累。

總之正是因為華為nova 10z和華為nova 10定位是中端機,因此我們才感受到中端機的除了讓品牌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同時如果品牌受到挫敗,只要用心做好中端機,一樣可以逐漸復蘇,為什麼?因為中端機是面向廣泛普通人群的,關鍵點還是在於價格便宜。

----------------------

轉載須註明《斗戰聖魔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