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折騰數碼的愛好和媳婦使用iPhone的慣性,我家每年都會升級最新款的iPhone,只是最近幾年升級模式有所改變,從之前的媳婦年年換新,變成了最近的我倆交替換新。不管怎麼換,這些年下來,對於iPhone的升級換代和使用體驗,我們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
跟往年新iPhone到手,舊iPhone就立馬出手不同,今年受YQ影響,iPhone 14 Pro Max的到手過程就歷盡坎坷,媳婦的舊機iPhone 12 Pro Max也沒能及時出手,所以才出現了三代同堂的情況。
科技以換色為本
這幾年,iPhone的對於數碼產品時尚色彩的引領作用不容小覷,從11的暗夜綠、12的海藍色、13的遠峰藍、到14的暗夜紫,蘋果將科技以換色為本演繹的淋漓盡致。
不過話說回來,蘋果對於色彩、潮流的把控還是蠻有一手的,雖然秋褲藍、海藍已經過去1年、2年,但如今看來還是比較經典耐看的,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乏味。相信今年的滅霸紫仍會延續這種狀態。
但我想吐槽的是,作為全球第一的科技公司,怎麼就不能在把手機做薄做輕上下點功夫?去年我之所以選擇 13 Pro主要就是不太能接受 Pro Max那個壓手感……但一年用下來,Pro的續航實在拉胯,所以今年繼續給媳婦入手14 Pro Max,反正她已經習慣了手持磚頭的感覺。
相對客觀的說,這幾年的iPhone新機越來越乏善可陳,讓人眼前一亮的升級之處並不多,硬件方面,除了每年例行公事的芯片升級之外,從iPhone 13 Pro的120Hz高刷,到iPhone 14 Pro的藥丸屏,這些升級對安卓用戶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今年iPhone 14 Pro系列最大的亮點當屬讓沒啥優勢藥丸屏揚長避短的「靈動島」了。但是作為軟件層面的功能,大家的新鮮感很快就會變淡,褪去。說實話,再硬核的登島設計,也比不上更小的挖孔帶來的體驗提升,所以,明年吹啥呢,抓緊想吧……
不過還是要給靈動島正個名,為了獲取流量,一些博主吐槽靈動島與屏幕挖孔區域存在較大色差以至於相當雞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諸多應用的觀察,整體還是比較協調的,不敢說色差絕對不存在,但可以很肯定的說相當不明顯,沒有什麼違和感。所以希望「登島」的小夥伴們可以繼續。
今年iPhone 14 Pro系列的另一個重要升級就是1200萬像素主攝升級到了4800萬像素。隨之而來的就是相機模組變得更大,更突出了。入手的小夥伴務必要麼買applecare+,要麼選購一款硬核的防摔殼,否則一旦手滑,絕對讓你肉疼。
實拍樣張的話,iPhone 14 的成像質量還是比較OK的。色彩表現,曝光精準度,畫面層次感都還算在線,不過以iPhone的價格,這些都是應該的。
4800萬像素需要在設置裏手動開啟,打開Apple ProRAW功能後,選擇48MP模式即可,單張4800萬像素照片約75MB(或更大),愛好手機影像的小夥伴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存儲容量,建議直接略過128GB版本。
另外,即便開啟ProRAW 48MP模式,照片也並不是始終保持4800像素,iPhone 14 Pro Max會根據環境情況進行主動調節,保證最佳的成像質量,光線好的狀態下為4800萬像素,光線不佳的情況會調整到3600萬像素甚至更低。
至於夜景,個人認為,雖然iPhone 14 Pro Max在祖傳的「鬼影」上有所改善,高光壓制、明暗細節呈現上有所進步,但整體表現仍難以匹配其「高貴」的身價,高光部分色彩還原失真問題依然很突出。夜景整體表現,客氣點說也就勉強及格。
最後引用一句我媳婦的話來對入手的iPhone 14 Pro Max做個總結,就是「靈動島沒啥用,其他升級沒啥感覺」……普通用戶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她的點評,喜歡用iPhone進行影像記錄的話,還是有一定提升的。
必備充電器要選好
當你足夠強的時候,說啥都是對的,這方面iPhone做得也是相當到位。從iPhone 12開始,蘋果就不再隨機附帶充電器和耳機了,所以iPhone的包裝當之無愧地成為手機里最小的,然後蘋果也離它的碳中和目標更近了。
雖然iPhone不再附帶充電器給用戶更大的選擇空間,但是對於不那麼精通數碼產品的用戶來說,選擇困難也隨之而來,給新iPhone搭配個什麼樣的充電器,成為了每個用戶的必答題。不管怎麼樣,請各位把握兩點,一是不要為了節省成本繼續使用舊機的五福一安,充電實在太慢,嚴重影響使用體驗;二是不要過於隨意選擇雜牌充電器,性能、質量沒有保障,充壞手機得不償失。
對於iPhone 充電器的選購,我倒是有如下建議:
- 如果日常主要用來給iPhone充電的話,那麼體積盡量往小了選;
- 功率盡量選大的,以iPhone充電功率這個擠牙膏的升級速度,估計再有2-3年也就升級到35W了,而且更大的功率可以兼顧iPad、MacBook Air等產品的充電需求,更超值;
- 如果不是特別不差錢的蘋果鐵粉,選第三方配件大廠就OK了,節約下的成本可以入手功能很硬核的了。
基於以上,我今年給媳婦選了一款35W氮化鎵充電器——閃極 Retro 35,不但性能硬核,而且設計討喜。
說閃極 Retro 35的外觀設計討喜有兩層意思,一層是閃極把一個再常見不過的單口充電器設計成了蘋果「麥金塔」計算機的外觀,致敬經典。
不但整體外觀致敬,而且細節把控相當到位,帶笑臉的屏幕、軟驅、散熱孔應有盡有,作為桌面數碼潮玩也未嘗不可。
另一層是這款充電器重量僅約55g,在約32*35*43mm的小體積下,實現了35W的最大功率,能量密度達到了約0.74W/cm³,實打實的小身材大能量。不僅於此,閃極 Retro 35的外殼採用了德國外耳PC防火材質,配合一體成型注塑工藝和梯形散熱結構,既保證高效充電,又兼顧使用安全。
如果對閃極 Retro 35的個頭沒概念,那麼跟蘋果祖傳的「五福一安」對比一下就直觀多了。因為五福一安的插腳不可摺疊,所以插腳可摺疊的閃極 Retro 35實際佔據的空間並沒有比五福一安大多少,但是最大功率卻達到五福一安的7倍,相當硬核。
如果你覺得閃極 Retro 35的屏幕只是用來裝飾、賣萌的就草率了。這塊屏幕叫智熒屏,根據手機溫度及電池狀態,智能匹配合適的充電功率的同時,通過顏色的變化來直觀地呈現實時充電功率情況,具體為功率<0.2W空載/涓流為白色,功率為0.3W-12W的穩定充電狀態為黃色,功率為13-20W的快速充電狀態為藍色,功率為21-35W的極速充電狀態為綠色。不但四種色彩清晰直觀,一眼就知道自己設備的快充狀態,而且整體表現均勻,沒有亮暗不均、色彩不勻的情況,品質靠譜。
此外,在空載或設備充滿後5分鐘,屏幕會自動熄滅,有夜間充電習慣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屏幕長時間點亮的光污染影響睡眠,細節的功能設計還是蠻貼心的。
實際使用的話,U表實測閃極 Retro 35對快充協議的支持相當廣泛,具體包括PD2.0 3.0A 35W、PD3.0 PPS 3.30~11.0V 33W、Apple 2.4A、BC1.2DCP、QC3.0 5V/9V/12V、QC4+、三星AFC 5V/9V/12V 25W、華為FCP 5V/9V/12V 24W、SCP 3.4-12.0V 2.0A 35W。
支持5V/3.0A、9V/3.0A、12V/2.92A、15V/2.33A、20V/1.75A、3.30~11.0V/3.0A,5個固定檔位和1個PPS檔位輸出。整體看來,可以很好地兼容市面各類主流數碼設備。
具體到iPhone 14 Pro Max的話,閃極 Retro 35基本實現了完美適配。電量剩餘約30%時,智熒屏處於綠色極速充電狀態,實時充電數據為 9.07V/2.93A/ 26.60W,識別PD 2.0協議並運行在9V/3A檔位。
除了iPhone,閃極 Retro 35還可以有效適配媳婦兒的MacBook Air。在MacBook Air電量剩餘60%+ 的狀態下,實時充電數據為19.81V/1.64A 32.41W,識別QC 2.0協議。要知道,蘋果這台MacBook Air標配的充電器僅為30W,能充但並不能達到最佳狀態,這種情況下,用閃極 Retro 35可以獲得更好的充電體驗。
在第三代GaN芯片和九重安全防護保障下,即使長時間近滿負荷充電,閃極 Retro 35也有相當出色的溫控表現。給MacBook Air 持續極速充電狀態下,外殼最高溫度也不足50°C,可以說是相當冷靜。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新iPhone更安全、更好用,充電器是不容忽視的必備配件。自己不懂不知道該買哪款的話,閃極 Retro 35這個復古的麥金塔是個不錯的選擇,性能硬核、安全靠譜,而且顏值在線,又小巧便攜,既生瑜何生亮,有這樣的「Retro 35」,還有必要選那麼貴的官方充電頭嗎?
哦對了,如果對輕薄本這些稍大功率設備的充電需求不大,日常基本只充手機的話,還可以選擇他們家的20W彩色麥金塔,擁有同樣的外觀造型,基本能滿足大多iPhone 的日常充電需求,價格還便宜了一半,按需選擇更划算。
必要防護不可少
像我家這種每年都升級新款iPhone的情況,是必須要考慮舊iPhone的保值需求的,玩歸玩,用歸用,但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該保護還是要保護的。屏幕、機身上一個不在光線下看不出來的劃痕,在出手的時候就是折價200又200,更不要說背板或鏡頭模組的磕碰、外傷了……
所以,我家換iPhone,基本都會提前買好手機殼和屏幕貼膜,新機到手第一時間安排上,無縫銜接,確保萬無一失。
手機殼
我用手機的話,基本上一個手機殼就用到換手機了,但是媳婦兒……
女生對手機殼的執念就跟對包包的執念一樣,永遠不夠用,所以,隨着iPhone 14 Pro Max的入手,她一起買了4個手機殼,但我估計,這可能也不是終點……
UAG
UAG應該是防摔手機殼的泰斗級品牌了,從媳婦的iPhone 7P開始,基本上新機到手都會有一個UAG貼身保護。iPhone 7P的時候,我家娃還很小,真的就是一個不注意就拿起麻麻手機往地上扔,所以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堅定了我們對UAG硬核防摔能力的信心。
隨着娃逐漸的長大,麻麻的手機越來越安全了,但UAG經典的硬核軍工機甲風並沒有改變,所以中間有一陣,媳婦兒不用UAG了。為什麼iPhone 14 Pro Max又第一時間入手了呢?一是因為二寶要來了,手機又需要硬核防摔了;二是因為UAG的磁吸晶透冰透款,簡約時尚,可以很好的展現iPhone滅霸紫的本色。
跟經典的軍工機甲風款式不同,UAG的磁吸晶透冰透款拿在手裡的第一感覺就是即使支持磁吸也相當輕盈。在iPhone 14 Pro Max重量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如果看重防摔的話,選一款比較輕盈的防摔殼是相當必要的。
這款UAG手機殼除了比較輕之外,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TPU PC Magnet材質不但韌性十足,而且有着玻璃般的出色透光性,基本可以實現不打折扣的呈現iPhone原本的顏色,無論是滅霸紫,還是石墨黑都OK。
說UAG 是防摔殼的泰斗級品牌並不為過,雖然晶透冰透款不是最經典的款式,但也遍布硬核防摔設計。首先,邊框部分要高出手機殼背板一截,在意外掉落的時候起到第一級的減震緩衝保護作用。
其次,四角位置不但採用雕刻轉角設計,而且可以看到明顯的增強氣囊結構,比直邊更厚實。當手機四角着地時,衝擊力是相當大的,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緩衝、分散對機身的衝擊力,降低手機損壞的可能。
另外,在屏幕貼了鋼化玻璃膜的情況下,手機殼邊緣仍明顯高出屏幕部分,只要不是摔到不平整的表面,基本可以保屏幕安全。
尊貴的鏡頭模組也是同樣的待遇,手機殼的鏡頭區域明顯高出邊框,既避免了日常使用的鏡頭磨損,又可以在掉落的時候為鏡頭模組提供支撐和緩衝,保鏡頭平安。
細節方面,UAG手機殼的開孔精準度和按鍵體驗完全可以放心,都是手機殼領域天花板般的存在。
最後,如果可以的話,優先選擇磁吸手機殼,因為那种放下充電,拿起就用,沒有線纜束縛的便利性實在太爽了。這款UAG磁吸晶透冰透手機殼內置了38顆 N52強力磁體,精準對位、穩定吸附、高效充電,一氣呵成,相當方便。
如果需要硬核防摔性能的話,UAG手機殼是首選,防摔,這個牌子是認真且靠譜的!
Kate Spade
在男生看來,女生出門要根據衣服配包包,實在太麻煩了,但真的生活在一起才知道,她們要搭配的可能不止包包,手機殼也不放過……所以,在媳婦兒手機的生命周期里,也會入手1-2個高顏值的輕奢手機殼,比如這個blingbling的Kate Spade。
這款Kate Spade流沙手機殼真的是相當吸睛,紅色流沙中還點綴了銀箔亮片,將閃亮進行到底。用這麼一款手機殼,隨時隨地都是視覺焦點。
選擇這種高顏值的手機殼要注意兩點,一是普通塑料材質用一段時間會明顯變黃,嚴重影響顏值,還會顯得非常廉價。Kate Spade手機殼採用分子再生進口原料,抗氧化,不易發黃,長時間保持高顏值。
二是普通手機殼比較容易吸附手上油脂,收集指紋,不但影響顏值,而且容易導致手滑。Kate Spade手機殼表面設置了防指紋塗層,時刻保證顏值在線。
這款KS紅色流沙殼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還有硬實力,它也通過了美國軍工防摔認證,具備比較硬核的防摔能力。鏡頭區域邊框高出鏡頭模組0.3mm,有效保護鏡頭。
按鍵力道適中不松不緊,響應迅速,整體按鍵體驗很不錯。
不過雖然這款KS手機殼也通過軍工防摔測試,但是在細節上較UAG還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所以硬核防摔的話,我依舊更推薦UAG。不過如果小姐姐們希望入手一款潮流時尚又兼具不俗防摔性能的手機殼的話, Kate Spade手機殼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UAG 對小姐姐們來說還是太硬朗了。
COACH
媳婦兒還一同入手了另外一個輕奢品牌的手機殼——COACH。
如果說前邊的Kate Spade流沙手機殼低調地隱藏了品牌的話,那麼這個滿是C字的COACH殼子則將品牌經典logo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
這款COACH C字殼很輕薄,拿在手裡輕若無物。除了blingbling的彩色C字logo外,殼體本身的透光性也相當出色。
雖然殼體比較輕薄,但也通過了軍工防摔認證,邊框位置和鏡頭區域同樣採用了增高防護設計,具備一定的防摔能力,在日常使用中以防萬一。
相對來說,這款殼子算是COACH很經典的圖案,辨識度很高,細節做工很不錯,而且價格不算貴。喜歡時尚輕薄殼子,喜歡COACH品牌的小姐姐們可以重點考慮一下。
摩米士
這款摩米士金屬動感磁吸殼一款非常應景iPhone 14 Pro系列暗夜紫配色的殼子。
TPU材質的紫色邊框搭配PC材質的磨砂背殼,還是蠻有特點的。
手感方面,這款摩米士殼子的TPU邊框很柔軟親膚,PC背板則具備相當的強度,用力捏的話,是一種軟硬結合的感覺。
不但採用獨立按鍵設計,而且按鍵還是金屬材質的,手感及體驗都是很在線的,duck放心。
防護細節上,摩米士與眾不同的採用了紫色的鋁合金攝像圈,實現對相機模組的微凸防護。鋁合金攝像圈的顏值、質感都是YYDS的,耐磨性還需持續使用來驗證。
內置的MagSafe磁吸模組的吸力相當強,抓着磁吸充電寶也完全不用擔心手機會掉。
整體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很滅霸紫,個人認為,要是磨砂背板能展現出手機本身的顏色就更優秀了。另外,這款摩米士金屬動感磁吸殼算是我接觸的最好拆裝的具備防摔能力的手機殼了,這主要得益於其較為柔軟的TPU邊框。
鋼化玻璃膜
雖然iPhone的應用的都是頂級的材料,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之前就是因為鋼化膜壞了,新買的鋼化膜還沒到,就讓屏幕裸奔了幾天,結果就在這個空當,屏幕就出現了細小的劃痕,然後直接影響了最後的出手價格,所以屏幕貼膜一定要及時貼,選靠譜的。
今年跟手機殼一起選了摩米士的鋼化玻璃膜,高鋁硅玻璃材質不但最大程度保證屏幕的顯示效果,而且具備強大的屏幕保護能力和相當的耐用性。
美中不足的是,這款摩米士鋼化玻璃膜依舊採用最傳統的貼膜方式,沒有包含貼膜神器等配件,所以想要實現完美貼膜的話,還是需要一定技術作保障的。
貼好後的效果相當不錯,不但透光效果好,不沾指紋,而且相當順滑,觸控體驗相當哇塞,物有所值。
有備無患充電寶
iPhone想要獲得最佳使用體驗的話,一定不要忽略它的MagSafe磁吸生態,磁吸精準對位,高效無線充電,拿起即用的便利用上就回不來了。
雖然今年iPhone 14 Pro Max的續航表現還算硬核,我還是給媳婦兒準備了一個摩米士的磁吸充電寶。這款摩米士充電寶正面採用了鋼化玻璃透明外殼,可以清晰的看到內部部件,滿滿的賽博朋克風,科技感拉滿,是我喜歡的樣子~
透明的外殼設計不但顏值高,也是品牌對產品品質自信的表現,規整且緊密排列的線圈和磁鐵,用料厚道、質感十足。
這款充電寶容量達到10000mAh,體積不大、重量適中,非常適合日常隨身攜帶使用,而不會增加過多負擔。
恰到好處的尺寸設計,即便吸附於iPhone 13 Pro,充電寶也不會凸出於手機,不會遮擋鏡頭區域。
通過一側的按鍵和5顆LED燈,可以比較直觀的查看電量狀態,做到心裏有數。
搭載強力磁吸模組,所以吸附的牢固程度相當靠譜,裝上磁吸殼的iPhone 14 Pro Max甩都甩不掉,好用又安全。性能方面,它支持15W/10W/7.5W/5W 四檔無線充電,不但可以滿足iPhone的無線充電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兼容安卓手機、無線耳機等設備。
皮質底蓋具備支架功能,兩道摺痕設計可以實現兩檔角度支撐,在實際使用中,我們可以根據桌子的情況靈活調節適合的支架角度。
常規的縱向吸附保證日常使用需求之外,在休閑娛樂的時候,橫屏追劇超爽的,既解放雙手又給手機回血,一舉多得。
給充電寶連上數據線,它就化身磁吸充電座,可以一邊對外輸出給手機充電,一邊自身補給始終保持滿血狀態,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從容應對。
時間不多需要給手機快速充電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有線模式20W PD快充給iPhone 快速回血。跟媳婦一起出門,兩部手機都需要充電的話也沒問題,這款充電寶還支持有線、無線兩種模式同時輸出,一部無線充、一部有線充,so easy~
有了閃極 Retro 35和摩米士透明磁吸無線充電寶這兩個身材小巧,性能強大的硬核充電裝備,從此iPhone安心大膽用,再無低電焦慮。
寫在最後
總體來說,iPhone 14 Pro系列的升級並沒有給我帶來過多驚喜,算是擠牙膏,中規中矩。其實不光iPhone,整個手機圈的創新都進入的瓶頸階段,安卓機除了摺疊屏之外,也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之處。儘管如此,生活仍要繼續,手機該用還得用,該換還得換,我估計除了鐵杆果粉之外,像我媳婦這種出於習慣持續使用iPhone的用戶也不在少數。
雖然iPhone的創新不多,進步不大,但是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優秀的配件,盡最大可能改善和提升日常使用體驗,讓iPhone更好的發揮工具作用,用起來更順手、更得勁、更能體現個人的風格與個性,這樣的話,無論iPhone還是配件都物盡其用,物有所值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