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Android應用,是Windows 11給用戶畫下的大餅,但現在你不用等到秋天正式版的推送也能在電腦上體驗Android應用了,因為華為新發佈的Matebook 13s和Matebook 14s兩款筆記本提前把這個功能實現了。
華為官方並未透露太多技術層面的信息,僅表示從底層實現了Windows系統與移動App的兼容。考慮到Matebook 13s和Matebook 14s搭載的仍是Windows 10,為移動應用的運行提供支持的應該不是Windows 11採用的Bridge技術,後者是英特爾提供的編譯器,可將基於ARM架構的Android應用轉譯,令其在X86架構下的Windows設備上運行。
我們在第一時間上手了Matebook 14s,既然Windows 11運行Android應用的功能還只是一張「餅」,我們不妨用Matebook 14s感受一下「打開電腦玩手機」是什麼體驗。
在Windows上刷App,體驗怎麼樣?
和Windows 11需要從微軟應用商店下載Android應用一樣,要在Matebook 14s上運行Android應用,也必須通過華為應用市場下載安裝,沒錯,華為把移動端的應用市場搬到了電腦上。在應用商店裡搜索應用,如果應用圖標上帶有手機標識,則表示這是一個移動應用,但PC版、快應用等版本也能在應用市場里找到,不仔細看可能不容易分辨,估計後續應用商店會增加一個「移動應用」的分類,方便用戶查找。
大概是因為剛上線,目前支持在Matebook上運行的移動應用並不多,但微信、抖音極速版、今日頭條、小紅書這幾個主流的應用已進行適配。
在電腦上用移動應用,感覺和手機投屏較像,應用默認的界面大小與手機端一致,首次運行也會彈出各種請求權限的窗口,連開屏廣告也會照常顯示,但右上角的菜單欄「華為移動應用引擎」提供了定位、搖一搖、旋轉等多個選項,顯然是針對電腦端作了相應的適配,比如「按鍵手柄」允許用戶在屏幕某個區域設置新的鍵位,從方向鍵、準星、開火等鍵位名稱來看,這個功能主要是為遊戲準備的。
最小化和關閉按鈕則和普通電腦程序一樣。點擊最小化,應用窗口縮小至任務欄,像微信等收到新消息後也會在任務欄閃爍通知,點擊關閉按鈕則會徹底退出應用。
至於電腦上刷應用的體驗,和在手機上基本一致,刷視頻、發消息/彈幕、聽歌等都沒有問題,文字輸入調用的則是電腦端的輸入法,並未出現兼容性問題。但不知道是不是優化的問題,一旦運行的應用過多,會有卡頓的情況。
此外,遇到需要登錄賬號的情況,選擇綁定的微信或微博賬號登陸的方式並不能調起關聯的應用,只能選擇賬號+密碼/驗證碼的形式,但將應用的內容分享至微信或朋友圈時並不受影響。
點擊右上角菜單選中「全屏」或按F11進入全屏模式後,我們就可以使用和手機一樣的觸屏操作手勢,如右滑返回上一級,從屏幕底部上滑返回桌面等。
雖然應用是移動應用,但畢竟跑在了電腦上,所以它也具備普通程序的一些屬性,比如訪問電腦上的文件,你可以將電腦上的文件或圖片直接拖拽至微信聊天窗口,也可以將應用內的圖片、視頻等保存至電腦。如果說「打開電腦玩手機」還停留在嘗鮮階段,那麼電腦與移動應用之間的內容流轉,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
和「多屏協同」有什麼不一樣?
看到華為電腦能用移動應用後,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華為一直頗受好評的「多屏協同」功能,但兩者只是呈現形式相似,原理上有本質的不同。
「多屏協同」本質上是手機通過NFC功能在電腦上投屏,應用在運行時,實際使用的仍是手機的算力,而MateBook 13s/14s的「移動應用引擎」則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實現對移動應用的支持。前者在流暢度上暫時佔優,但最多只允許同時運行三個應用,且需要華為手機的配合,後者無運行數量限制,但支持的應用目前數量較少,對於沒有華為手機的用戶而言,不失為更低成本體驗電腦運行手機應用的方式。
為什麼廠商開始熱衷於把移動應用搬到電腦上?
儘管體驗稱不上完美,但電腦兼容Android應用的價值不容否定。畢竟當下Web端式微,各大廠商尤其是國內廠商極度輕視網頁端內容,應用之間互為信息孤島,更不用說照顧到電腦端了,不少應用根本沒有網頁版,有網頁版的應用也往往要求手機掃碼登陸。
如今在華為的筆記本上,你不僅可以用上功能完整的微信、微博,甚至能刷抖音、小紅書,不必頻繁拿起手機操作,或許能幫助極度缺乏專註力的當代人稍微集中一下注意力。移動端也有不少輔助提升效率的工具,隨着適配的移動應用的增加,更豐富的應用生態也能讓華為筆記本的體驗更上一層樓。
歷史是個輪迴,移動互聯網浪潮興起時,各種網站、軟件紛紛向手機遷移,如今移動互聯網紅利漸消,人們又想起了PC這塊被遺忘的土地,想方設法將移動端的應用搬進電腦,蘋果用M1芯片打通Mac電腦和iOS的壁壘,Windows 11將兼容Android應用,硬件廠商也在進行類似的嘗試,除了華為,此前三星也曾與微軟合作,通過Your Phone功能把Galaxy上的應用串流到電腦上。
有道是「天下大勢,合久並分,分久必合」, 為用戶提供打通各硬件的融合體驗,是致力於建立自家生態的廠商的共識。未來不同硬件的分工將變得越來越模糊,邊界不斷拓展與重合,電腦能做手機的事,手機也能幹電腦的活,或許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