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影漲勢喜人 會取代電視嗎?

伴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社交與個人娛樂生活完全互聯網化,導致由電視媒介的繁榮所造就的客廳娛樂文化被瓦解。伴隨着互聯網一同成長的Z世代離開客廳,年輕消費者不再需要電視。

在媒體面向年輕人進行的《假如有一天你要搬家,得跟這些電器斷舍離,你會優先帶走哪3件電器,又會最先丟掉哪3件電器呢?》調查問卷中,電視上榜「優先丟掉」的提及率最高TOP10榜單,有1/4的調查者表示,電視已經變得「不常用」或者「可有可無」,因此會優先丟掉電視。

數據也在為電視機不再受歡迎提供佐證。奧維雲網公布的最新1-7月的彩電銷售總數據顯示,1-7月彩電銷售量僅為1994.5萬台,同比下降15.6%。近三年以來,彩電行業體量不升反降,2020年我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4450萬台,同比下降9.1%。從1-7月數據來看,2021年全年彩電銷售量很可能會跌破4000萬台關口。

漲勢喜人

和彩電的愁雲慘霧相比,智能投影的發展趨勢可謂為蒸蒸日上,憑藉著大屏化、低成本、低售價等優勢,近年來銷量屢創新高。

京東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京東投影儀銷售增長超過110%。RUNTO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投影市場銷售量231.2萬台,同比大增43.3%,銷售額為53.9億元,同比增長41.5%。

IDC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我國消費級投影機出貨量持續提升,2020年在總體出貨量下降的形勢下,消費級投影機出貨量仍增長至300萬台,佔總出貨量的71.7%,同比增長7.5%。該機構預計至2025年中國投影機市場五年複合增長率仍將超過15%,投影機出貨量將超千萬台。

IDC統計分析稱,在消費升級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對家用影音娛樂的需求呈現大屏化和追求極致體驗的趨勢,同時中國消費主力的年輕化使得消費市場對全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智能投影憑藉相較於大屏電視的高性價比和便攜性,並藉助線上渠道迅速放量,成為中國投影機的第一大細分市場。

能否取代電視?

作為呈現視頻內容的設備,智能投影和彩電實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關係,再加之彩電和智能投影此消彼長的態勢,導致智能投影能否取代電視這個問題引人遐想。

事實上,智能投影相較於彩電,確實具備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對不斷拋棄彩電的年輕消費者而言,智能投影在智能化、便捷等方面的創新迎合了他們的偏好。更重要的是,智能投影價格相對低廉,因此擁有大規模走量的機會。

但業內人士認為,智能投影難以直接取代彩電。其主要原因在於兩者成像原理的差異導致音畫質存在加大的差異,其中智能投影在亮度上的欠缺難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電視的覆蓋率高,大眾的使用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而智能投影300萬台的體量,短時間內難以撼動彩電行業。

不過,智能投影在年輕消費者中擁有不低的接受度,對彩電來說是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加之當前的消費者正在呈現出選擇多元化的趨勢,在消費者不斷分化的當下,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市場價值必定被智能投影削弱。

業內人士認為,投影儀能夠進一步豐富家庭娛樂使用場景。從利好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電視設備形態越來越多樣,可以給予用戶更多的美學選擇。

在消費升級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對家用影音娛樂的需求呈現大屏化和追求極致體驗的趨勢,智能投影憑藉相較於大屏電視的高性價比和便攜性,並藉助線上渠道迅速放量,成為替代電視成為家用影音娛樂的第一選擇。目前,智能投影的年出貨量僅為彩電出貨量的6-7%,滲透率較低,行業未來成長潛力巨大。在投影技術持續迭代和消費升級的共同驅動下,智能投影將從目前的「小眾」走向「大眾」,市場規模有望超千萬台。

對於彩電廠商來說,這背後也蘊藏着商機,在彩電市場飽和,銷售數據連年下滑的情況下,彩電依舊難以尋求出路,智能投影或許也能成為「曲線救國」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