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奪回性能寶座,16核24線程的12代酷睿能跟得上5950X的節奏?

在銳龍沒有誕生之前,英特爾始終堅信一點:消費者平台無非就是玩玩遊戲,輕度乾乾活四核八線程就足夠了。但是銳龍誕生尤其是IPC性能趕上來之後,英特爾所謂消費級多核無用論被徹底打擾了,多達16核心且單核性能出眾5950X更是讓英特爾處理器在消費者心中地位日益低落。儘管現在多數遊戲都是吃不完8核,但是16核32線程的5950X讓只有8核心的11900K顯得格外雞肋。

且不看實際用戶體驗怎樣,光是最近整體科技圈輿論都可以讓英特爾官方壓力山大。實際上,網絡上流傳的「普通而自信」足以說明英特爾面對輿論壓力堪比當年膠水雙核。

自從3950X誕生之後,英特爾與AMD在消費級平台競爭中就處於不利地位。相對於AMD,英特爾是思維很保守的芯片設計公司,對於AMD基於小芯片的IF總線設計不屑一顧,英特爾目前依然堅持使用傳統的單芯片設計。可現實卻是非常殘酷的,在同品競爭中,英特爾根本沒有像5950X、5900X這樣的16核心、12核心產品,多核性能已經被AMD吊打兩代。

很顯然,如果12代酷睿再沒有拿出徹底抗衡5950X的像樣產品,不僅消費者不買單,而且股東們也會徹底大發雷霆。這種情況下,英特爾迫於壓力終於放下傳統信仰,「效仿」對手AMD的小芯片設計,英特爾官方還給它一個響亮而好聽的名稱:模塊化設計。

不知道是不是英特爾官方有意放漏消息的,近段時間關於12代酷睿的新消息又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這次放出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已經了如指掌,那就是關於Alder Lake-S工程樣品規格信息,總結出來無非就是以下幾個重點。

1、泄露信息標記為Intel Core-1800的芯片,是Alder Lake-S最頂級的規格。基本頻率為1.8 GHz

2、採用big.LITTLE混合架構和10nm Enhanced SuperFin工藝製造,配備了8個高性能的Golden Cove和8個高效率的Gracemont核心

3、其TDP為125W,可運行56秒,PL2為228W,可運行2.44ms,溫度限制為100度

4、Golden Cove核心最大頻率為4.6 GHz(最多2個核心),頻率降低到4.4 GHz(3-4個核心),4.2 GHz(5-6個核心)和4 GHz(7-8個核心)

5、Gracemont核心則是3.4 GHz(1-4個核心)和3 GHz(5-8個核心)。在4.2 GHz的時候,電壓為1.3147V

英特爾所謂的big.LITTLE混合架構是借鑒了手機處理器的設計以及AMD的小芯片設計。相比傳統的單芯片設計,這樣可以控制生產成本,提高芯片良率。但由於是混合架構設計,導致小八核沒有所謂超線程設計,所以才會出現16核24線程這樣的奇葩設定。

經歷了幾代洗禮,英特爾終於在核心數上與AMD展開公平對決,16核對16核,而不是過去被16核吊打。英特爾粉絲聽到這樣的消息當然很高興,但是心中疑惑以及產品問題也隨之而來。

首先就是功耗問題。雖然用上10nm工藝,但是由於核心和架構增強,總體功耗卻沒有上一代功耗好多少。PL2設定為228W,這只是工程樣品,實際上市之後由於頻率的拉高實際功耗會更恐怖。難怪網友都說處理器的功耗真的越來越放飛了,你沒個360冷排都不好意思用旗艦U了。

其次,就是X86前所未有的big.LITTLE混合架構造成的調度問題。不像手機上的蘋果處理器,由於這類處理器使用大小核有很長時間了體大小核的調度是由應用指定的,應用開發者在開發應用程序的時候就被規範什麼時候用大核心、什麼時候用小核心。這是芯片廠商和程序開發者達成的共識,而X86上卻沒有這樣大小核的先例,估計軟件優化可能真的還不如全是大核心的5950X。之前i5-L16G7在win10下的調度基本是一塌糊塗,大核不出,小核在看戲,看來wintel聯盟目前還沒有把這個調度優化好。

這些問題雖然存在,但是我們看到英特爾在12代酷睿上用心了,這是我們最欣慰的。AMD真的是非常神奇的科技公司,這幾年讓英特爾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英特爾在過去擠牙膏實在太多了,再加上AMD後者性能居上,導致英特爾這幾年輿論壓力特別大,每次新品出來都是被吐槽一文不值。這都是因為兩家競爭空前劇烈,已經超越如今手機廠商的競爭。這樣挺好,我們每個人都能輕易用上便宜且性能強悍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