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近兩年來,不僅很少出現有人為買最新款iPhone而做出另類行為的新聞,也很難再見到因為新款發售而擁擠的街道。
其實也不止iPhone,華為,vivo,oppo等各大可以被叫出名字的手機品牌,銷量都開始呈現顯著的「下坡路」。
手機性能過剩的時代真的已經來臨了嗎?也會走上PC的老路嗎?
似曾相識的PC老路
PC全稱是「Personal Computer」,也就是個人計算機或是個人電腦的意思。或許在上世紀70年代末,個人電腦還是一個「稀罕物件」;但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這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掌上電腦……各式各樣種類的電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家配置電腦甚至人手一台的現象十分普遍。
廣闊的PC市場引來許多高科技公司下海,「僧多粥少」的市場競爭使得PC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性能也越來越好。
全球人民對於PC的狂熱在2011年時達到了最高峰值——3億多台,然後同眾多商品的市場需求發展過程相似,開始進入商品銷售的「倒U型」發展的後半段——逐年緩慢遞減。
PC性能的日益增加,人們需求的日益低迷,PC市場進入了一個「性能過剩」的困局。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需求與電腦的硬件功能不匹配,處於一個「高配低用」的狀態。
針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只需要掌握相對簡單的Excel,Word等功能使用;在生活中PC也只是用來追劇,打遊戲的工具之一。高性能的PC在我們手中也只能是「低使用」。絲毫不誇張的說,一台PC從被購買到被淘汰,大部分的性能對於大部分人都毫無用處。
於是炙熱一時的PC也就走上了一條性能過剩的道路,且面對同行業競爭與手機,平板等其他行業的發展,PC性能過剩的道路只會越走越遠。
智能手機步入後塵?
不可否認的是,自從智能手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後,便很快分走了PC的大半市場。當便捷性成為新的追求目標,同樣都可以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相比其PC,體積較小且重量更輕的智能手機,從問世以來普及速度就快到史無前例。
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電腦的普及速度就可以算得上十分迅速,增長周期卻只持續了二三十年。可沒曾想,智能手機增長周期卻才十多年就開始走入困境。
從上世紀90年代的「大哥大」算起,十多年間模擬機廠商創下了許多經典之作,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諾基亞,摩托羅拉……直到2007年喬布斯發佈iPhone,才算是開起了真正的智能手機時代。
廣闊的智能機市場迅速發展,手機品牌的多樣化,機型的個性化讓全球智能機的銷售數量於2007年-2015年間迅猛增長,並於2018年達到了銷售量頂峰。至此智能機市場也難逃「倒U型」後半段命運,從2020年起,智能機的銷量就開始走下坡路,今年的第一二季度的銷售量與2020年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較於PC市場的逐漸細化,辦公與遊戲等類型都開始針對目標群體的趨勢,智能手機仍然還是「一機走天下」的路子。遊戲,社交,辦公等多樣需求都能夠通過一部手機實現。而且能夠制約人們使用,激發換機熱情的並非是手機性能,而是存儲空間或是品牌情懷。
存儲空間作為影響人們換新機的一大因素,在目前的智能機市場上影響力也逐漸減弱。大存儲空間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必備」,而存儲空間越大,人們換新機時越麻煩,需要導入新機的資源也越多,操作麻煩也「勸退」了許多機主的換機熱情。
許多智能機品牌在多年的經營中積累起了一批忠實買家,他們總是最先關注自己鍾情品牌的新機發售,貢獻了很多的銷售量,但大多數情懷買家,只鍾情於某品牌的某類機型,甚至某個機型,也難以跟上品牌的快速更新換代腳步。
當前智能手機的使用中,已經很少會出現「帶不動」現象。所謂手機「帶不動」是指極限畫質下手機不能夠保持穩定運行,這個問題一直是遊戲玩家的痛點,但目前的智能機芯片多為驍龍845與麒麟970等,對於智能機遊戲使用體驗提供了保障。不僅如此,手游研發團隊也因此做出了一些調整,類似於王者榮耀,原神等大型遊戲可自動根據手機性能來降低遊戲幀率,保障遊戲的正常運行。於是遊戲用戶的換機熱情也因此減弱。
從2007年至今不過十多年,智能手機也要走上性能過剩的老路了嗎?
創新帶動需求
關於手機性能是否過剩問題的討論,並非今年才被提出,早在幾年前有關的爭論就層出不窮。無論是堅持「已經過剩」或是認為「離過剩還非常遠」的觀點,理由都十分充分。
在疫情來臨期間,經濟大環境的低迷將手機性能是否過剩這一論題推向風口浪尖。無論是增長越來越緩慢的手機銷量,還是數量愈多的品牌與生產商,好像都在表示着手機真的走上了PC的老路。
其實我們會注意到,儘管PC性能過剩問題已經出現多年,但在現下的市場中,仍保持着一定的需求量。智能手機性能問題的真實存在我們不可否認,但手機性能過剩的時代並沒有來臨。
在今年9月4日的蘋果發佈會與9月6日的華為發佈會上,都推出了今年的系列新品,無論是關於iPhone14的全新配置介紹,還是業界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華為Mate50系列,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手機品牌商仍然注重手機性能與配置的研發與創興。
喬布斯曾經說過:「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們要創新的東西要滿足的就是消費者需要但卻無法描述和表達的需求。」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也曾在2020年中經前沿科技與創新論壇上表示:「內循環的核心還是內需,歷史經驗表明,科技創新能夠刺激出更大規模的需求。」
手機性能過剩所表現出來的最主要問題就在於手機銷售量遞增速度慢,人們換機熱情銳減。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屬於市場內需不足,經濟創新活力不夠。
在我國的手機銷售市場上,因為逐年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買方市場」。供大於求的市場狀況,並不意味着消費者的需求得到了百分百的滿足。
儘管人們對於智能手機的換機需求相對疲軟,但我們不能忽視現下手機使用中的仍存在的手機發熱,使用壽命不長等問題。我國消費市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消費需求,但並非更換手機外形,增加攝像頭數量就可以解決。
所以無論是PC行業還是智能機市場,出現當下的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都應通過針對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不斷創新來獲得市場銷售量的提升。
日益嚴峻的智能機銷售狀況,雖然離不開近年來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現象影響,但如若不加以注意,手機性能過剩的時代將會在不久之後到來。
參考文獻:
1.9月4日蘋果發佈會
2.9月6日華為發佈會
3.庫茲涅茨曲線
4.性能過剩手機終於走上PC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