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近期的電視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前幾年大家在色域值、護眼技術、音效等方面各顯神通,而今年大家比拼的重點又來到了屏幕刷新率上。原來都用60Hz屏幕時大家相安無事,而隨着軍備競賽的號角吹響,各大廠商陸續推出120Hz、144Hz甚至240Hz刷新率的電視,而作為消費者到底要選擇多少刷新率的電視呢?
二、刷新率是什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來探究一下刷新率是什麼?
刷新率指的是電視每秒更新屏幕上顯示圖像的最大次數,更高的刷新率就意味着它能夠在相同時間內呈現更多的信息,從而讓運動畫面看起來更流暢。
我們看到的運動畫面,是由一系列靜止的圖像組合而成的,依靠人眼視覺暫留的原理,只要這些圖像的顯示速度足夠快,在大腦中處理後就會形成我們眼中的動態畫面。而刷新率,正是電視等顯示設備每秒能呈現畫面的次數,每秒鐘切換的圖片越多,圖像的信息呈現也就越豐富。
120Hz刷新率意味着電視每秒鐘能夠切換120張靜態照片,相比於如今主流的60Hz電視,每秒能顯示的圖像數量是其兩倍,理論上自然能夠帶來更流暢的視頻效果。
三、高刷新率是否等於好畫質?
那剛剛我們說到刷新率越高屏幕越流暢,那是不是就說明我們選購電視時看刷新率這個參數,數值越高就越好呢?其實也不是的。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另一個概念:與電視刷新率對應的「幀率」。電視的刷新率並不是越高越好,需要與輸入內容的幀率進行匹配,才能達到最佳的顯示效果。如果屏幕刷新率低於視頻幀率,就會出現畫面撕裂等現象;而如果屏幕刷新率遠高於幀率,對視頻流暢度的提升效果則並不明顯。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的顯示設備刷新率不足60Hz,而播放60幀的視頻時,就會出現畫面撕裂、卡頓等情況;然而刷新率120Hz的電視在播放60幀視頻時,同樣也只能每秒切換60張靜止畫面,這對於用戶的觀感並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四、日常使用刷新率推薦
如果你家中的電視只是用來看有線電視節目、偶爾看看高清電影等,那麼120Hz刷新率絕對足夠,主流視頻網站的普遍為60幀/秒。普通信源加上各廠家的插幀補償優化最多也就能達到120Hz,這個刷新率無論是觀看網絡節目還是本地高清視頻都絕對足夠了。
而如果你家中的電視主要用來連接Xbox Series X或PS5來進行遊戲,那麼144Hz刷新率確實能夠配合遊戲主機帶來更流暢的遊戲體驗,我們也可以關注到很多電子遊戲都在追求高刷新率帶來的流暢體驗,主流電腦顯示器也來到了144Hz刷新率。
事實上,120Hz經過多年發展,不僅在屏幕、解碼芯片、算法、內容生產等多個關鍵環節都非常成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HDMI、USB、流媒體等多通道支持,實現全通道120Hz高刷。除此之外,120Hz高刷電視也逐漸進入消費者視野,據奧維雲網(AVC)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120Hz電視的零售量份額增長至9.3%。綜合來看,「全通道120Hz」不僅是在平衡清晰度與刷新率之後的最佳選擇,更是當前行業應用最廣、最為成熟的觀影解決方案。
而對於廣大遊戲群體,廠商也不斷努力推出了全通道144Hz,滿足遊戲迷對於刷新率的需求。
五、真假高刷
這裡仍然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選購144Hz電視,也要注意是全通道144Hz還是通過軟件算法實現的144Hz。
這是某品牌超頻144Hz技術宣傳圖,請注意,下面的小字上有個星號標註,我們往下再看看標註。
宣傳的「超頻144Hz」實則是120Hz面板,網上也有達人對這款電視做了評測,在電影、電視劇、遊戲各個場景都沒有測出144Hz的畫面。衝著「144Hz」買了這款電視的朋友,真的要哭暈。
總而言之,更高的幀率和屏幕刷新率固然是未來影像和電視領域的發展趨勢,然而目前高刷新率電視可以說剛剛起步,如果你並不是追求極致性能的遊戲發燒友,那就沒必要糾結更高的刷新率,一台4K 120Hz電視就能滿足日常觀影,而如果有外接遊戲設備的需求,那144Hz也完全能保證流暢的體驗。
六、探究240Hz
對於部分廠家宣傳的240Hz,基本都是通過降低分辨率來實現的,因為目前還沒有顯示器能做到4K 240Hz。
廠商不斷推出高刷電視產品,初心是好的,不過刷新率的提升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首先是電視廠家自身的屏幕技術、芯片算力等能力受局限。目前,從硬件標準上看,現階段還沒有240Hz原生電視屏體,240Hz的顯示效果只能通過技術手段「模擬」實現;從芯片解碼來看,當前旗艦TV SoC的算力並不支持4K 240Hz。也就是說,在當前屏體、芯片算力的局限下,電視還達不到「真240Hz」顯示。因此,現階段各大廠商採取的240Hz解決方案,均是以犧牲畫質、通過軟件算法來實現高刷。對用戶來說,這樣的偽高刷犧牲了畫質效果和清晰度,並不能為用戶帶來實際利益。
其次是影視、遊戲等內容輸入源方面相對匱乏。據了解,全球首部120幀的影視作品是李安導演於2016年推出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三年後,李安導演再次推出120幀電影《雙子殺手》,此外B站也全面開啟4K+120Hz內容的投稿,與此同時次時代遊戲主機索尼PS5和微軟XBOX系列均支持4K 120Hz的遊戲畫面輸出,120Hz規格的電影、遊戲等內容生態越來越豐富,但240Hz的內容供給卻有些匱乏,且短期內難以普及,即使實現了「真240Hz」高刷也很難找到用武之地。
而對於宣傳240Hz的產品驗證之後也是用的120Hz面板,然後用軟件算法做到了所謂的「240Hz」,這個比上面說的假144Hz更可惡,因為假144Hz只是達不到那麼高的刷新率,但還是可以保證4K 120Hz的體驗,但240Hz則完全是通過降低分辨率實現的。
甚至。你會發現這款宣傳240Hz的產品,不光不能實現4K 240Hz,就連1080P 240Hz都實現不了。
整個行業用了十年才將分辨率提升到4K,而無良廠商就為了自己的產品多個無所謂的賣點,直接將清晰度打回十年前,這無疑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七、高刷新率需全套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電視屏幕的刷新率並非越高越好,只有在顯示屏幕、解碼芯片、傳輸接口、內容製作等各項條件全部滿足的前提下,240Hz高刷顯示才有意義。而現階段,電視產品無論從硬件、軟件還是生態建設方面都難以支撐240Hz,顯然整個行業發展都沒有準備好,缺乏大範圍推廣的現實基礎。但這並不意味着現階段消費者無法在電視上享受高品質高刷體驗。
畫面的信號從輸入電視到最終呈現畫面,需要經過接口、芯片、算法、屏幕四個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支持高刷都不行。比如TCL最近發佈的T7E、C11等除了屏體本身144Hz外,芯片,接口,算法等配置皆支持144Hz,這樣才能保證4K 144Hz完美體驗。
八、回歸畫質初心,拒絕偽高刷
在電視產品刷新率不斷進階的歷程中,廠商一方面要持續提升技術,精進產品,為用戶提供更高清、更流暢的影音娛樂體驗。另一方面,也應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向用戶提供當前階段在觀感、使用體驗上都最佳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唯參數論」、「唯營銷論」,以犧牲畫質的手段向用戶推銷所謂的240Hz偽高刷,讓用戶成為企業營銷伎倆的犧牲品。
無論如何,電視產品的核心是顯示,觀看體驗的核心是畫質,而品牌長遠發展的核心是用戶口碑。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電視等產品時,不必過於執着於產品參數,更不能被營銷噱頭所蒙蔽,而應根據自身的現實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