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2月份為什麼少一到兩天而8月份為什麼多一天嗎?

建國以後,我國採用了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法又稱「公曆」,「格里曆」,是來自西方社會的一種紀年方法,起源於中世紀。以耶穌的出生年為軸。

我們用公元紀年的時候會發現:一年的12個月里並不是按規律的一大一小,2月份分為平和閏,總是比其他月份少那麼幾天,而8月份則是7月份連着的大,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我們首先來講一講公元紀年法的前身吧,公元紀年法由來源於儒略曆,儒略曆是古羅馬時期的古羅馬獨裁官凱撒為了宣揚自己於是按天文學家索西琴的建議,修訂古羅馬歷而制定了的新曆法。這種曆法把一年分12個月。單數為大月,雙數為小月,2月則為平,平年月是29日,閏年月是30日。

為了宣揚自己的偉大,凱撒把7月改成了自己的名字:「July」,中文:儒略的意思,因為凱撒是這一月出生的。

凱撒死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經過南征北戰重新統一了羅馬,此時的羅馬已經進入帝制,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稱號。「奧古斯都」英文即August.同時屋大維正好生於此月,於是這一月就加一天,所以八月也變大了,而後面的月份則是按規律順延。

​年份可是不能隨便加的,8月加了一天那麼從哪個地方減一天呢?於是羅馬人就想:乾脆從2月份減一天吧,因為2月份是古羅馬行刑的日子很不吉利,於是羅馬人希望這一月趕快過去,因此2月份就變成了平年28天,閏年29天,總之就是少那麼幾天。

作者: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