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財富是怎麼來的?什麼樣的人能發大財?

關於財富的問題,自古以來都為人們津津樂道。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不愛財富。世界上只有財富最吸引人,似乎是人的本性。生下來幾乎不用教,人人都奔着利益去,個個都向「錢」看。司馬遷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終日都在忙來忙去,無非就是為了幾兩碎銀。

財富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發大財。中國古人有一句老話,概括得太貼切了。即是: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一個人在當今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現代社會,在萬物互聯的互聯網信息時代,只要不懶惰,肯努力的奮發向上,同時又懂得勤儉節約,量入為出,合理的規劃,不亂花錢,那麼達到「小富」的狀態是不難的。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至於做不到的人,沒有其他原因,用一個字來歸納,其實就是「懶」。

但是什麼樣的人能夠發大財呢?這就有很多決定因素了。首先,具體有多少財富,才算得上是大財呢?這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拿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說,或者幾百萬,幾千萬,乃至多少個億,都不一定。

沒有具體的界限來劃分,但是想要得到大富,確實與命運的作用密不可分。有一句話這樣說,一個人一輩子所能賺取的財富,是有一個定數的。如果命中沒有這麼多財富,就算你再努力,可能還是無法突破那個數量級。

南懷瑾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說自己年幼時家鄉有個人非常貧窮,專門為出喪人家抬棺材。有一次連續好幾個月都沒見到他,後來碰見了,問他去哪了。他說自己意外的獲得一筆錢財,就沒幹那個行當了。

本想舒舒服服過日子,結果大病了一場,治病時把錢花光了,又返回到以前的狀態,還是一樣的窮。南懷瑾先生後來感悟到,中國人的老話「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說明財富是不可強求的。

一個人想要真正的發財,除了勤奮努力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修德修福。這也許是自己能夠突破財富量級的根本。一個人只有福德具足了,才可以自然的獲得一切,承受一切,否則強求而來的財富,或者意外得來的財富,自己也同樣無福消受,最終如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