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易雜記,第131節,「貞」字義疏例

131、「貞」字義疏例

古代,「貞」,「占」兩字,因卜筮而造,是卜筮(主要是龜卜)的專用名詞。據殷墟甲骨卜辭,「占」指灼龜後依兆紋判斷吉凶,例如「癸已卜,教貞:旬亡禍?王占曰:有祟,其有來艱……」(菁2)。而「貞」則專指「卜問命龜之人」(董作賓語),也就是「貞人」,受命代王卜,例如「壬戌卜,賓貞:婦好娩媯(嘉)」(佚556),義為:壬戌日,一個名叫「賓」的貞人卜問:婦好快生產了,好不好(指生不生男嬰)?有時,商王也親自做貞人,例如「辛酉卜,王貞:余丙示旋於徵」?(後下35·5)。

然而,進入《周易》之後,「貞」字發生了演變,衍義為:①保持原義,仍為占卜、卜問,如《周禮·春官·天府》:「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美)惡」。②堅貞,有操守,即執守某種倫理標準或道德規範。③正,剛正,正大。④通「楨」,築土牆時兩頭豎立的柱子,比喻支柱、骨幹。

那末,《周易》卦爻辭用到「貞」字有一百多處,都選取的是上述四義中的哪一種呢?這就要具體辭例具體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