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房價是從2022年開始下跌,到現在已經3年了。房價先是從鄭州、石家莊、涿州、廊坊等二三線城市出現調整。而在進入到2023年之後,又有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開始加入到下跌的隊伍中來。截止目前,全國平均房價已經跌去了30%。而像環京樓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更是跌幅高達50%以上。

近期,就有專家做出預言,到2030年,房價將是現在的4-5倍。這意味着,國內房價還要在現在的基礎上起碼翻4番。而專家的觀點,則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實際上,專家們預測房價將在未來5年後翻4-5倍,也並非空穴來風。他們的理由有三個:
首先,國內貨幣超發嚴重,M2規模突破300萬億大關,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物價大漲,屆時超發貨幣會進入到樓房,導致房價大漲。再者,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又是取消限購,又是下調房貸利率等,未來會有大量購房需求被釋放出來,從而推動房價的大漲。最後,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會快速增長,房價出現大漲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不過,我們認為,專家們預測未來5年房價翻4-5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①現在國內房價處於長期下跌的通道之中,即使出台利好政策,也只能延長調整的進程,不可能逆轉大趨勢。②2030年房價漲5倍,基本上是房價未來每年要翻一倍,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③國內經濟上漲、貨幣超發嚴重也並不是房價大漲的理由。因為,房價泡沫嚴重,投資風險很大,超發的貨幣並不會輕易流入房地產市場。其實,房價漲跌要與老百姓的收入,以及對未來預期掛鈎,各地房價還是居高不下,遠遠脫離當地居民的收入。

實際上,未來5年房價非但不會如專家所說的那樣漲4-5倍。而且,還會去泡沫化、去投資化,逐步回歸居住屬性。這也意味着,到2030年,各地房價很可能會在現在的基礎之上,跌去30—50%空間。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居民的收入支撐不了高房價

近幾年,國內實體經濟不景氣,多數老百姓收入減少,已經無力支撐起當前的高房價。同時,人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持謹慎態度,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盲目樂觀。所以,現在很多剛需和改善性都會根據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和居住情況來決定是否要買房。可以肯定未來5年,人們買房會越來越理性,而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衝動買房。
第二,國內房子不是太少,而是過剩

國內各地房子已經是過剩了。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我國有6億棟房子,如果每棟房子住5人,就能容納30億人居住。而且,現在一二線城市空置率在20-25%,三四線城市空置率在25-30%。
與此同時,我國現在有96%的家庭擁有一套房產,其中41.5%的家庭擁有二套及以上房產。可以預計,未來房地產市場會處於長期「供大於求」,指望未來5年房價大漲,根本不現實。
第三,保障房正在加快入市步伐

早在2024年,我國高層就宣布,在未來5年內,提供600萬套保障房,平均每年要120萬套,以滿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而保障房的價格要遠低於附近商品房的價格,未來幾年,我國樓市將會成二個市場:一個是保障房市場,另一個是商品房市場。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請購買保障房,而高收入家庭可以選擇商品房。未來商品房市場需求會被分流,投資性購房會逐步撤離,房價終將會與當地居民收入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