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從2022年開始,國內房價就進入到長期調整的趨勢之中。先是鄭州、天津、石家莊、涿州、廊坊等二三線城市房價下跌。之後就是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也步入調整的趨勢之中。而像鶴崗、玉門、阜新、鐵嶺等三四線城市,房價已經跌到3-4000元/平米,都跌成了「蔥價」。
從目前全國房價趨勢來看,有越來越多的大城市房價在逐步跌回「蔥價」,未來房價會更加親民。也有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到了「蔥價」,幾萬元就可以買一套。而當前的全國房價走勢,早在2017年時,就被馬雲說對了。當時,馬雲就曾經預測:「未來房價如蔥」。

其實,這個「房價如蔥」並不是說房價真的會如蔥價,而是房價去投資化,逐步回歸居住屬性,也就是跌回到多數人買得起的價格。而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國內樓市出現了大變局,有5大轉變將預示「未來房價如蔥」的預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轉變一,多數年輕人都選擇租房

現在的90後、00後們與80後們喜歡買房不同,都選擇租房居住。在多數年輕人看來,沒有必要把幾代人的收入都花在購買一套商品房上面,這實在太不值得。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從房子的租售比角度看,現在大城市的房價還是太高,貸款買房不如租房更划算。只有等到房價跌下來之後,再選擇買房,這樣買房成本就會大幅下降。
轉變二:購房人越來越理性了

過去很多人只要看到周圍人買房置業,往往會不顧一切也要跟風買房,生怕自己錯過了買房的機會。而在經歷了多年疫情之後,很多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都越來越理性了,他們會根據自身家庭的經濟情況,以及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來決定是否要買房。而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衝動買房,未來非理性購房者會越來越少。
轉變三:投資性購房需求在減少

由於國內房價從2022年開始下跌,已經跌了整整3年時間。以上海為例,有網友在2022年1月份購買了一套價值400萬的商品房,現在已經跌到了256萬,在這3年時間裏,房價跌幅超過了30%。
而投資炒房者都是買漲不買跌。房價上漲,有了賺錢效應,大家都會跟風追漲。一旦房價下跌,人們就會選擇退出或持幣觀望。而隨着各地房價,調整周期的拉長,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性購房者退出,未來房價進一步下跌的壓力會更大。
轉變四:房產稅越來越近了

早在去年,我國高層曾經宣布,房產稅試點城市將要擴圍。預計從2025年開始,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房產稅試點城市中來。而一旦房產稅試點擴圍之後,擁有2套及以上房產的家庭持房成本會上升。屆時,炒房客會把手裡多餘的房子拋售變現。未來各地房價下行的壓力會加大,最終房價會去投資化,逐步回歸到居住屬性。
轉變五:保障房入市步伐會加快

就在2024年,我國高層就對外宣布,在未來5年內推出600萬套保障房,平均每年120萬套。以滿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而保障房的價格則要遠低於周邊的商品房價格。預計2025年,各地會加快保障房入市步伐,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商品房市場需求產生分流。最終,各地商品房價會越來越親民,並且逐步回歸到居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