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之象辭破解
(上承「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辭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一)釋字(詞)
蒙
蒙依古字當作「冡」。《說文》:「蒙,覆也。從罓(wǎng)從豕。」《精薀》:「幼學未通也。養之以正,作聖胚胎也。群生蚩蚩,有物蔽覆,暗者當求明也。」
筆者以為,「冡」字從「罓」從「豕」。「罓」通網。「冡」字是會意字,本義是罹網之豕。意思就是被捕獲,準備馴化的小豬。引申而喻指幼稚而需接受教育的孩童。小豬野性小故利於馴化,孩童幼稚故利於教育,長大則其性難改,故不可教矣。「蒙」亦指未開化的原始狀態。
果行育德
果行育德的意思就是不失時機地培育下一代的品德。這裡指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加以培養、教育。「果行」就是不失時機地進行。
(二)釋象
《蒙卦》上艮下坎,「艮為山」、「坎為水」,這裡由於水在山下,故稱為「泉」,泉在山下,故曰「山下出泉」。《說文》:「泉,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泉從山下出,為水的源頭,是水的原始狀態,故卦名曰「蒙」。蒙者,泛指未開化的原始狀態。
《蒙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是消息卦,陽消陰息,故知《觀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消去的為陽爻。《觀卦》變《蒙卦》時,《觀卦》九五與六二互換位置,遂成《蒙卦》。《蒙卦》九二就是《觀卦》九五;《蒙卦》六五就是《觀卦》六二。《蒙卦》六五與上九以及消去的陽爻組成巽體,六五為巽體主爻,「巽為繩直」。又《蒙卦》九二與上九以及中間的陰爻形成一個結構上的大離體,離體中空,結繩而如網罟。《繫辭傳》曰:「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這裡離中有繩,故取象為網。又《蒙卦》九二為坎體主爻,「坎為豕」。這樣,《蒙卦》上有網罟,下有豕,合起來就是一個「冡」字。
《蒙卦》之象同樣也符合「蒙」字形狀。上面已經說過,《蒙卦》六五為巽體主爻,「巽為木」,泛指草木,故這裡用作「艹」;又《蒙卦》上九、九二這兩個陽爻以及它們中間的陰爻組成一個結構上的大離體,離中空而為網罟,《繫辭傳》曰:「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這裡寫作「罓」;又《蒙卦》九二為坎體主爻,「坎為豕」。這樣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蒙」字。故卦名曰「蒙」。
《蒙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蒙卦》九二是《觀卦》九五下行而形成的,且《蒙卦》九二為震體主爻,「震為足,為動,其究為健」,足動而健,故曰「果行」。《蒙卦》六五是《觀卦》六二上行而形成的,且我們已經知道,《蒙卦》六五是巽體主爻,「巽為長,為高」,長而高是育的結果,故曰「育」;又「巽為工,為繩直」,「工」是木工的角尺,其度中矩,「繩直」是木工的墨線或鉛垂線,是取直的工具。直而中矩者,君子之德也,故曰「育德」。《觀卦》六二成為《蒙卦》六五,爻辭謂之「童蒙」,象徵把家中的兒童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進行培養。「二」是家位,「五」是君位,「二」與「五」互換位置,說明教育既關國事,也關家事,是為齊家、治國、平天下服務的。
(三)義理
我們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稱為「啟蒙教育」。啟蒙教育主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烈的求知慾和對基本常識的正確認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要繪就一幅好的圖畫,起筆很重要,一開始就畫錯了是很難再改正過來的,所以啟蒙教育很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國古人就很重視啟蒙教育,甚至在很古之時就懂得胎教。周文王被譽為聖人,為孔子所崇拜。文王這樣的聖人,就是從小甚至在胎中就接受了嚴格而良好的教育。
殷商時期,周族首領王季的妻子,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母親,品行端莊嫻淑,一切事情只有合乎德,她才去做。當她懷着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所以文王為聖胚胎,降生後就端莊聰明,長大後更是天下之人品楷模。這正是太妊重視啟蒙教育的效果,太妊被奉為中華胎教第一人。
(子夏故壇原創)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