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匯消息:針對寧德時代電池技術的規劃,寧德時代中國區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項延火昨日透露,寧德時代將於2025年前後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技術,2028年前後有望升級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電動底盤系統,同時也在着力解決鋰金屬電池的技術瓶頸,採用鋰金屬作為負極可以實現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350Wh/kg以上。
據了解,CTC是Cell to Chassis的簡稱,可理解為CTP(Cell to Pack)的進一步延伸,其核心在於省去模組、打包過程,將電芯直接集成到汽車底盤上,實現更高程度集成化。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此前介紹,CTC技術不僅會重新布置電池,還會將三電系統納入進來,包括電機、電控、整車高壓如DC/DC、OBC等。未來,CTC技術還將進一步通過智能化動力域控制器優化動力分配和降低能耗。
自寧德時代在2019年推出適用於乘用車的第一代CTP電池技術以來,電池創新型結構逐漸成為諸多電池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按照寧德時代官方介紹,CTP電池由於省去了電池模組,相比於傳統電池包,可以使體積利用率提升15%-20%,零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並降低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
據項延火透露,寧德時代目前正在規劃第二代平台化的CTP電池系統,計劃於2022年-2023年投入市場應用,並將針對從A00級到D級全系列車型推出第三代系列化的CTP電池系統。而CTC技術則是更進一步的拓展,相當於是寧德時代第四代電池系統,基於CTC技術,寧德時代計劃在2028年前後升級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電動底盤系統。
除了在電池結構上採用CTC技術,項延火還認為化學體系迭代升級是提高能量密度的核心。
根據寧德時代的規劃,針對經濟型車型將優先選用磷酸鐵鋰材料體系,發揮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滿足100-600公里的續航里程要求,力爭把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00-230Wh/kg。針對性能車的市場,滿足400-800公里續航里程要求,要在循環壽命和快充技術上挖掘電池潛力,希望通過無鈷電池開發來實現。
項延火表示,要實現更高能量密度就要從電池負極開發。現階段石墨體系的負極電池能量密度為270Wh/kg,預計2-5年後能夠量產落地硅體系的負極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00Wh/kg,預計5-10年後能夠量產落地固態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50Wh/kg,預計10年以後液態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400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