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視角報道汽車資訊 / 汽車民生網1月28日報道——
WEY品牌咖啡智駕全國路測正式啟動
奔跑姿態,造就全新時代。繼全新旗艦車型摩卡全球首秀,WEY品牌以「新一代智能汽車」掀起智能化變革後,於1月28日接力熱度,重磅啟動咖啡智駕全國路測。這場橫跨中國大江南北的極限之旅中,WEY將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向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L3級自動駕駛的目標發起衝鋒,用身體力行尋求更多完善的空間和可能,持續顛覆人們對於智能汽車時代的認知。
本次全國路測的三條路線,以保定為中心輻射至廣東、福建、安徽、江蘇等9個省份,將通過近7萬公里的路測里程,全面檢驗高速、城市、城際路況下的不同工況表現,從不同維度挑戰咖啡智駕系統的軟、硬件安全性能,為用戶淬鍊更高品質的智能駕駛體驗。
咖啡智駕路測車輛整裝待發
六大冗餘解鎖「航空級」安全理念 全鏈條安全保障
作為自動駕駛落地的基石,安全在咖啡智駕設計伊始便成為WEY品牌研發團隊的首要考量。咖啡智駕構建了航空級六大冗餘,成為全球首款真正自動駕駛全冗餘量產平台。
咖啡智駕——感知冗餘
作為智能駕駛的「眼睛」,感知模塊準確捕捉場景的變化。咖啡智駕搭載的全球首款能夠真正量產的車規級高性能固態激光雷達,角分辨率達0.05°*0.07°,性能高出普通無人駕駛車型所採用的機械激光雷達5倍,配合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配置帶來全方位360°雙倍無死角覆蓋。
咖啡智駕——控制器冗餘
同時,咖啡智駕的控制器冗餘堪稱為車輛量身打造的「智慧大腦」,採用兩個標準大算力平台,算力最高達到700+TOPS;兩套控制器全時運轉、互相監督、互為備份,當一個控制器發生故障,另一個控制器最短接管時間僅需20ms。
咖啡智駕——架構冗餘
此外,咖啡智駕的架構冗餘、電源冗餘、制動冗餘和轉向冗餘,如同人類的神經、感官等等,彼此完美配合,實現真正的全場景覆蓋。其中架構冗餘,採用雙通訊架構,有三條獨立物理通訊鏈路,互為支撐,可實現10種軟件邏輯控制通路及30+種傳感器的實時信息共享;電源冗餘,採用雙電源供應、雙迴路兩套電網,以及高安全隔離器,可在500微秒內隔離電網故障。
咖啡智駕——制動冗餘
搭載ESP和IBOOSTER兩套獨立電子制動控制單元,支持0-120km/h時速範圍,在單一硬件失效時,也能提供最大-10m/s²的制動能力,有效規避「剎車失靈」事故;轉向冗餘,應用蜂巢轉向研發的第三代智能轉向產品,如若單一硬件電路故障,依然可實現50%助力。六大冗餘為咖啡智駕形成了全鏈條安全設計,達成全系統安全。
每段路都有意義 咖啡智駕實現全場景安全覆蓋
量變引發質變,WEY品牌基於長城三十年的深厚技術積澱,使得咖啡智駕擁有輕鬆應對避障變道、多車變道等複雜場景的硬核實力。在平均時速90km的高速路況、30km的城市路況及60km的城際路況的不同工況下,咖啡智駕將反覆經歷包含擁堵城市路,盤山路和高速路等複雜路況,還有乾燥、潮濕、沙塵的多樣環境以及嚴寒到高溫的溫差變化,更針對大車同行、錐筒避讓、過收費站等難點場景進行全面優化,實現高速、城市快速路全場景覆蓋。
WEY品牌智能駕駛的大車同行功能
路測即考場,此次路測的行程中,每一段路都有意義。咖啡智駕搭載的大車同行功能可以有效並適當的躲避大型車輛,技術人員計劃在經過焦作路段的行駛中充分驗證該功能。
WEY品牌智能駕駛的錐筒避讓功能
過收費站是智能駕駛落地需要面對的另一大難點,咖啡智駕搭載的過收費站功能針對此難點進行全面技術提升,當車輛即將進入收費站時,系統會將信息發送給車輛並選擇最優通過路線引導車輛進入收費站。
WEY品牌智能駕駛的過收費站功能
長距離的測試中,車輛對交通錐筒的感知精確度將是重點。咖啡智駕的錐筒避讓功能正是咖啡智駕基於感知冗餘為智能駕駛提供的強有力技術支撐,它可以精準識別交通錐桶並自動規避閃讓路徑,為路測車輛保駕護航。
不止於此,咖啡智駕還採用獨特自動駕駛策略,利用動態環境、自然環境、靜態環境三者的深度融合,精準構建5層結構場景體系,並基於AI和大數據,讓系統能夠學習到更多細分場景。
黃金時代到來 「新一代智能汽車」開啟新紀元
隨着智能需求的演進,汽車智能化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並將迎來「黃金時代」。在此背景下,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新一代智能汽車」便是WEY交出的最好答案。自誕生以來,WEY始終堅持「過度投入、過度研發」的理念,在智能科技領域不斷探索、持續突破,贏得了超過40萬用戶的信賴,真正具備了主導新一輪智能化變革的底氣。
在「新一代智能汽車」理念的引領下,WEY品牌將通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服務合而為一的「三智融合」解決方案,以自我革新緊握市場脈搏,刷新世界對於中國智造的新眼界。
咖啡智駕的快速落地,彰顯了WEY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深厚的技術儲備,以及高效迅速的技術轉化能力。本次路測,更意味着咖啡智駕將迎來真正意義的真實場景大考,而這也註定是WEY品牌扛起引領中國智能駕駛發展向上突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