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噴增程落後到叛入「神教」,大眾汽車成為了又一家「口嫌體直」的車企。
在2025年上海車展上,大眾汽車發佈的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id. era,成為傳統大廠轉型的標誌性事件。大眾ea211做增程器,加入800v技術、女王座椅,純電續航350千米。可是在兩年前,大眾汽車的高管還在怒噴增程式是落後技術。
從「噴增程落後」到加入「增程神教」,大眾汽車「叛變」背後的本質,還是「真香定理」。
不只是大眾啊,我們簡單數一下。國內傳統車企這邊,已經推出和計劃推出增程式車型的有:
長安汽車:深藍系列、阿維塔系列、啟源系列
東風汽車:嵐圖free、奕派系列
比亞迪汽車:仰望系列
吉利汽車:levc增程式車型、即將推出的大型suv
奇瑞汽車:星紀元系列、智界系列
北汽集團:享界s9、arcfox阿爾法t5 s5增程版即將上市
江淮汽車:尊界s800
上汽集團:智己增程式汽車下半年上市,上汽大眾id. era
造車新勢力這邊,也有不少已經投身增程式的懷抱:
小鵬汽車:即將推出大型增程suv
理想汽車:增程式首個新勢力嘗鮮者,l系列多款車型
鴻蒙智行: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
小米汽車:已經招募增程式工程師
零跑汽車:推出b系列、c系列多款增程式車型
所以說,與其去數加入增程式的車企,不如去數,還有哪些車企,沒有推出增程式車型,並且沒有風聲透露要加入增程式的行列,數來數去,也就是蔚來汽車和長城汽車了。就連合資車企,也有不少要推出增程式車型了。
而就在四五年前,增程式技術還是一片喊打,車企嘲諷,網友嘲諷,落後的技術,脫褲子放屁等等,但是短短几年,攻守之勢異也。
從網友角度來說,這其中,看不起和攻擊增程式技術的也分好幾種。
拿着脫褲子放屁來攻擊增程式的,我覺得沒必要去反駁了,這種大概率沒學過高中物理的,你跟它說能量守恆要在孤立系統內,他們大概率也聽不懂,他們也不懂熱效率是浮動的,沒必要浪費口舌。
認真討論的人,會說增程式車型的虧電油耗和虧電動力,不如多檔插混,這其實是事實,但是你得這麼看,任何事情都得看得失,平衡利弊,汽車產品就是妥協的藝術。
多檔插混換來了更好的虧電油耗和虧電動力,但是,犧牲了平順性,增加了故障率,增加了成本,這筆賬到底劃不划算?高速能耗最多差個一升半升,但是增程式車型往往有着更大的電機功率,更長的純電續航。
再說了,正常人,誰會把車輛開到完全沒電呢?你開燃油車會把車開到完全沒油再去找加油站嗎?增程式車型有着完善的保電策略,除非你多次強制ev行駛,還是那句話,正常人不會那麼開車。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轉型增程式的原因很簡單,銷量高,消費者認可,2021年至2023年,增程式車型增長率分別為206%、116%及173%,雖然從銷售數據上來說,是純電>插混>增程,但從增長率上看卻是增程>插混>純電。無論網友和車企怎麼噴,增程式的銷量增長是實打實的。
有人說,是理想汽車捧紅了增程式,和增程式技術本身無關,其實不是這樣,增程式和理想是相互成就,如果理想最開始走的是純電路線,它很難脫穎而出,甚至可能已經倒下了,正是因為在動力電池成本高築的時候,理想用增程式路線,把省下來的錢用在了配置,尺寸和空間上,才有了理想汽車的今天。
增程式的成本比純電更低,至少在當下依然是成立的,但是因為增程式造小車沒有意義,也放不下電池和電機,所以搭載增程式的往往是尺寸比較大的車型,這也導致很多人認為,增程式車型在成本上並沒有優勢,但是很多人一談增程式就是理想,卻看不到零跑、深藍等那麼多10萬級的增程式車型。
隨着動力電池的成本不斷降低,能量密度的不斷提高,一大批大電池的增程式車型即將上市,純電續航三四百公里也意味着,市區可以完全用電,只有長途出行才需要用油,這類車型將會進一步提升增程式車型的競爭優勢,增程式技術是過渡,但是至少在未來的幾年內,增程式車型可能會繼續扮演,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那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