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面出現兩份中國一季度汽車質量排名,尷尬的是不僅結論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中國汽車質量網公布的結果顯示,小米SU7排名倒數第一。
而在另一份由車質網公布的排名中,小米SU7技壓群雄。這兩份結果,完全相反。
雖然參與排名的樣板有差異,但也不至於差異這麼大,對小米SU7來說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為什麼出現這麼大的差異?
一、統計側重點不同,針對不同的重點項目調查,可能引起結論的不同。
二、質量統計方式方法不一樣,也會造成排名差異較大。
筆者十幾年前曾經參與過國外某POWER在中國進行的汽車質量抽查:調查員隨機對路人發放試卷調查某款車的質量,筆者當時就說壓根沒有開過標的車輛,怎麼作答?調查員讓我憑感覺填,要不得為了他的禮品,我才不幹呢。當時我就想:這太TM離譜了。
三、排名逐漸淪為牟利工具,排名榜演變成「公關榜」,誰家廣告預算多排名就靠前。最出名的比如「胡X」富豪榜,有的富豪花錢想排名靠前、有的富豪花錢想把排名靠後甚至不參與排名。反而造就了「胡X」這名英國人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汽車領域?有江湖的地方都一樣。
那汽車質量到底誰說了算?
我覺得唯一靠譜的,只能是車主,多問幾個車主,基本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