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車:從黑馬到泥潭的生死抉擇

作者:夜郎西

2025年5月的第一周,哪吒汽車以兩場荒誕劇登上熱搜:5月6日,母公司合眾新能源因215萬元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和房產稅欠繳被稅務部門公開曝光。

幾天前的五一假期,多位車主遭遇「智能汽車變磚」——哪吒app突發斷網,遠程解鎖、空調預開等核心功能集體失靈,甚至有車主被困高速服務區,被迫用手機熱點給車機「續命」。

這場看似偶然的技術故障,實則是哪吒汽車資金鏈斷裂、技術失控的冰山一角,更像一把手術刀,剖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光鮮表象下的潰爛。

01

從黑馬到泥潭:哪吒汽車的七年「渡劫」

2014年,當合眾新能源在浙江桐鄉悄然成立時,或許沒人能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造車新勢力,會在八年後以黑馬姿態攪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8年,哪吒n01以5.98萬元的起售價殺入市場,憑藉「低價高配」策略迅速打開局面。

隨後,哪吒v與哪吒u兩款車型精準卡位10萬-15萬元價格帶,2022年以15.2萬輛的年銷成績力壓「蔚小理」,登頂造車新勢力銷冠。

但這場勝利來得快去得也快。

2023年,哪吒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6%至12.75萬輛,僅完成年度目標的51%。

2024年銷量斷崖式下跌至6.45萬輛,市場排名跌出前十。

更致命的是,資金鏈危機如潮水般湧來:2021-2023年累計虧損超180億元,2023年末賬面資金僅剩28.37億元,而借款餘額高達57.6億元。

當鄭州車主何先生在這個五一清晨遭遇「http 502 bad gateway」錯誤時,他不知道想到這是哪吒汽車2025年第幾次重大系統故障——此前官網宕機72小時、區域性斷網、導航「罷工」等問題已早有發生。

曾經的銷量冠軍,如今陷入「縫縫補補」的惡性循環——app因流量欠費崩潰、官網頻繁無法訪問、經銷商堵門討債、供應商集體維權,甚至被曝研發團隊解散、高管滯留英國。

02

哪吒汽車的「無間道」困局

2025年4月,一段經銷商集體維權的視頻在網絡瘋傳。

全國300多家哪吒經銷商中,約20家代表齊聚桐鄉工廠,要求哪吒汽車返還拖欠的返利和補貼,並賠償運營損失。

這並非個案:天眼查顯示,合眾新能源涉及司法案件420起,2025年新增159起,累計金額達2.4億元,其中買賣合同糾紛佔比超20%。

2025年5月7日晚,工業機械人上市公司埃夫特(688165.sh)披露公告稱,其與合眾新能源宜春分公司、合眾新能源就剩餘合同款項支付達成和解協議。

根據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人民法院的《民事調解書》,哪吒汽車需自2025年6月起分6個月償還拖欠的4915.09萬元設備款,每月支付約819萬元。

這是哪吒汽車自2024年11月以來首次公開的還款計劃,但其債務冰山遠未消融——僅a股就有東風科技、福石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追討欠款,涉及金額超1.2億元。

截至2025年5月,合眾新能源被執行總金額超1.6億元,創始人方運舟多次被限制高消費。

2025年3月,一則「哪吒汽車解散研發團隊」的傳聞引爆行業。

儘管官方闢謠稱「組織優化」,但內部員工爆料稱「研發團隊從2000人裁至200人」「工資僅發一半」。

更令人瞠目的是,原ceo張勇被曝滯留英國,名下關聯公司被指資產轉移;cto戴大力、智駕負責人王俊平等核心高管相繼離職,研發體系幾近瓦解。

而在2024年12月張勇卸任ceo前,哪吒汽車已陷入「戰略搖擺」:一邊推出哪吒s轎跑試圖高端化,一邊又因資金不足縮減智駕投入,導致產品定位模糊,用戶信任度驟降。

2025年4月,哪吒汽車app因流量欠費導致藍牙鑰匙失效、車機系統無法聯網,數百名車主被迫攜帶機械鑰匙出行,直到5月5日才恢復正常。

這一事件暴露的不僅是資金鏈問題,更是品牌運營的系統性缺陷。

截至2025年5月,哪吒汽車國內月銷量僅159輛,門店從北京8家砍至2家,50萬存量車主的售後保障懸而未決。

這個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銷冠,如今深陷"東借西補"的惡性循環,當46萬車主淪為"技術難民",當智能汽車變成依賴雲端的"電子傀儡",哪吒汽車的潰敗或許早已不是單一企業的經營危機,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野蠻生長到理性洗牌的必然代價。

03

三條生死路:賣身、退市還是重生?

在這場危機中,哪吒汽車的自救之路充滿荊棘。

為緩解債務壓力,哪吒汽車與134家核心供應商簽署超20億元債轉股協議,其中70%債務轉為股權,30%作為無息留債分期清償,獲得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頭部供應商支持。

同時,哪吒汽車計劃通過e輪融資引入30億元資金,但截至2025年5月,這筆救命錢仍未到賬。

哪吒汽車將希望寄託于海外市場,宣布與泰國金融機構達成100億泰銖(約21.5億元)授信,計劃7月在泰國啟動本地化生產,目標直指東南亞出口基地。

然而,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美國關稅提升至100%,海外市場的拓展之路同樣坎坷。

更嚴峻的是,比亞迪、長城等中國品牌已在東南亞布局多年,哪吒x的本地化生產能否在性價比和渠道上突圍仍是未知數。

擺在哪吒汽車面前的,似乎只有三條路:其一,賣身求生

地方國資已出手提供50億元支持,但能否吸引傳統車企或互聯網巨頭接盤仍是未知數。

其二,退市重組

若ipo失敗,哪吒汽車可能步威馬後塵,通過破產重整尋求生機。

其三,絕地重生

通過聚焦東南亞市場、優化產品矩陣、重建供應鏈體系,或許能在細分市場找到突破口。

但無論選擇哪條路,哪吒汽車都需要解決「造血能力不足」的根本問題——2024年其毛利率仍為負數,即便融資到位,若無法實現盈利,危機仍將重演。

04

剩者為王,創新者勝

哪吒汽車的困境,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變革。

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高增長與高競爭並存」的特點:比亞迪以超350萬輛銷量領跑,零跑、小鵬憑藉低價策略異軍突起,而哪吒、威馬等品牌則陷入生存危機。這場洗牌的核心邏輯,在於技術、資本與市場的三重博弈

l2級輔助駕駛已成為標配,l3級智駕進入技術驗證階段,但哪吒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明顯滯後。

2024年,零跑b10將激光雷達車型售價打到12萬元,小鵬monam03填補了10萬-15萬元級帶高階智駕車型的市場空白,而哪吒l系列雖配置豐富,卻因缺乏核心技術亮點難以突圍。

與此同時,華為、小米等跨界玩家加速入場,通過「技術輸出+生態整合」重塑競爭格局,進一步擠壓新勢力生存空間。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投入特性,使得資本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

2024年,哪吒汽車融資額同比減少50%以上,而零跑、小鵬通過港股上市獲得持續輸血。

地方國資雖出手相助,但50億元資金相對於哪吒汽車的資金缺口仍杯水車薪。

行業正從「燒錢擴張」轉向「盈利導向」,2024年零跑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8000萬元,而哪吒汽車仍在虧損泥潭中掙扎。

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市場從「野蠻生長」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2024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佔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的62%,但哪吒汽車的渠道下沉速度明顯落後於五菱、比亞迪。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成為新戰場:零跑4月出口量同比增長173%,哪吒汽車雖蟬聯新勢力出口第一,卻面臨歐盟關稅、本地化生產等難題。

在這場大洗牌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將具備三大特徵:首先是技術壁壘高築,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ctc技術。

二是資本運作能力強,如理想通過港股上市實現資金閉環。

還有市場嗅覺敏銳,如零跑精準卡位10萬-20萬元價格帶。

而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將重塑競爭格局: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覆蓋100個縣域,購置稅新政刺激a級車市場佔比超60%,但補貼退坡與雙積分政策調整也將加速淘汰落後產能。

哪吒汽車的故事,或許只是中國汽車行業變革的一個縮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永遠的王者,只有持續的創新者。

當潮水退去,真正的勝者將是那些能將技術轉化為用戶價值、將資本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將市場轉化為戰略縱深的企業。

而中國汽車行業,也將在這場洗牌中完成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蛻變,最終駛向全球汽車產業的中心舞台。